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文/曹延林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曾明確提出:小學科學的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通過親身參加實踐獲得知識;實驗教學又是以觀察和操作為基礎,學生通過親自參加實驗活動,獲得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關鍵所在。作為一線的科學教師,我更認可實驗課教學是上好科學課的核心。那么,如何搞好小學科學實驗課,下面我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及一些做法:
一、認真做好課前實驗準備工作
對于小學生來說,探究動力源自于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一些新鮮的、未知的、滿足探究欲望的事物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為此,我們要適時適地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實驗材料的意識,讓更多的實驗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探究活動充滿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要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內化而成的。在課前讓孩子們列出本單元比較完整的一張實驗器材清單,讓每個小組商量著作好相關的實驗準備,根據孩子們可能提供的實驗材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時,課前了解到學生很樂意研究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于是在自己準備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帶來自己想研究的物體,結果學生們帶來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材料,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的研究,發揮出他們極大的興趣。
二、演示實驗要起到示范作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是觀察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教師必須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自己提出觀察實驗的方法,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觀察實驗活動,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敢于探求新知識的精神,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象時動作要準確、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點燃酒精燈后火柴簽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廢物杯中;電路的連接應先接線路后接電源,拆卸時先斷電源,后拆線路;導線兩端接頭不是鉤、叉時要注意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等。因此,在課堂實驗教學中,優化教師演示實驗,有利于提升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三、實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實驗能力,使他們在實驗中獲取更多的體驗,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實驗時間和空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動中,才能體驗科學,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他們的創造將是無限的。如:在《蚯蚓》實驗教學中, 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去挖蚯蚓,讓他們置身于大自然,自己去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征,體會蚯蚓的生活環境,甚至感受到蚯蚓對植物的幫助。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自然現象 ,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又如在《沸騰》實驗中,學生如何拿火柴擦火,如何點燃和熄滅酒精燈。學生只有通過親身細致而嚴密的實驗,才能真正感受到沸騰和蒸發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現代多媒體對科學實驗的輔助作用
現代多媒體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花的構造》一課時,要現場解剖一朵桃花。在解剖子房時,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操作,孩子們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過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這對孩子們的獨立操作幫助很大,相對那種教師一桌一桌地演示要大大節約時間,提高了實驗效率,降低了材料損耗。在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驗證明自己的假設的時候,我有時會選擇現成的電腦動畫來引導學生,減少他們的實驗盲目性。
總之,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實驗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驗水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勇于創新精神。如何在今后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須要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的總結。
(作者單位:青海西寧市湟源縣城關第三小學教師)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