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近來國內各地頻現的戶籍新政頗為引人注目,難道實行了60多年的戶口政策將就此打破?目前說戶口制度全面打破為時尚早,但戶籍新政出臺吻合了城鎮化發展的國際趨勢。國內三四線城市現在面臨的“人荒”,和發達國家昨天的情況完全一致,我們只不過是在踩著發達國家走過的腳印前行。
高度城鎮化的日本造就“地廣人稀”
日本是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國人對于日本的印象普遍是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很大,資源匱乏。但是,日本前不久發布的一則報告展示的實際情況,卻令我們倍感意外,而報告展現的未來趨勢則令人震驚。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的一項預測報告稱,由于人口減少,到2050年,約六成國土將成為無人區。目前,日本境內無人區接近兩成。為此,國土交通省將于今年夏天制定國土整治基本方針,提前做好應對人口減少的準備。
報告也提出了解決方案。日本國土交通省將制定“國土長遠計劃”,內容是在各地住宅小區完善居民的生活設施和建立居民集中的密集型城市,在東京、大阪和名古屋等大城市,通過相互貫通新干線,實現3地一小時到達交通體系,將首都、中部地區和近畿地區一體化,形成“超大城市圈”,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等。
說到東京、大阪、名古屋,是否想起了時下國內很火的“京津冀一體化”?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趨勢,我國正走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路上。超級城市擴大發展為城市群,吸引人口聚集,三四線城市的吸引力難以與之相比,頻繁出現的“鬼城”便是佐證。戶籍新政實為“搶人”新政,它加劇了三四線城市人口向中心城市群流動。
警惕城鎮化“拉美化”趨勢
日本的城鎮化帶來的是國土無人區,拉美國家帶來的則是城市貧民窟,主要是由于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眾多問題:在無產業來源:中國證券網依托的情況下,單純擴大城市規模,使得眾多城市貧民窟涌現,各種社會問題叢生,最終導致城市化進程受挫。
1950-1980年,拉美地區總人口增長了一倍,而城市人口卻增加了4倍。80年代初,拉美已經是城市占主導地位,除中美洲的少數國家外,主要拉美國家的城市人口比重都超過總人口一半。1980年拉美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4%,1990年占71.9%,1997年占77.7%。
由于拉美的城市化是在相對短時期內實現的,城市化缺少統籌規劃,致使城市化進程充滿混亂。農村人口在短時間內,以爆炸性速度流入城市,造成混亂。聯合國人類住宅中心認為,拉美城市人口增長有40%來自農村移民。大城市出現了大批非正規住宅和貧民窟,貧民區的許多居民是非正規部門的勞動者,沒有穩定的就業和收人,沒有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不少人滋生了對社會的不滿情緒。貧民區通常是犯罪率最高、毒品買賣和色情服務猖獗的地區,是社會不穩定的重要發源地。
城市中出現貧民窟,給中國帶來的是經驗和教訓。城市發展不能為了擴張而擴張,要堅持合理規劃,以產業帶動人口增長,在城市能夠消化的程度上,合理吸納新城市居民,步子要一步一步走。
經濟實力決定城市人口規模
美國的“汽車之城”底特律曾經是美國中北部地區的工業中心,也是美國南部工人向往的圣地,上世紀50年代人口達到180萬,躋身美國前五大城市之一。然而,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市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底特律的衰落,一方面是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則是巨大的社會福利負擔,造成美國不少城市普遍債臺高筑,曾經人滿為患的底特律最后變成了“鬼城”,頗具諷刺意味。
我國的鄂爾多斯城鎮化也不斷引起熱議。鄂爾多斯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特別是隨著煤炭行業進入十年“黃金期”,鄂爾多斯也迎來了經濟的大發展。但是,隨著煤炭行業的大滑坡,鄂爾多斯各方面的危機也應運而生,城市支柱產業發展陷入困局,盲目擴張的城市規模也造成了這座“鬼城”。歷盡滄桑之后發現,原來一切都建立在泡沫之上,鄂爾多斯的經歷多少有底特律的影子。
有人就意味著有市場,城市的吸引力決定了城市的規模,從底特律和鄂爾多斯都能夠看出人的重要性。城市經濟不景氣,再好的政策也留不住人心。
在城鎮化進程中,人口走向大城市是發展趨勢,國內目前只是走發達國家的老路而已。戶籍新政開始實施,意味著“搶人”的開始,中西部三四線城市人口的流失,令其房價下跌成為必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