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輝
最近,臺灣當局的立法機構正在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筆者注意到,臺灣、香港媒體的相關報道反映出臺灣出版發行界人士和媒體對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的一些看法。
據香港《中評社》臺北3月17日報道,臺灣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楊克齊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2013年6月21日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后,他以前的老長官、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公開反對,當時他不清楚到底協議內容是什么,于是很認真地去研究,才發現服貿協議根本不包括出版業;郝明義反對的理由其實就是指政治敏感,如果什么都以此作理由,臺灣根本就不該對外開放的!臺灣現在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什么東西只要扯到政治都無解。他指出,有關發行與零售臺灣早在2009年就開放了,完全與服貿協議無關,所以2013年7月26日他宣布成立出版公會全聯會時就公開聲明支持服貿。
楊克齊表示,大陸在臺灣投資開書店其實愈多愈好,這樣才能挽救臺灣愈來愈萎縮的書店與圖書市場,大陸書商根本不會做賠本生意,也不可能在臺灣建立行銷通道,所以不會在臺灣做批發。他的印刷界朋友也告訴他,臺灣彼此削價競爭,幾乎無利可圖,所以大陸印刷業根本不會來臺灣,許多假設性的問題根本沒發生,所以沒辦法回答,也沒什么好爭的。他指出,服貿協議沒包括出版,通過后臺灣的圖書到大陸出版可以簡化審查程序,也就是開“綠色通道”,臺灣出版商根本沒有反對的理由。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版》3月15日發表社評《民進黨陷入“逢中必反”的窘境》,就對等開放問題指出:兩岸協議,基本上是臺灣從一開始就對大陸處處設限,何來對等之說?根據現有統計,臺灣禁止大陸1400多項工業產品、830項農產品的進口,連早已對全世界開放的服務業也禁止大陸服務業前來投資。這難道就是民進黨所強調的對等開放?社評說,看看周邊環境,臺灣已經落后太多了,不能只因少數黨派的阻撓而作繭自縛,國民黨的行政團隊應與“立法院”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承擔執政的責任,沖破一切障礙,為臺灣經貿命脈開創新局,這才是執政黨應有的魄力和責任。
據香港《新報》3月13日消息報道:誠品于3月12日召開25周年記者會,副董事長吳旻潔表示,集團未來將會在海內外同步擴展。除擴展香港店外,誠品亦繼續打開內地市場;集團會在蘇州及上海開店,預期2015年第二季度開幕,店鋪面積與臺北信義誠品店相當,目標是每年在大陸最少開設一間店。吳旻潔表示,選擇蘇州是因為它是全中國最大的旅游勝地,預計開店后能夠大大拓展誠品的牌品效應。
筆者相信,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服貿協議的實施必將為兩岸經貿和出版的合作加速,兩岸出版的務實合作必將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