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紅++孫忠
立德樹人,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當下基礎教育領域的“中國夢”。美夢成真有賴于素質教育的實施,而學會尊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素質。素質教育強調: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尊重校長;校長要尊重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家長要尊重孩子。
學會尊重素質教育教育質量“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長遠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是我們所期望形成的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更是我們要努力達成的一種新的教育境界”。素質教育是對教育本質的返璞歸真,是對人的教育的重新回歸,因此,學會尊重:尊重每個生命體的個性、獨立性、創造性和發展潛能便成了素質教育的核心素質。
當然,較之以往的教育包括應試教育所強調的“單向度尊重”,素質教育強調“多向度尊重”,更突出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校長的尊重,校長對教師的尊重,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家長對孩子的尊重等,內容更強調對人作為生命主體的個性、獨立性、創造性和發展潛能的尊重。
一、素質教育強調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尊重校長
學會尊重,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率先垂范。
第一,尊重并信任校長。相信沒有一位校長不想把工作做好,不想把學校辦好,不想把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方針、政策執行好的假設。因此,上級管理部門要尊重校長的主動精神和創造性,放心、放手讓他們做好“一校之長”;充分理解“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盡可能少的干預他們的經常性工作,更不要總是那么不放心,左一個統考,右一個排隊,沒完沒了地檢查、評估,使學校和校長們窮于應付,”而沒有把工作真正做好。
第二,支持、幫助并視時激勵校長。校長們辦好學校、育好人最需要的就是上級主管部門的理解、支持、幫助和激勵。特別是在當今瞬息萬變、充滿激烈競爭和挑戰的時代,辦學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學校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校長們要經常面臨許多難題,這時上級主管部門的管理者要走進學校認真調研,如果問題都是學校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要鼓勵校長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同時給與政策上或資金上的支持和幫助;當學校取得優異的成績時,要視時、適度給校長們以激勵,激發他們的潛能將學校辦得更好。
第三,變革教育質量觀,建立起新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上級主管部門要做到尊重校長的主動精神和創造性就必須要變革以往的教育質量觀,變革以往那種通過考試層層篩選淘汰,以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教育質量唯一標準的做法,建立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課程不斷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二、素質教育強調校長要尊重教師
學會尊重,校長要行動在先。
第一,尊重、信任并支持教師。相信沒有教師不想把學生教好,不想把班級帶好,不想把學校安排的其它各項工作做好的假設。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具權威的人物之一,特別是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就是他們的摹本,而素質教育的成功實施所依靠得也正是我們的廣大教師。“士為知己者死”,尊重和信任廣大教師,理解他們的困難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尊重和信任教師,就不要對他們所教的班級和學科進行無休止的統考和排隊;就不要將學生的成績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掛鉤;就不要用中考或高考的指揮棒“趕”著他們向前走。相反,尊重和信任教師,就要充分相信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放手讓他們將班級帶好、將學生管好;就要尊重教師個性和獨立性,為他們搭建好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并獻身教育事業的舞臺;就要支持和幫助教師,使他們能夠聚精會神地搞好教學和科研,沒有后顧之憂。
第二,重視培訓工作,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素質教育是一種以素質培養素質,以靈魂塑造靈魂的過程,教師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生命線。因此,要實施素質教育,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努力提高教師素質,造就一大批‘素質教育性教師”。作為校長就是要提倡并支持教師的職前培訓和在職教育工作;因地制宜,搞好校本培訓,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把科研興校化作全體教職工的共同愿景,努力營造一種濃厚的科研氛圍,以學校為基地,以課程為載體,以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不斷進步為目標,注重過程,追求實效,最終形成學習型的教師團隊,使每位教師的才能充分彰顯。
三、素質教育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
學會尊重,教師要勇于實踐。
第一,尊重并信任學生。教師要相信沒有學生不想學習好,沒有學生不想完成作業,沒有學生不想尊重教師,沒有學生不求上進的假設,教師要形成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的觀念。
第二,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立性。“無論是從人類的發展角度,或個體發展角度(個體的發展總是類的發展的濃縮與重演)看,個體獨立性的教育必須是教育的基礎。人的自主、自尊、自強,使人成為主體、人之為人的根本”。以往的教育包括應試教育“不把人當人來培養”,而是“當成一個容器,用來灌輸知識;當成一段木料或毛坯,要教師去修理、糾正才會成材;以為學生自發的行為多是不良傾向,需要不斷約束規范;認定習慣成自然,以為不必顧及學習者個人的情緒和體驗,只要強制要求就會收到成效。”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而是多具依附人格,亦步亦趨、謹小慎微,缺乏獨立人格和生命尊嚴的奴隸,素質教育要堅決摒棄這種觀念和做法,“要把人當成人來教育”,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尊嚴,師生間形成一種平等、民主、對話式的新型關系,也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能培養出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人,才能培養出自己生命的主人,國家與民族的主人。
第三,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的是共性,是對所有學生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強調的是個性,是對每個獨立生命個體的尊重和關注,共性與個性并不矛盾,而是內在地統一于素質教育。以往的教育包括應試教育強調統一性,抑制甚至扼殺個性,“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根本無法實現。缺乏個性不僅是生命個體的不幸,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哀。素質教育就是要將培養人的共性和個性更好的結合起來,協調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不同各體的差異性,并要保護這種差異性,將其看成是人類的寶貴資源。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教師應學會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并深深理解“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內涵,堅持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個體。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人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總體的發展相互協調和統一。
第四,尊重學生的發展潛能。素質教育強調生生都是可造之才,人人都有發展的潛能,并且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發展潛能,而這種發展潛能正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源泉。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更加尊重學生的發展潛能,關注這種潛能的釋放和開發,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把每一個受教育者看成是具有多種優秀潛能的個體,進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和引發受教育者潛能向現實轉化。
四、素質教育強調家長要尊重孩子
學會尊重,家長要敢于轉變。
素質教育強調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尊嚴,尊重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孩子對父母無條件的(上接第42頁)
單向度尊重和服從。“孩子只能是自己長大,孩子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大人的都不一樣,將大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代替他們下決心,逼迫他們按自己的意志去做,其后果、效果往往與愿望相反”。因此,家長要尊重、理解和信任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孩子,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發展對孩子的建設性關愛。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父母要努力做到“指導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解釋規定而允許孩子有主見,欣賞孩子的獨立性還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贊揚鼓勵孩子的能力而不養成孩子的依賴行為”,并積極配合學校,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必要且有益的補充。
參考文獻:
[1]袁振國.關于素質教育[J].教書育人,2005,(3).
[2]邵宗杰.我的教育觀?基礎教育卷[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3]孫建華.教師素質——素質教育的生命線[M].班主任,2005,(2).
[4]魯潔.我的教育觀?綜合卷[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5]文喆.我的教育觀?基礎教育卷[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