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銅陵縣旱地春小麥“3414”肥料效應試驗

2014-07-16 09:13:10周邦兵湯德祥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0期
關鍵詞:產量差異

周邦兵 湯德祥

摘 要:在銅陵縣灰沙潮土上,通過“3414”試驗,分析了本區域春小麥肥料效應,初步探討了N、P、K肥最佳施用量。結果表明,氮肥是春小麥產量增加和千粒重降低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氮磷鉀間交互作用也有一定影響。綜合考慮,每667m2小麥N、P、K肥最佳施用量分別為12kg、5kg、6kg。

關鍵詞:小麥;“3414”試驗;肥料效應;銅陵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59-03

銅陵縣沿江區域旱地原有種植模式主要為棉花、油菜輪作,隨著土地流轉及農業機械化的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面積不斷擴大,傳統種植模式已發生改變,小麥已經成為本地區播種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在安徽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小麥生產一直集中在沿淮和淮北地區,長江流域小麥生產缺少針對性專項試驗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銅陵縣沿江區域旱地春小麥生產的肥料效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銅陵縣胥壩鄉,屬長江沖積物潮土類灰沙潮土亞類灰沙潮土土種,土壤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8.8g/kg、堿解氮73mg/kg、有效磷27mg/kg、速效鉀106mg/kg。在本試驗前已經連續3a小麥-大豆輪作,上季作物為黃豆,品種為徐豆14,產量18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完全試驗方案,以氮、磷、鉀3因素為基礎,按0~3共計4個水平,每重復14個處理,共3次重復(各肥料水平編碼及用量見表1)。以經驗基礎上推薦施肥量為2水平(折合每667m2施用

N 12kg、P2O55 kg、K2O 8kg),隨機區組設計。每處理凈面積33m2,處理及重復之間間隔0.4m,處理與保護行間隔0.5m。供試肥料為尿素(安慶)含N46.3%、過磷酸鈣(銅陵)含P2O5 12%、氯化鉀(加拿大)含K2O 60%,其中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按基肥∶臘肥∶穗肥5∶2∶3比例施用。

1.3 試驗實施 10月26日小區劃定,基肥施用,單獨旋耕;10月28日機條播,小麥品種揚麥13,用種量10kg/667m2;次年1月10日追施臘肥,4月15日追施穗肥,5月25日收割。小區采用實收計產,每小區單獨用尼龍網袋盛裝,晾曬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揚盡雜質單獨稱重。

受條件限制,籽粒、秸稈N、P、K含量、穗粒數、千粒重、麥秸/籽粒等測定僅對處理1、2、4、6、8進行取樣分析,形成空白區、NPK單元素缺素區、2水平完全施肥區之間的對比。取樣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整株拔取在每個小區具有代表性的單粒麥粒形成的完全植株10株以上,網袋盛裝單獨晾曬,手工脫粒計數、稱重,實驗室N、P、K含量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除處理2產量較對照減產(5%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處理產量均明顯增產,增產幅度在23.96%~40.15%。在當前的施肥水平下,處理6的肥料配比具有獲得較高田間產量能力,在3因素肥料試驗中,氮肥水平是決定產量高低的最重要因子,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合理配比磷鉀肥也能獲得一定幅度的增產,甚至可以使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 不同處理對每穗粒數、千粒重和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 (1)對每穗粒數的影響:由表3可知,僅處理1、2和處理6差異顯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只統計了平均穗粒數,而未考慮整株小麥總粒數之間差異。(2)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由表3可知,處理1、2之間,處理4、6、8之間差異不明顯,說明氮肥增加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降低影響明顯,在一定氮肥水平下,小麥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無明顯差異,磷鉀肥對籽粒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影響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植株相應養分含量變化的影響 籽粒全氮、麥秸全氮不同施氮水平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同一施氮水平處理間無差異;全磷處理間無差異。籽粒全鉀處理間無差異,麥秸全鉀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但麥秸全鉀含量與施鉀量并不明顯相關,而與氮肥水平相關(表3)。

