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目前,高職英語教學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提倡一種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的模式,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本文重點分析了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具體的實踐方法,以期能夠為相關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英語分層教學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大都要從事生產、管理等領域第一線的實踐操作,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要求都較高。職業教育應“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英語教育也是如此。
但是,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進入高職院校的生源英語水平差異也比較大。同時,不同專業、不同就業崗位對于英語水平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傳統的自然班教學模式給上課帶來極大困難,教師往往顧此失彼,眾口難調。
華國棟在《差異教學論》一書中指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因此,為了適應學生的入學基礎,以及就業崗位的需求,在高職階段,實行英語分層教學,是很有現實意義的。這樣做的目的是以學生認知能力為基礎,依照認知規律和語言學習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個性差異等實際,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充分的發展,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而在高職教育階段,這種分層教學是更加必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職院校生源復雜,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且差距較大。目前,高職院校生源包括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專、技校以及中等職業技術院校學生。這些學生在高中時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一方面導致了其英語基礎不同,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其學習自覺性、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差異巨大。因此,讓基礎不同、學習習慣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堂中學習,其學習效果勢必不能很好地保證。
其次,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同。高職教育突出職業性,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將是為生產、管理等領域第一線的實踐操作做準備的。因此,高職階段的英語學習也應該突出職業性與專業性。但目前的高職英語教育普遍采用的還是“一刀切”的方式,即教材、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考核標準都是相同的,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針對性,學生所學到的內容和實際工作關系不大,從何使學生在學習中缺少目的性與實用性。雖然多數專業都會開設“專業英語”課程,但如果不打好基礎,專業英語課程也會收效甚微。而另一方面,不同專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對于英語能力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例如旅游專業的學生將來如果從事涉外導游相關的工作,那么就需要較強的口語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口語的訓練則應加強。但是,如果學生從事電子、機械之類的工作,那么工作中對于英語的需求則僅限于閱讀相關的說明書或編寫程序,這就需要較強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其今后工作需要,針對其某一方面的能力進行著重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原因,在教學實踐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實行“分層次教學”,是勢在必行的。對于“分層”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把握。
首先,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目標將學生進行分層。通過一定的測試或評估,根據不同的成績或結果,將學生分成幾個水平較齊的班級,使基礎薄弱的同學可以進行一段時間集中夯實基礎的學習,而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同學則可以進行開拓思維訓練。通過一段時間學習,經過考核后學生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在三個級別的班級中合理流動。
在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一定要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具體要求。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各種不同的人才。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調整教學的內容,因材施教。對層次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設定目標不能太低,要有一定的高度,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除單詞與語法語篇的掌握之外,更要側重課外延伸閱讀,尤其是對文化背景知識的研讀。對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設定教學目標就不能過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根據進程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
在教學方法方面,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就可以采用英語授課的方式,同時,可以開展英語演講、辯論、英文原聲電影欣賞等活動。而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采用漢語授課,教學內容不要太枯燥呆板,盡量選取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話題,講解要細致且深入淺出。對于英語單詞和語法基礎十分薄弱的同學可以進行單獨記憶訓練,增強趣味性,提高對英語基本認知能力的培養。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的評價也不應該只采取期末考試這樣單一的方式,而應該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使得評價更加科學客觀。由于學生本身的認知水平,所接受的教學內容、方式以及進度都不相同,所以其考核方式和評估標準也有所差異。測評標準和測評方式應當與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相適應,才能起到促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公共英語的教學和教學評價體系應體現高職英語教學“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傾向于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交際能力的考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作業、分層考試??傊u價體系可確定為平時成績、口語成績、英語過級、期末卷面成績相結合等。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一方面,根據學生水平的高低,采取難度不同的教材。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要補充一定的英語知識,給他們提供相對獨立思考的空間,重視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而對于水平一般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基礎知識上,強化英語基礎知識是重點。這樣一來,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因材施教,使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應根據學生的專業,對于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總體來說,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承認并充分考慮了學生間差異的存在,對教學內容和要求主動作出調整,從而使學生取得最大進步。但是,分層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也是存在很多制約因素的。
首先,在教學管理方面。分層教學打破了原來班級的界限,把不同專業,甚至不同系部的學生重新組合為新的教學班。它涉及外語系、各院系、教務處、學生處、學籍科等多個教學管理部門的協調問題,如果各部門配合不夠緊密,稍有差錯,就會影響整條教學管理鏈條的正常運作。
另外,分層教學中學生是按英語教學班考試的,而教務系統卻要按自然班登記成績,這種登錄工作繁重、枯燥,稍有差錯就會影響學生成績的準確性。分層教學實行的滾動機制也增加了學生升降級成績管理的難度。每學期教學管理人員都要對所有的數據進行長時間運算排列才能確定升降級名單,對其進行重新編班。
其次,學生情感因素方面。對于部分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后被打亂了行政班級,分入了不同級別的教學班上英語課,這對于他們來說一下子很難接受和適應。被分為較高層次者,難免會沾沾自喜,有的可能會驕傲自滿,也有的可能會有壓力; 而被分到較低層次者,頓覺低人一等、前途渺茫,自卑情緒重,這種情感因素自然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
這些問題的出現,應該說并非源于分層教學模式自身的缺陷,而是與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所持指導思想的片面性以及教學管理制度和措施跟不上實際要求密切相關。因此,如何打通教學管理制度環節,使教學管理制度適應英語教學的需要,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推薦英語分層教學改革的關鍵。
高職學生入學成績差異性和培養目標的多樣性,對分層次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但是,高職英語分層教學要得到有效實施,就必須克服上述的各種制約因素。在實踐中,針對學生層次不同,采用難易程度不等的教材進行教學,適應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減少由于學習難度過大而產生的學習障礙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通過有效的分層教學組織管理、制訂科學的分層次教學目標、確定合理的分層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開展有效的分層教學評價、正確應對分層教學中產生的學生情感因素,才能確保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 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3]華維芬.關于建立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報告[J].外語界,2003.
[4]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外語界, 2002.
[5]華國棟.差異教學論教育[M].科學出版社,2007.
[6]雷術海.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實施策略[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