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智姝 陳永華
(1.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 阜新 123000)
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既是促使高等教育中教與學產生高效鏈接的重要紐帶,同時又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
高校是人才的搖籃,高校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搞好高校素質教育,關系到高校能夠給社會輸送什么樣的人才問題。高校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在總體上必須要完成兩項任務,即做人和成才。高校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是學生活動中骨干力量。他們負責組織策劃,引導更多的學生參加,在這些課余活動中成長、發展。提高學生干部的個人素質及學生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是與高等教育培養目標高度契合。
學生干部來源于學生群體,一定程度上發揮著學生群體中主心骨的作用。學生干部更接近學生群體,對學生群體中需要幫助、解決的事宜可以及時發現并給與幫助,對于不能幫助的問題,也可以較早發現,及時聯系上一級相關老師。這樣,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也使得學院穩定中謀求發展。
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結合建黨、建國等重大慶典開展活動等,激發廣大師生的愛國情懷,并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利于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不僅如此,學生干部在組織活動中,提高自身能力,調劑學生的精神生活,增強了團隊意識。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導向,引導規范行為,進而形成良好的校園輿論導向和正確的價值判斷,起到引領、規范和約束的作用。
2.1.1 重使用輕培養
學生干部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力量,在各項工作中,不可或缺,因而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干部的使用,在校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發揮了一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干部也能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但學校對其培養和監督力度明顯不夠,主要表現為學生干部經過一定程序選拔出來后,缺乏對其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工作方法的培訓,導致理論基礎薄弱,無法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大多數學生干部是憑感覺或依經驗來開展工作,影響了工作效率。
2.1.2 重選拔輕管理
高校在選拔學生干部時,宣傳、報名、面試、審查等多個環節,吸引優秀人才的注意,對其競相爭搶。但在選拔結束后,缺乏對學生干部隊伍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沒有擬定工作條例和獎懲措施,即使有相關的條例,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長期以往的實施落實。這樣影響了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容易引發隊伍內部不正當的競爭,削弱了學生干部隊伍的合作性和戰斗力。
2.1.3 重工作輕研究
不少高校在對學生干部工作布置和分配方面非常重視,但在思想上缺乏對其管理意識的認識。沒有正確的理論作為指導,沒有科學的方法作為前提,對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上認識有所欠缺。
2.2.1 對自身認識不足,期望過高
不少學生干部缺乏對自身正確的評價,在學生群體中,常以“干部”自居,在同學中感覺“高人一等”,有時甚至凌駕老師之上。隨意指揮他人,缺乏群眾基礎。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只要有群眾基礎,在同學中一呼百應就能干好學生工作,往往忽視了自身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積累,結果大多失敗告終,達不到預想期望。
2.2.2 功利思想嚴重,缺乏奉獻精神
大多數擔任學生干部動機是端正的,希望以此幫助更多的同學,為他們服務,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但也有一些,只考慮一己私利,凡事都想學生干部身份能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嚴重的價值取向功利化。
2.2.3 學習和工作關系處理不當
一些學生干部過于熱衷于社會活動,而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正確處理學習和工作的關系,不能合理分配學習和工作時間,結果學習、工作都沒做好。
2.2.4 原則性不強,威信打折扣
部分學生干部受一些不良之風的影響,缺乏應有的正氣,缺乏負責的態度和精神,用義氣代替原則,在同學中謀取不正當利益,拉攏一部分人,同時威信也大打折扣。
2.3.1 選拔、任用和考核、激勵機制不夠完善
首先,絕大部分高校對于學生干部的選拔和任用并沒有一套完整和科學的規章制度與要求。