2.4 不同處理對收益的影響 按小麥2.24元/kg、N 5.22元/kg、P2O5 7.5元/kg、K2O 6.0元/kg計算。處理6與對照相比增加收益和凈增收益均為最高,處理9次之,處理7增加收益列第3位(表1),因而,凈增收益位次可能受投入的影響而發生變動。

2.5 肥料效應方程

2.5.1 三元二次綜合效應方程

Y=330.41+19.83N+4.19P+8.29K+1.06NP+0.423 465NK-1.27PK-0.93N2-0.54P2-0.58K2。R2=0.978 4,F=20.09大于F0.01=14.66,回歸關系極顯著,每667m2 N、P2O5、K2O的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0.95、10.17,0、0,18.08、12.09kg,對應的產量分別為500.06kg、496.45kg。

2.5.2 一元二次單因素效應方程

2.5.2.1 氮肥 Y=315.37+30.11N-1.02N2。R2=0.960 6,每667m2 N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4.77kg、14.56kg,對應產量分別為537.74kg、537.69kg。

2.5.2.2 磷肥 Y=500.33+16.55P-1.75P2。R2=0.652 0,每667m2 P2O5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4.73kg、4.64kg,對應每667m2產量分別為539.45kg、539.44kg。

2.5.2.3 鉀肥 Y=502.62+13.36K-1.08K2。R2=0.751 5,每667m2 K2O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6.16kg、5.99kg,對應每667m2產量分別為543.79kg、543.75kg。

總體來說,在本試驗中三元二次方程雖將交互作用考慮其中,但擬合結果與實際產量差距較大,所推薦的施肥量與實際也存在較大偏移。一元二次單因素方程所擬合產量和實際產量相近,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是對三元二次方程的有效補充,但其不足之處是不能量化交互作用,方程所擬合結果相比實際產量偏低。與北方小麥產區相比,本地適期早播肥料充足地塊小麥穗粒數特別是主莖穗粒數基本在70粒以上,小麥成熟收獲期間風雨多,小麥倒伏風險大,在本試驗中雖有意降低氮肥2水平用量,推遲穗肥施用時間,但在準備收割前風雨造成氮肥2、3水平處理均出現不同程度倒伏。

3 討論

本試驗中處理6產量、效益均為最高,但小麥倒伏是制約通過增加氮肥用量提高產量的主要因素,因而在當前的田間管理中,如何做到適量增加播量,以提高有效穗數,減少穗粒數;及時合理化控,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莖稈機械強度;合理降低氮肥用量或改變氮肥施用時期,協調植株營養生殖生長,優化穗粒數與千粒重等措施,有待通過進一步的田間試驗來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在銅陵縣灰沙潮土上,通過“3414”試驗,分析了本區域春小麥肥料效應,初步探討了N、P、K肥最佳施用量。結果表明,氮肥是春小麥產量增加和千粒重降低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氮磷鉀間交互作用也有一定影響。綜合考慮,每667m2小麥N、P、K肥最佳施用量分別為12kg、5kg、6kg。

關鍵詞:小麥;“3414”試驗;肥料效應;銅陵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59-03

銅陵縣沿江區域旱地原有種植模式主要為棉花、油菜輪作,隨著土地流轉及農業機械化的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面積不斷擴大,傳統種植模式已發生改變,小麥已經成為本地區播種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在安徽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小麥生產一直集中在沿淮和淮北地區,長江流域小麥生產缺少針對性專項試驗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銅陵縣沿江區域旱地春小麥生產的肥料效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銅陵縣胥壩鄉,屬長江沖積物潮土類灰沙潮土亞類灰沙潮土土種,土壤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8.8g/kg、堿解氮73mg/kg、有效磷27mg/kg、速效鉀106mg/kg。在本試驗前已經連續3a小麥-大豆輪作,上季作物為黃豆,品種為徐豆14,產量18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完全試驗方案,以氮、磷、鉀3因素為基礎,按0~3共計4個水平,每重復14個處理,共3次重復(各肥料水平編碼及用量見表1)。以經驗基礎上推薦施肥量為2水平(折合每667m2施用

