劉祥龍
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協調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而發展過程必將面臨各種社會問題,所以應從不同角度分析經濟和社會問題。在當今中國,應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第一方面,在當前中國來講,必須打破行業的壟斷,行業壟斷能夠保證這個行業有壟斷利潤的,因為有壟斷利潤存在,因此對如何來革新技術,來注意經濟增長質量就不再考慮之列了,因為我已經保證了壟斷利潤的取得,有什么必要現在要超新,來技術創新呢,所以行業壟斷是必須打破的。
第二個資源定價這個體制或者這種機制要調整,要改變,要走向資源價格的合理化,因為在計劃經濟之下,多年延續的現在沒有完全改掉,資源價格是偏低的,偏低的資源價格就給它造成一種印象,或者這樣的結果,資源價格既然這么便宜不用白不用,我有什么必要來更新設備來節約資源呢,所以它就造成了經濟增長方式的一種阻礙,轉變的阻礙。
第三點就是要做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嚴格執行環境的監督制度,環境監督制度就是說,假定你造成了環境的破壞、環境的污染,這樣的話就是說應該是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處罰,該淘汰出局的,就要淘汰出局,這就給企業一種壓力迫使它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第四點就是說對地方政績的考核,我們應該是采用綜合指標,而不能單純地看GDP的增長率,因為GDP的增長它也可能造成了環境方面的一些破壞啊,造成污染等等,所以地方政績的考核應該是走綜合指標考核的道路。
第五點要加快企業的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改制,為什么呢?因為如果是國有企業它沒有改制,這樣的話它對于造成的虧損,資金虧損它并不是很關心的,反正躺在國家身上吃大鍋飯,所以他沒有壓力,要給他一種壓力,在市場競爭中如果你不能降低資源消耗率,如果你環境破壞程度還是過去那么大,那你會被淘汰,會罰款等等,你會虧損,企業就感到了壓力的存在,改制以后就能實現這一點,但另外一點要改制以后,它融資渠道才通暢,這樣的話它才能夠為進一步的技術創新來增加資金的投入,可以多方面融資。
因此以上五點就講明了,我們都在改革的基礎上才能夠做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一 走什么樣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就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是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發展重工業,化工工業,都是必要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是個大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所以重化工業還要繼續發展,但是這個階段是繞不開的,技術可以跳躍式發展,我不能夠走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那種是先污染后治理,邊生產邊治理都是行不通的,必須把環境的治理,資源消耗率的下降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要采用最新的技術。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看到,信息化是我們將來的趨勢,但是信息化不能代替工業化,信息化是帶動工業化,信息行業IT行業應該跟傳統產業結合起來,把信息化那些研究成果來運用到傳統產業中去,幫助傳統產業升級,這樣我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將是一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道路。
經濟學界流行一個笑話。有兩個人,到郊外去旅游去了,在郊外旅游的時候在樹林里玩兒得正高興,忽然聽到老虎叫了,哎呀,老虎要來了那怎么辦,于是兩個人就慌了,其中一個人趕快蹲在地上,從背包里把運動鞋取出來,換上運動鞋好跑啊。第二個人奇怪了問他,老虎跑得比人快,你換運動鞋有什么用啊?這個人回答了,當然老虎跑得比人快,但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于是他換了運動鞋就跑了,第二個人不慌不忙,他把鞋脫掉了,爬到樹上去了,老虎果然到了,樹上的人它吃不著,老虎不會爬樹,往前追把換運動鞋的人吃掉了,這可見在國際競爭中大風大浪是難以避免的,我們不要說我會躲,會躲是沒有用的,你會躲有什么用,剛才例子不是講明了嗎,重要的是有絕招有過硬的本領,對企業來說就是有自己的創新,有自主知識產權,這就是說我有過硬的本領,就比如說你會爬樹老虎不會爬樹,你如果是武松老虎來了我把你打死了不是更好,所以這點很要緊,我們走上新工業化道路的時候一定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