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 要:近年來,重陽木帆錦斑蛾在固鎮縣的發生危害日益嚴重。該文介紹了重陽木帆錦斑蛾的形態特征、生活史及生活習性,并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重陽木帆錦斑蛾;生物學特性;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72-02
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為大戟科重陽木屬高大喬木,別名赤木、楓楊,在我國的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多省廣泛栽植。其樹高可達15m,冬季落葉后樹姿優美,夏季樹葉濃密,為優良的行道樹和庭蔭樹綠化樹種;此外,其樹干堅挺、材質堅硬,也是重要的建筑用材樹種。重陽木帆錦斑蛾Histia rhodope屬鱗翅目、斑蛾科,該蟲僅取食重陽木,以幼蟲取食重陽木葉片危害,蟲口密度大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極大的影響了重陽木的正常生長,同時使城市景觀受到很大破壞。近幾年該蟲在固鎮縣發生危害不斷加重,對本地的重陽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筆者于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結合室內飼養觀察和室外調查,較為詳細的掌握了重陽木帆錦斑蛾的生物學特性,并對該蟲的綜合防治措施進行了總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野外觀察調查方法 (1)2011年9月至2012月4月,在設立的固定標準地進行不定期的系統觀察,4~10月發生為害期每3~5d調查一次,調查重陽木帆錦斑蛾的發育進度、為害情況、生物學特性,觀察全年生活史;(2)在每一代重陽木帆錦斑蛾幼蟲發生期,于野外重陽木林地設樣地調查百葉蟲量,即在樣地采用對角線法,隨機選出樣樹10株,每株按東南西北中5個方向用高枝剪截取長50cm以上樣枝,記錄并統計出百葉蟲量;(3)在越冬幼蟲結繭后,越冬代成蟲羽化前的11月下旬和次年3月上旬進行2次越冬調查,在苗圃重陽木林不同區域采取對角線取樣法,隨機選取10株重陽木,收集樹干基部縱向1m、橫向1.5m范圍內地面以及高度2m以下樹干上的越冬蟲繭,撕開蟲繭,計算活蟲數、死蟲數,以明確重陽木斑蛾的越冬場所和越冬基數。
1.2 室內飼養觀察方法 (1)將采集的越冬蟲繭33頭置于室內,進入化蛹期,每2d記錄化蛹數,統計化蛹率。成蛾羽化后,及時記錄成蟲羽化的數量,統計其羽化率;(2)在2011年4月中旬,野外采集正在交配的重陽木帆斑蛾成蟲數對,放入40cm×50cm×55cm的養蟲籠內,每天放入新鮮的重陽木枝葉供其幼蟲取食,繼代飼育。每天下午17∶00觀察記錄其各世代、各蟲態、各齡期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特征。
2 形態特征
2.1 成蟲 成蟲頭小,身體大部分(頭、胸和腹)為紅色,前翅和后翅為黑色,后翅的基部到翅室的近端部為藍綠色。體長18.5~23.6mm,平均19.2mm;翅展47.2~69.8mm,平均62.6mm。觸角雙櫛齒狀、黑色,雌蛾觸角較雄蛾窄。前后翅的反面基斑為紅褐色。腹部有5列黑斑,自后而前漸變大。雌蛾腹末較尖,產卵器黑褐色、露出;雄蛾腹末凹入。
2.2 卵 卵近圓形,表面較為光滑。初生為白色,后漸變為淺黃色,孵化時為淺褐色。卵長0.75~0.80mm,寬0.46~0.57mm,卵粒緊密排列疊連成片。
2.3 幼蟲 體具枝刺,有些枝刺上具有腺口。體肥厚而扁,頭部常縮在前胸內,腹足趾鉤單序中帶。1齡幼蟲體淺黃色,生有不發達的枝刺。頭部暗褐色。自中胸后半部起,體背兩側各有2并列的淡褐色縱帶紋,達第8腹節,后端幾乎相接;體長1.45~1.56mm。老熟幼蟲體長22.4~24.3mm,肉紅色,背線淡黃色;由頭至腹部末節各節上有橢圓形大小不等的2黑斑,亞背線上各體節各有1個橢圓形黑斑;中、后胸各有枝刺10個,腹部第1~8節各有6個枝刺,第9腹節4個枝刺。位于腹部兩側的枝刺棕黃色,較長,體背面的枝刺大都暗紫紅色,較短。
2.4 蛹 體長15.6~19.8mm,平均16.8mm。蛹初時全體黃色,腹部略帶粉紅色,后頭部變為淡紅色,復眼、胸部、足翅及觸角均變為黑色。繭黃白色,絲質,繭長22~27.6mm,平均24.6mm,寬7.6~9.1mm,平均8.3mm。
3 生活史及生活習性
