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權
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評價模型很多,如何設置更加合理的指標和統計精度,以期更真實地反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仍然是個挑戰。討論了就業競爭力的評價模型,通過優化評估指標及其影響因素,提出了改進的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評價模型。實驗數據表明,新方法可以更加準確、真實地反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就業競爭力指標設置指標權重層次分析法一、引言
就業競爭力也稱就業力,是高校畢業生培養環節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畢業生就業的關鍵。由于高校擴招和經濟轉型等影響,最近幾年中,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逐步顯現出來,如何增強畢業生就業力也成為高校面對的重中之重問題之一。就業競爭力的研究因而變得更加重要與迫切。許多高校、企業也提出了一些就業競爭力的評估標準,但由于受指標設置、指標權重、數據收集、數據統計方法等主觀因素影響,評估的誤差可能會比較大。研究能更加準確、真實反映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評估模型,成為就業競爭力研究的挑戰之一。本文研究就業競爭力的評估方法,通過分析比較,對已有的評價指標進行了優化,同時結合層次分析法提出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新的評價模型。實驗結果表明,本文的新模型能夠提高就業競爭力指標統計的精度,更加準確、真實地反映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就業競爭力的研究現狀
麥可思評價系統在學術界內被廣泛地接受。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它仍然存在著本土化的問題。例如,近年來對浙江省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評估,該模型綜合了就業率、月收入和畢業時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等三項指標,麥可思就業競爭力指數計算的準確性,從2011年麥可思對臺州職業技術學院2010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估結果看發現與實際存在偏差,如會計、工程監理、模具設計等專業排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麥可思評價系統中的各項指標,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優化,才可能較為準確真實地反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本文通過與臺州職業技術學院二級學院負責就業的老師溝通、商討,并深入用人單位調研,以及校友訪談等途徑,取得了畢業生就業與能力跟蹤的第一手調查數據,從而保證了這類數據可以真實地評價畢業生的就業水平,客觀地反饋了就業競爭力。直接采用麥可思模型的評估結果和真實的結果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可以大致地歸結為:
1.評估指標的設置過于簡單化。它未考慮專業對口度、職業吻合度、離職率等因素對就業競爭力影響。
2.就業競爭力的排序統計方法簡單化,未考慮各評估指標的權重。
3.二級指標由于受外界干擾加權未考慮。比如,就業率、專業相關度與當年政策、經濟環境、當地產業經濟結構有關;就業率與就業服務有關等。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對麥可思評估方法中的指標設置、指標權重進行了優化,采用美國學者T.L.Saaty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法)提出一個新的評估機制。
三、就業競爭力的決定指標因素
針對就業競爭力的決定指標因素研究,本文研究采用網絡問卷調研法。在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篩選后,結合相關專家的研究,列舉一些就業競爭力的評估指標和說明,然后請專家和二級學院就業負責人以及就業指導老師,調閱問卷系統、分析各指標的可用性,認為可保留的在后面方框內打√,若認為不保留的在后面方框內打×。采用訪談法訪談相關專家、二級學院就業負責人、就業指導老師通過交流、溝通獲取數據信息。近3年的調研結果平均數據如下:就業率96.3%,專業對口度88.7%,平均月收入85.3%,經濟環境48.7%,地區差別48.7%,畢業半年時離職率75.0%,職業吻合度72.0%,畢業時掌握的基本能力80.3%,晉升率58.7%,學校的知名度53.0%,企業滿意度65.7%。在此基礎上,結合對省內高校相關人士的調研與筆者多年的工作時間,對各項調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設計出更為合理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估體系的指標設置。
根據數據統計,就業競爭力的評估應由就業率、專業對口度、畢業時掌握的基本能力、平均月收入、職業吻合度、畢業半年離職率等六個方面一級指標衡量。就業率二級指標,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域、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類型之間及二級學院就業服務的差別,就業率二級指標由社會環境、專業類型、就業服務等指標構成。這些指標目前可以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估的參考指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建議各高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修改。
四、就業競爭力評估指標的權重計算
評估指標的權重計算運用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是由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將定性與定量有機結合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并由他首先引入教育評價領域以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對就業競爭力評價系統進行分層次的分析,其評估指標權重的研究計算步驟如下:
第一步,根據專家對于該評估系統的了解分別給出下層對于上層各元素的判斷矩陣,并計算相應的最大特征值,最大特征值所對應的特征向量,一致性指標和一致性比率,分別列表如下:
表中(B1)為職業吻合度,(B2)為就業率,(B3)為基本工作能力,(B4)為平均月收入(B5)為離職率,(B6)為專業對口度。將判斷矩陣A按列歸一化:
按列歸一化,計算出特征向量:
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第二步,進行層次單排序的一致性檢驗及各指標權重的確定:
((上接第50頁)
查隨機一致性指標表便知RI=1.24,從而有:
因此,判斷矩陣(1)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各指標的權重計算有效,可以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估指標的權重,具體如下:就業率30.24%,專業的相關度25.47%,月收入17.45%,基本工作能力12.71%,離職率9.53%,職業吻合度4.60%。同理,求得就業率二級指標權重和一致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其中,B2代表就業率,C1為社會環境,C2為專業類型,C3就業指導,就業率指標由社會環境、專業類型、就業指導構成,各專業各項加權最高分為10,最終的權重值可由相關專家、負責就業的學生輔導員、就業指導老師等權衡決定。五、結果分析
以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在2011年委托麥可思公司對2010屆各專業畢業一年后就業競爭力展開跟蹤調查評估,最終得到的各個專業就業競爭力如表3所示。實際中,當年的專業競爭力情況,工程監理;會計、財務管理;藥品經營與管理等專業排序靠前,計算機工程系各專業排序靠后。由于麥可思評價系統忽略了專業對口度、離職率、職業吻合度等指標,并對各個指標簡單加以平均處理,統計分析結果跟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出入。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各級評估指標的權重作了優化,特別是二級評價指標就業率進行了加權處理,最終就業競爭力的評估結果更好地吻合我校對歷屆畢業生的實際跟蹤調查結果,即會計、財務管理、工程監理等專業其起薪、專業對口度、就業率、職業吻合度等指標值,明顯高于全校各個專業,就業競爭力排序一直靠前。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研究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等而有所改變,評價模型的各種指標,最好能有一定的擴充性并自動適應或體現社會需求等變化,今后的工作將繼續深入分析各種評價指標及指標權重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進、刪減或擴充等操作。
參考文獻:
[1]麥可思中國2010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
[2]劉闖,邱秀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影響因素研究[J].統計教育,2008,(04):36-37.
[3]趙煥臣.層次分析法一種簡易的新決策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