N 12kg、P2O55 kg、K2O 8kg),隨機區組設計。每處理凈面積33m2,處理及重復之間間隔0.4m,處理與保護行間隔0.5m。供試肥料為尿素(安慶)含N46.3%、過磷酸鈣(銅陵)含P2O5 12%、氯化鉀(加拿大)含K2O 60%,其中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按基肥∶臘肥∶穗肥5∶2∶3比例施用。

1.3 試驗實施 10月26日小區劃定,基肥施用,單獨旋耕;10月28日機條播,小麥品種揚麥13,用種量10kg/667m2;次年1月10日追施臘肥,4月15日追施穗肥,5月25日收割。小區采用實收計產,每小區單獨用尼龍網袋盛裝,晾曬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揚盡雜質單獨稱重。

受條件限制,籽粒、秸稈N、P、K含量、穗粒數、千粒重、麥秸/籽粒等測定僅對處理1、2、4、6、8進行取樣分析,形成空白區、NPK單元素缺素區、2水平完全施肥區之間的對比。取樣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整株拔取在每個小區具有代表性的單粒麥粒形成的完全植株10株以上,網袋盛裝單獨晾曬,手工脫粒計數、稱重,實驗室N、P、K含量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除處理2產量較對照減產(5%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處理產量均明顯增產,增產幅度在23.96%~40.15%。在當前的施肥水平下,處理6的肥料配比具有獲得較高田間產量能力,在3因素肥料試驗中,氮肥水平是決定產量高低的最重要因子,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合理配比磷鉀肥也能獲得一定幅度的增產,甚至可以使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 不同處理對每穗粒數、千粒重和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 (1)對每穗粒數的影響:由表3可知,僅處理1、2和處理6差異顯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只統計了平均穗粒數,而未考慮整株小麥總粒數之間差異。(2)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由表3可知,處理1、2之間,處理4、6、8之間差異不明顯,說明氮肥增加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降低影響明顯,在一定氮肥水平下,小麥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無明顯差異,磷鉀肥對籽粒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影響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植株相應養分含量變化的影響 籽粒全氮、麥秸全氮不同施氮水平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同一施氮水平處理間無差異;全磷處理間無差異。籽粒全鉀處理間無差異,麥秸全鉀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但麥秸全鉀含量與施鉀量并不明顯相關,而與氮肥水平相關(表3)。

2.4 不同處理對收益的影響 按小麥2.24元/kg、N 5.22元/kg、P2O5 7.5元/kg、K2O 6.0元/kg計算。處理6與對照相比增加收益和凈增收益均為最高,處理9次之,處理7增加收益列第3位(表1),因而,凈增收益位次可能受投入的影響而發生變動。

2.5 肥料效應方程

2.5.1 三元二次綜合效應方程

Y=330.41+19.83N+4.19P+8.29K+1.06NP+0.423 465NK-1.27PK-0.93N2-0.54P2-0.58K2。R2=0.978 4,F=20.09大于F0.01=14.66,回歸關系極顯著,每667m2 N、P2O5、K2O的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0.95、10.17,0、0,18.08、12.09kg,對應的產量分別為500.06kg、496.45kg。

2.5.2 一元二次單因素效應方程

2.5.2.1 氮肥 Y=315.37+30.11N-1.02N2。R2=0.960 6,每667m2 N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4.77kg、14.56kg,對應產量分別為537.74kg、537.69kg。

2.5.2.2 磷肥 Y=500.33+16.55P-1.75P2。R2=0.652 0,每667m2 P2O5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4.73kg、4.64kg,對應每667m2產量分別為539.45kg、539.44kg。

2.5.2.3 鉀肥 Y=502.62+13.36K-1.08K2。R2=0.751 5,每667m2 K2O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6.16kg、5.99kg,對應每667m2產量分別為543.79kg、543.75kg。