3.1 生活史 重陽木帆錦斑蛾在本地1a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越冬代老熟幼蟲開始化蛹,成蟲在5月中下旬陸續羽化,其中羽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代幼蟲開始孵化,其幼蟲生長較快,6月中、下旬為幼蟲危害盛期,6月底至7月初其老熟幼蟲結繭下樹化蛹,成蟲的羽化盛期為7月中旬。7月下旬第2代幼蟲陸續孵化,8月上、中旬為幼蟲危害嚴重時期,羽化盛期為8月下旬。9月上旬第3代幼蟲開始盛發,9月底至10月初老熟幼蟲下樹結繭化蛹,10月中、下旬開始羽化,11月中旬左右,以老熟幼蟲在重陽木樹皮、地下雜草及墻縫等地結繭越冬。
3.2 生活習性 成蟲選擇白天進行羽化,中午為其羽化高峰期,羽化率為50%~70%。成蟲羽化后常在樹冠上飛舞,吸食樹木汁液以補充營養,成蟲一般在下午16∶00~18∶00時飛翔,其他時間大多停留在重陽木的樹陰處。成蟲交尾時間大多在羽化當天或者次日14∶00~20∶00進行。成蟲將卵產于樹葉背面或枝皮縫隙處,幼蟲大多喜歡在樹葉背面取食樹葉,很少取食葉柄或嫩枝。其低齡幼蟲營群集生活,高齡后分散取食。幼蟲取食不分晝夜,5齡幼蟲危害后,被害樹葉呈缺刻狀,危害嚴重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老熟幼蟲大多吐絲墜地下樹結繭,少量在樹葉背面結繭。幼蟲受驚擾時,體背會分泌出無色透明帶有粘性腥臭味的腺液,進行自我保護。
根據近幾年在固鎮縣城“三八河”西岸重陽木林帶的連續觀察,6月中下旬、8月中旬重陽木帆錦斑蛾發生危害較重。第2代幼蟲暴發時,在短時間內(3~5d)可將重陽木樹葉吃光。7月下旬左右成蟲數量最多,為全年的高峰期,林帶所到之處皆可見,7月25日左右為成蟲交配盛期。7月中下旬是第2代卵期,平均每株樹上有卵20~30塊,但由于自然界的卵寄生蜂數量增加且繁殖較快,寄生率可達28%以上,較好地控制了第2代幼蟲的大發生,以至9月以后,林地很少有此蟲。表明該蟲具有明顯的危害高峰期,主要在每年的7月底至8月初15d左右的時間內。endprint
4 綜合防治措施
重陽木帆錦斑蛾是危害重陽木的最主要害蟲之一,當前還沒有有效的防治手段,各種單一的防治措施很難奏效,因此,應根據其生物學特性,采取多種有效防治手段,搞好綜合防治措施。
4.1 植物檢疫 重陽木帆錦斑蛾只取食重陽木,而且其成蟲飛翔力比較弱,不適宜遠距離傳播。因此,加強植物檢疫可以防止該蟲的異地傳播,嚴禁從有疫情的地區調入重陽木種苗,同時對引進的苗木要仔細檢查,發現有蟲情的苗木應禁止調入。
4.2 人工防治 該蟲喜將卵產于樹皮下,可人工摘除卵或殺死剛孵化的幼蟲。同時要及時鏟除地下雜草,可破壞其化蛹場所,防止老熟幼蟲在雜草等處化蛹,可有效降低下一代蟲源的數量。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對環境友好、無污染等優點,而重陽木多栽植于城市附近,不適應采用過多的化學防治措施。因此,在5月初噴殺初齡幼蟲,可使用100億孢子/g的白僵菌或蘇云金桿菌100~2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同時注意保護重陽木帆錦斑蛾的天敵昆蟲及鳥類。
4.4 化學防治 當前控制重陽木帆錦斑蛾的最有效的措施仍是化學防治。首先要防治及時。一般重陽木帆錦斑蛾在蚌埠地區一般在7~8月處于危害的高峰期,但化學防治的關鍵時期是5月,此時正處于該蟲第1代低齡幼蟲階段,用藥防治能極大壓低該年蟲口密度。其次要注意正確用藥。對重陽木帆錦斑蛾有效的防治藥劑主要有:溴氰菊酯乳油、90%敵百蟲晶體、50%殺螟乳油、滅幼脲或50%辛硫磷乳油,可選擇以上藥劑稀釋1 000倍液噴霧防治幼蟲,其中菊酯類藥劑防治效果最好。由于該蟲繁殖速度快,進行1~2次防治很難徹底消除,可在7月上旬和8月中旬對第2、3代低齡幼蟲再次噴藥防治。再次要注意防治方法。由于重陽木樹體高大,常規的噴藥防治很難奏效,可采用高壓噴霧車和機動噴霧器進行噴藥防治。最后要進行地區統籌防治。該蟲在本地1a可繁殖4代,繁殖速度快,而且短距離內擴散能力極強,所以應統一集中連片防治,防止該蟲的傳播擴散。
參考文獻
[1]楊子琦,曹華國.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圖鑒[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135-137.
[2]朱小兵,吳晨誠,石富超,等.上海地區重陽木斑蛾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初探[J].江西植保,2008,31(4):161-167.
[3]金有明,徐國行,華海土,等.重陽木錦斑蛾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16):175,178.
[4]李世廣,林華鋒,李利華,等.重陽木帆錦斑蛾的生物學特性與防治[J].昆蟲知識,2006,43(6):777-780.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