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當前社會醫患矛盾日益嚴重,如何緩解醫患關系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和調研,發現醫學生醫德培養水平與醫患矛盾具有直接關系。本文從醫德概念、規范出發,闡述了醫學生醫德培養內涵和存在問題,從醫學高校圖書館的角度提出提高醫學生醫德培養的措施。
醫德醫德培養醫學高校圖書館人文關懷在當前醫學發展之快令人贊嘆的同時,醫患關系卻矛盾重重,因醫患關系日益激化導致的醫患糾紛層出不窮,人們不斷對醫院提出質疑和批評。醫患糾紛導致醫患關系的緊張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醫院的醫德醫風存在一定問題,醫患糾紛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那么如何緩解醫患關系,解決醫患糾紛,并最終達成醫患間的互敬、互諒、互愛的和諧正常的醫患新關系,筆者通過長期的調研,認為應該從源頭抓起,即注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和培養。
我國醫生一般是通過醫學院校培養而成的,因此作為培養醫生搖籃的醫學院校對醫學生品德的教育,特別是醫德醫風的教育尤為重要。醫學高校由于其專業獨特性,專業課任務重,醫學生僅靠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用的。高校圖書館是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因而圖書館成為醫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醫學高校圖書館在醫學生醫德醫風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醫學高校圖書館來提高醫學生的醫德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一、醫德的定義和規范
從上古時開始,人們就注意到醫德對從醫者的重要性,如《難經》載有的“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非以之徇名,將以濟人也。”這正是醫德重要性的集中體現。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物質橫欲、科技高速發達時代,醫德直接關系到人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醫德是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般社會道德在醫學這個特定領域內的體現,是醫務人員對在工作中應該具備的思想品質,是醫務工作者對患者態度的體現。醫德是從醫療衛生這一職業特點中引申出來的道德規范要求,它主要調整醫務工作者與病人、醫務工作者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三方面的關系。
關于醫德的定義,我們采用李本富的觀點,即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是從事醫學職業的人們在醫療衛生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原則和規范的總和。
醫德作為職業道德的一種,不僅受階級道德的影響,而且受社會公德的約束,體現社會公德的要求,它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同時又不斷補充發展。現代醫德規范應包括幾點:(1)敬業精神:這是職業道德中最基本的素質和要求。而對醫德來說,就是要求醫務工作者熱愛醫療衛生事業,熱愛患者,對患者有極強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2)為病人服務:這是醫德的核心。我們要求有良好的醫德,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服務患者,減輕病人的痛苦。(3)清正廉潔:這是具有良好醫德的有力保證。醫務工作者為病人治療疾病是應盡的職責和本分,絕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個人私利。
二、醫學生醫德培養內涵和內容
醫學生醫德培養就是按照社會主義醫德要求,依據醫德的基本原則和規范,對醫學生施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醫德教育,培養其高尚的道品質,提高其將來從事醫務工作的職業道德素質。醫學生的醫德培養貫穿于大學各個段,它包括入學教育、基礎醫學教育、專業課教育、實習前教育、實習教育、畢業教育等環節,它隸屬于醫德教育,是一種職業前教育。
醫學生醫德培養的內容主要包括醫德的基本理論、醫德規范和醫療法規以及醫德的實踐等方面。醫德的基本理論能夠幫助醫學生從全局把握醫德,樹立醫德意識;醫德規范和醫療法規能夠使醫學生在走上社會時既是對患者的盡職盡責,也是對自己更有效的保護。
三、當前醫學生醫德培養存在的問題
當前醫學生醫德培養是社會研究的熱點問題,筆者通過萬方數據庫、重慶維普資訊數據庫對有關此問題的研究文章分析,并結合本校學生調研,發現當前醫學院校大學生醫德培養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缺乏科學的整體設計
醫學生醫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明顯的系統性和長期性,其系統性主要表現在醫德教育實施具有系統性和醫德教育理論具有系統性兩個方面。
2.醫德教育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醫學高校在醫德教育方面的師資隊伍上嚴重不足,急需一批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根據目前社會發展形式和醫德培養要求,從事醫德教育的教師既要有醫學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但是當前在醫學高校中從事醫德教育的教師一般是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等專業出身,缺乏豐富的、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因而在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時不能融洽完美的與臨床相結合,形成了片面醫德教育局面,即主要完成學生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醫學生在實習階段,從事管理帶教的老師一般重視學生技能操作教育,忽視學生思想教育。從而造成醫學生不能全面認識醫德或對醫德的認識模糊不清。
3.課程設置片面,醫德教育內容陳舊
培養綜合素質高的醫學人才是我國醫學院校教育的目標,高校課程的設置應該囊括素質教育的各個方面。目前我國醫學高校由于專業任務重,總體來說重視專業課設置,輕視醫德課程和其他人文、自然課程的設置,更不用說設置系統醫德課程了。