總體來說,在本試驗中三元二次方程雖將交互作用考慮其中,但擬合結果與實際產量差距較大,所推薦的施肥量與實際也存在較大偏移。一元二次單因素方程所擬合產量和實際產量相近,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是對三元二次方程的有效補充,但其不足之處是不能量化交互作用,方程所擬合結果相比實際產量偏低。與北方小麥產區相比,本地適期早播肥料充足地塊小麥穗粒數特別是主莖穗粒數基本在70粒以上,小麥成熟收獲期間風雨多,小麥倒伏風險大,在本試驗中雖有意降低氮肥2水平用量,推遲穗肥施用時間,但在準備收割前風雨造成氮肥2、3水平處理均出現不同程度倒伏。

3 討論

本試驗中處理6產量、效益均為最高,但小麥倒伏是制約通過增加氮肥用量提高產量的主要因素,因而在當前的田間管理中,如何做到適量增加播量,以提高有效穗數,減少穗粒數;及時合理化控,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莖稈機械強度;合理降低氮肥用量或改變氮肥施用時期,協調植株營養生殖生長,優化穗粒數與千粒重等措施,有待通過進一步的田間試驗來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在銅陵縣灰沙潮土上,通過“3414”試驗,分析了本區域春小麥肥料效應,初步探討了N、P、K肥最佳施用量。結果表明,氮肥是春小麥產量增加和千粒重降低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氮磷鉀間交互作用也有一定影響。綜合考慮,每667m2小麥N、P、K肥最佳施用量分別為12kg、5kg、6kg。

關鍵詞:小麥;“3414”試驗;肥料效應;銅陵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59-03

銅陵縣沿江區域旱地原有種植模式主要為棉花、油菜輪作,隨著土地流轉及農業機械化的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面積不斷擴大,傳統種植模式已發生改變,小麥已經成為本地區播種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在安徽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小麥生產一直集中在沿淮和淮北地區,長江流域小麥生產缺少針對性專項試驗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銅陵縣沿江區域旱地春小麥生產的肥料效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銅陵縣胥壩鄉,屬長江沖積物潮土類灰沙潮土亞類灰沙潮土土種,土壤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8.8g/kg、堿解氮73mg/kg、有效磷27mg/kg、速效鉀106mg/kg。在本試驗前已經連續3a小麥-大豆輪作,上季作物為黃豆,品種為徐豆14,產量18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完全試驗方案,以氮、磷、鉀3因素為基礎,按0~3共計4個水平,每重復14個處理,共3次重復(各肥料水平編碼及用量見表1)。以經驗基礎上推薦施肥量為2水平(折合每667m2施用

N 12kg、P2O55 kg、K2O 8kg),隨機區組設計。每處理凈面積33m2,處理及重復之間間隔0.4m,處理與保護行間隔0.5m。供試肥料為尿素(安慶)含N46.3%、過磷酸鈣(銅陵)含P2O5 12%、氯化鉀(加拿大)含K2O 60%,其中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按基肥∶臘肥∶穗肥5∶2∶3比例施用。

1.3 試驗實施 10月26日小區劃定,基肥施用,單獨旋耕;10月28日機條播,小麥品種揚麥13,用種量10kg/667m2;次年1月10日追施臘肥,4月15日追施穗肥,5月25日收割。小區采用實收計產,每小區單獨用尼龍網袋盛裝,晾曬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揚盡雜質單獨稱重。

