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寧
摘要:從廣西地區的木薯種植現狀出發,分析當前機械化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木薯種植機械化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木薯;種植技術;粗放式管理;附加值
中圖分類號:S5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8-0158-02
作為世界三大薯類作物的木薯,是全球生產過億噸的七大作物之一,被稱為“地下糧倉”和“淀粉之王”,并成為諸多亞熱帶地區重要的日常食物來源。我國自引進木薯以來,已在廣西、廣東、福建、云南、海南等地進行了大面積的推廣和種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除廣西部分縣市采用傳統的機械設備進行木薯種植和收獲外,全國木薯機械化種植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直接造成了木薯種植和收獲的時間長,生產效率低下。
1發展木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的必要性
從國家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中的新型再生能源戰略中可以看出,我國可能會將木薯作為生產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料。木薯的淀粉含量較高,但不是我國的主要食物品種,即使大規模應用于燃料生產也不會引起糧食短缺的危機,所以最有可能成為新型生物能源的生產原料。如果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就會帶來木薯種植面積的激增,但當前落后的木薯手工種植技術無法解決木薯生產效率低與產量激增需求的矛盾,這對發展木薯產業化經營和順利實施生物能源建設是極其不利的。因此,發展木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無疑將成為解決這一矛盾,推動木薯種植業發展和生物能源建設的關鍵。
2木薯種植機械化技術發展現狀
木薯種植機械化技術是指通過利用旋耕機、鏵式犁等較為傳統的耕作機械,配合專業的木薯種植機械,實現開溝、耕地、播種、覆土和鎮壓的一體化作業。當前廣西的木薯種植機械設備還相對較少,設備的使用效果和性能較差,所以機械化技術還沒有實現大面積的推廣。2008年,廣西南寧市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木薯播種機,能夠完成兩行播種,播種的行距可在80~120 cm間進行調整,株具可在40~100 cm間調整,每天能播種6 hm2木薯。但是,播種作業需要3人共同完成。目前,非洲和巴西也研發出了類似的種植機械,主要分為兩行、四行和六行這幾種規格,但是由于需要較多的播種作業人員同時操作,因此會對后面作業的人員造成不利影響,也無法體現機械化種植的特點和效果。其余的大部分機械作業則是將類似于莖塊作物的種植機械進行簡單改裝,但還無法滿足木薯機械化種植的發展要求。因此,必須加大對機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3木薯種植機械化技術面臨的問題
3.1木薯種植面積不成片
在廣西,除了少部分縣市的木薯種植初具規模外,其他地區的木薯種植基本上都屬于零散或小面積種植,根本無法采用機械化技術,且這些地區的木薯通常種植在較為偏遠的地區或在坡地、荒地上,并與其他作物進行間作套種,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機械化技術的應用。
3.2木薯品種嚴重退化
自木薯被引入我國以來,在廣西地區大面積種植的品種主要有201,205等,由于多年未對其進行有效的改良,使得木薯的品種退化嚴重,導致其品質差、產量低,經濟效益不好,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種植熱情,這也從側面影響了木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發展。雖然近些年來一些科研機構進行了品種改良和新品種研發的試驗,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新品種的推廣和種植工作上卻沒有做到位。因此,需要加大高淀粉含量新品種的推廣力度。
3.3木薯種植方式較為粗放
傳統的木薯種植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即在播種和收獲期間不除草、不施肥、不打藥,這樣的種植方式直接導致了木薯的品質、產量和經濟效益的低下。如果對正確的種植管理知識不加以宣傳,這種傳統的種植管理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到木薯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發展。此外,在“十二五”規劃中有關發展新型生物能源與再生能源戰略制定之前,木薯種植也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木薯種植投入的科研費用嚴重不足,導致與木薯種植相配套的機械化設備和技術幾乎處于空白狀態,科研技術人員也嚴重缺乏。
3.4木薯加工的項目與生產規模之間的矛盾
目前,廣西在木薯加工利用方面的產品主要有木薯片、木薯粉、木薯變性淀粉和木薯酒精等,其中以檔次較低的木薯片和木薯粉為主,這種加工產品的附加值較低,沒有香蕉、橡膠等熱帶植物的比較優勢,致使農民種植木薯的積極性不高,限制了木薯種植面積的擴大,這也成了木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發展的一大障礙。
4發展木薯種植機械化技術的建議和對策
4.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應在政府相關政策的主導下,適當地對現有荒山、荒地進行開墾,擴大木薯種植面積并進行集中連片開發、管理和經營,以促進木薯的大規模發展,進而推動機械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對于其他作物的耕作用地,可采取合適的間作套種和輪作技術,開發配套間作套種的機械設備,提高木薯的種植面積和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應用范圍,保證木薯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4.2依托產業區的科研機構
要想促進木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發展,就必須依托產業區的科研機構,例如廣西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研所等,加大木薯新品種的研發和推廣,加大新品種的推廣力度,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成生產力。同時,要建立健全、長效的木薯種植服務機構和服務體系,充分調動農業服務機構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木薯新品種和機械種植技術的推廣活動中來。調動農民種植木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建立相應的加工和銷售渠道,保證木薯深加工的原料和產品的銷路,進一步提升農民的種植熱情,加快木薯種植機械化技術的發展。
4.3加大機械技術和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發
加大木薯種植機械設備和間作套種機具的研究和開發,偏重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種植機械的開發,實現木薯種植的開溝、整地、播種、除草、施肥、噴藥、覆土、鎮壓、松土、切桿、挖掘和輸送的一體化作業。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農民購買機械設備,進行機械化作業,同時對于科研中開發難度較大的機械項目可以考慮引進國外先進設備,以減少科研成本費用的支出,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提升木薯種植的機械化水平。
(下轉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