目前多數醫學高校關于醫德教育主要依賴于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個別高校開設有《醫學倫理學》課程,但一般只有一學期,且為選修課。醫學高校基本沒有開設有關學習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課程,因而醫學生也無法掌握指導他們從事終身職業生涯的道德、倫理準則與規范。而有關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設置就更少了。
4.有關醫德培養方法單一、形式枯燥
目前醫學生醫德培養主要依賴相關課程教學,教學中多數采用單純教師講授法,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和互動,造成學生對該類學科學習興趣不濃厚;而與醫德培養有關的課外活動匱乏,學生生活單一。
5.缺乏長期、規范的醫德養成機制和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醫學高校注重課程的講授與學習,不夠重視醫德養成教育,沒有形成建立長期、規范的機制和教育體系。
6.缺乏有效的校園文化建設,醫學人文關懷不足
現代校園文化建設主要重視物質層面的建設,如教學樓、教學設備等,忽視人文環境和人文精神建設,顯得醫學高校人文關懷不足。
四、利用圖書館提高醫學生醫德培養的措施
1.注重醫學人文學科方面書籍采購,重視人文精神培養
現代社會,醫學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成為醫院選拔、考核人才的關鍵。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醫院重視醫生的實用技術和操作能力,忽視了醫學的本質就是關愛生命、服務于人的深層內涵。從而使得醫學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過于重視醫學生的醫學知識和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設置大量的專業課程,忽視人文學科的設置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如此現狀和認識對醫學生醫德培養是極為不利的。醫學面對的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器械,它服務的對象是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上接第38頁)
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光有精湛的醫術是不行的,還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因此醫學高校圖書館在采購書籍時,不僅注重專業書籍的采購,更要注重人文學科書籍的采購,特別是青年學生感興趣的優秀人文學科方面的書籍,開設專門的人文綜合書庫,并及時利用各種渠道向學生推薦人文學科方面的優秀書籍,使得醫學生在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廣泛涉獵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積累人文知識,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達到全面、均衡發展。
2.加強醫學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利用環境熏陶作用培養醫學生醫德
醫學生醫德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單方面作用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持久的教育。醫學生到圖書館中學習或借閱書籍,必將受到圖書館環境因素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影響。因此,醫學高校圖書館一方面要重視圖書館環境的設置,如綠化環境、設置醫學名言警句、醫學歷史名人等,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利用環境熏陶醫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人文精神,從而達到培養醫學生醫德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雅。”另一方面,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既吸引醫學生多到圖書館,又有利于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使醫學生在參與豐富的文化活動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我,約束自己的行為,最終提高醫學生醫德境界,養成高尚的品格。
3.提高館員素質,樹立榜樣力量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快,日新月異。圖書館館員服務于醫學生,是醫學生接觸較多的一類人員。因而館員素質的高低對醫學生醫德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作為一名合格的館員,首先要重視專業學習,熟悉圖書館學情報學基礎知識、計算機應用知識、現代化管理知識、文獻檢索知識和網絡資源應用知識等,同時還要注意業務技術的提高,加強動手能力。只有勤奮學習,精益求精,努力鉆研圖書館業務,具有過硬的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術能力,才能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其次,要注意服務態度。圖書館工作主要是圍繞讀者服務展開的,館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少不了與讀者的接觸,從而對讀者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館員向讀者提供服務時,要以人為本,規范服務語言,多用“您”、“請”、“謝謝”、“對不起”等客氣語詞,態度誠懇,待人熱情,盡量做到微笑服務;而且對讀者有耐心,盡量詳細回答讀者咨詢問題,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贏得讀者的信任感和歸屬感,使讀者愿意到圖書館,愿意把圖書館作為他們的朋友。
只有提高館員個人綜合素質和服務態度,館員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給學生樹立榜樣力量。同時醫學生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關懷,加深醫學生對人文關懷的深刻認識,有利于增強醫學生的人文氣息。
參考文獻:
[1]李本富.醫學倫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4.
[2]鄧盛木.論醫學院校學生醫德教育的含義和特點[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4):165.167.
[3]王寧.論校園文化對醫學生醫德培養的價值[J].時代教育,2013,(5):16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