受條件限制,籽粒、秸稈N、P、K含量、穗粒數、千粒重、麥秸/籽粒等測定僅對處理1、2、4、6、8進行取樣分析,形成空白區、NPK單元素缺素區、2水平完全施肥區之間的對比。取樣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整株拔取在每個小區具有代表性的單粒麥粒形成的完全植株10株以上,網袋盛裝單獨晾曬,手工脫粒計數、稱重,實驗室N、P、K含量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除處理2產量較對照減產(5%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處理產量均明顯增產,增產幅度在23.96%~40.15%。在當前的施肥水平下,處理6的肥料配比具有獲得較高田間產量能力,在3因素肥料試驗中,氮肥水平是決定產量高低的最重要因子,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合理配比磷鉀肥也能獲得一定幅度的增產,甚至可以使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 不同處理對每穗粒數、千粒重和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 (1)對每穗粒數的影響:由表3可知,僅處理1、2和處理6差異顯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只統計了平均穗粒數,而未考慮整株小麥總粒數之間差異。(2)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由表3可知,處理1、2之間,處理4、6、8之間差異不明顯,說明氮肥增加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降低影響明顯,在一定氮肥水平下,小麥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無明顯差異,磷鉀肥對籽粒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影響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植株相應養分含量變化的影響 籽粒全氮、麥秸全氮不同施氮水平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同一施氮水平處理間無差異;全磷處理間無差異。籽粒全鉀處理間無差異,麥秸全鉀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但麥秸全鉀含量與施鉀量并不明顯相關,而與氮肥水平相關(表3)。

2.4 不同處理對收益的影響 按小麥2.24元/kg、N 5.22元/kg、P2O5 7.5元/kg、K2O 6.0元/kg計算。處理6與對照相比增加收益和凈增收益均為最高,處理9次之,處理7增加收益列第3位(表1),因而,凈增收益位次可能受投入的影響而發生變動。

2.5 肥料效應方程

2.5.1 三元二次綜合效應方程

Y=330.41+19.83N+4.19P+8.29K+1.06NP+0.423 465NK-1.27PK-0.93N2-0.54P2-0.58K2。R2=0.978 4,F=20.09大于F0.01=14.66,回歸關系極顯著,每667m2 N、P2O5、K2O的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0.95、10.17,0、0,18.08、12.09kg,對應的產量分別為500.06kg、496.45kg。

2.5.2 一元二次單因素效應方程

2.5.2.1 氮肥 Y=315.37+30.11N-1.02N2。R2=0.960 6,每667m2 N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4.77kg、14.56kg,對應產量分別為537.74kg、537.69kg。

2.5.2.2 磷肥 Y=500.33+16.55P-1.75P2。R2=0.652 0,每667m2 P2O5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4.73kg、4.64kg,對應每667m2產量分別為539.45kg、539.44kg。

2.5.2.3 鉀肥 Y=502.62+13.36K-1.08K2。R2=0.751 5,每667m2 K2O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6.16kg、5.99kg,對應每667m2產量分別為543.79kg、543.75kg。

總體來說,在本試驗中三元二次方程雖將交互作用考慮其中,但擬合結果與實際產量差距較大,所推薦的施肥量與實際也存在較大偏移。一元二次單因素方程所擬合產量和實際產量相近,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是對三元二次方程的有效補充,但其不足之處是不能量化交互作用,方程所擬合結果相比實際產量偏低。與北方小麥產區相比,本地適期早播肥料充足地塊小麥穗粒數特別是主莖穗粒數基本在70粒以上,小麥成熟收獲期間風雨多,小麥倒伏風險大,在本試驗中雖有意降低氮肥2水平用量,推遲穗肥施用時間,但在準備收割前風雨造成氮肥2、3水平處理均出現不同程度倒伏。

3 討論

本試驗中處理6產量、效益均為最高,但小麥倒伏是制約通過增加氮肥用量提高產量的主要因素,因而在當前的田間管理中,如何做到適量增加播量,以提高有效穗數,減少穗粒數;及時合理化控,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莖稈機械強度;合理降低氮肥用量或改變氮肥施用時期,協調植株營養生殖生長,優化穗粒數與千粒重等措施,有待通過進一步的田間試驗來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產量差異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提高玉米產量 膜下滴灌有效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世界致密油產量發展趨勢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2018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按?。▍^、市)分布
找句子差異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聚氯乙烯(2018年9期)2018-02-18 01:11: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综合网|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色天天综合|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91精品综合|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一级片一区| 九色视频一区|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99久视频|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www亚洲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久久综合成人| 在线国产三级|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黄色免费看|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先锋资源|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亚洲成a人片| 97综合久久|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91亚瑟视频| 亚洲bt欧美bt精品|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com|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四虎永久在线|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朝桐光一区二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