其表現為:一是在對學生干部的選拔和任用在工作上存在著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對學生中骨干分子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的不夠全面,所以在需要選拔學生骨干擔任學生干部時,就缺乏比較性。另一方面使得被指定的學生干部的工作得不到同學的廣泛支持,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廣大同學失去了對學生工作的熱情,學生干部不能各盡其能、各司其職。
2.3.2 其次,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夠完善,落實不到位
當前高校的學生干部組織,常常忽視了對其考核和激勵的科學性,不能夠及時的對學生干部的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量化和總結。激勵機制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指根據人的需要,科學的運用外部刺激手段激發人的動機,使人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朝著期望的目標積極行動的過程。很多高校并沒有真正的做到充分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因此對于學生干部的管理也僅停留在上級對下級的要求和命令。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勵形式。
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不僅是輔導員的工作重點,也不僅是學生工作主任的工作重點,而是學院每一名教職工的工作,更需要學院領導的大力幫助。任何一個管理者都不應該忽視對其的建設和培養。
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向大眾化教育普及以后,高校的學生驟增,學生干部隊伍的數量也越來越大。而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卻往往跟不上學生的增長速度,學校首先把注意力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隊伍上,常常忽視了學生的管理。高校輔導員其普遍是由較為年輕的教師或者剛畢業的新老師來擔任。從優點上來講容易與學生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但其也存在著缺乏管理的經驗、輔導員自身素質不夠等問題。而且,大部分的學校還設置了一個輔導員要管200到300個學生,有的甚至更多,基本達不到教育部規定的比例,導致輔導員不能夠充分的掌握學生的信息,更不用說對學生干部的逐一培養了,加劇了學生干部管理的疏漏。但在條件不允許把所有的學生干部都能有效管理時,要重視質量,不求數量,但求質量,逐一做好學生干部管理工作。
首先,加強理論學習,正確認識自我。打鐵還需自身硬,人都要不斷學習,學生干部更應該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多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更好服務他人。堅決杜絕“高高在上”的思想,一經發現,立即給予批評教育,若執意不改者,可開除干部隊伍。
其次,端正思想,無私奉獻。學生干部,是幫助老師分擔工作,幫助同學解決困難而存在的。學生干部更多的時候是辛苦的,需要利用自己課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老師和同學,而不是謀求榮譽的手段。所以堅決不允許干部隊伍中有濫竽充數,不肯奉獻,只求索取的人存在。
然后,指導學生干部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學生干部,先要做好一名學生,是學生就要以學習作為前提保證,學生若是做不好,談不上干部。在學習和工作上,時間的分配,精力的調整,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一切的前提。最后,既要搞好群眾關系,又要堅持原則,在干部隊伍中弘揚正氣,打壓不正之風,團結同學,但不為己或小團隊謀“特權”,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更要團結合作,建立高效能的隊伍。
首先,學生干部的任用要從學校組織的職能出發,根據工作需要,結合組織實際情況,按照科學合理、精簡效能的原則設置學生干部崗位。而學生干部的選拔標準是德、才、能兼優。高校在進行學生干部管理中應當制定標準的選拔制度,做到高標準選人,從學生當中選拔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學生充實學生干部隊伍。采取嚴格的筆試、面試等環節,擇優錄取。筆試題目設置論述題為主,而面試,多名面試官綜合評價,心理咨詢方面老師參與最好,面試時的溝通一定能反應出其心理狀態及抗壓能力。其次,制定適合學生干部發展的績效考核制度。結合各組織實際工作需要,具體落實考核制度,條例要細致嚴謹,全面系統,符合事實,而且要從一而終的執行實施,紙上談兵沒有任何意義。最后,高校應該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干部培訓方案。一是日常理論基礎的定時培訓,加深其對學生干部工作的印象;二是依據實際,適時適境地進行調整。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指導糾正。比如,團隊合作意識差,通過一些培訓,使其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不正當競爭或是互相拆臺對誰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等等。
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高校管理者長期以往的努力,科學性不斷完善,規則要細,而且要堅持執行。每天做一點,長期下去會進步很多,學生工作就是這樣,慢慢地變化,越來越好。
[1]王娜.高校學生骨干群體培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王海波,周亮.淺談高校學生干部應具備的幾種思想觀念[J].價值工程,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