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工學結合是所有高職院校都在努力探索的課題。提出的全方位、逐層深入合作的含義包括合作的全面性——教材、教學過程、生產合作、實習就業等方面的合作;合作內容的順序——調研、根據企業要求設計課程、企業經理人進課堂、企業進修、參與項目制作、實習就業等過程。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逐層深入實施途徑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也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方法,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改革高職院校人才現行的培養模式。伴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要求,成為各高職院校不斷探索的課題。本文結合我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際情況,就高職教育藝術設計類專業工學結合實施途徑的改革和創新做以下探討。
一、研究內容和重點難點
1.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必要性與內涵
在工學結合過程中,院校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工學結合”,目的在“工”。這時候,高職院校并不是被服務對象,不能等著企業主動上門服務。而是要轉變觀念和角色,從企業需求著手,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真正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通過用人單位的滿意贏得良好的口碑。從而才可能轉變角色,從服務對象變成企業爭相邀請的被服務對象。其實,在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為企業服務的同時也是在創建自己的教育品牌。
2.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改革與教學內容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以培養具有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能力為中心的培養模式需要堅持,同時強調職業的明確性。在教學方式與過程上,要求學生能在學校學習時完成某個崗位的崗位能力訓練,具備某一崗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符合崗位要求。
綜上所述,通過工學結合實施途徑研究,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使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在學校真正學到企業的生產制作技術;技能水平能被用人單位認可,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二、實施內容與步驟
1.由企業實際制作經驗的教師和企業一線制作人員為主編,編寫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實訓習題庫
高職課程內容的主要特性是針對崗位、注重實踐。結合我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為例,筆者在制作公司從業十年,有大量的實際制作經驗。在制作公司工作期間也主持過企業內部培訓,在對新員工的培訓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對于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多數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掌握應該說還是不錯的,但是與公司制作工藝和流程的結合并不讓人滿意。比如,為了實現某一效果,有兩種方法:A和B。其中,經過實際項目檢驗,B能夠更好的滿足制作效果和效率的需要。但是,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包括了A和B。這兩種方法從內容評價,學校教的都準確。但是從實際應用來看,A是用不到的。那么對于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是不是把學習A的時間省出來再學習其他跟制作相關的知識更有效率呢?并且,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我認為應該是專業老師對于企業生產了解不夠,導致教學與企業應用脫節。所以,在課程設計上必須由具有企業生產經驗的人員把控。
我校以國家教育部和軟件生產商指定教材為教師參考用書;使用校企合作開發的教程作為學生學習教材,并用實際案例構建習題庫,真正與生產結合、與項目結合。
2.制作一線的“教師”與模擬工作狀態的課堂是更深層次的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的最大特點是強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雖然在校園里,但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傳統意義上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來說,學生在校期間就要從學生向職業人的身份轉化。這也就意味著學習的內容必然要改變,不可能是純粹的理論學習,而是要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在工作中成長。這個時候,對于學生的身份,我認為不妨叫做“準職業人”。“職業人”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完全是企業產品生產用到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技術,從職業技能層面講可以與工作崗位無縫對接。加一個“準”字是因為學生沒有經歷過大量的實際項目的鍛煉,導致制作效率和技術的穩定性方面與“職業人”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經過實習期,通過大量項目的鍛煉是可以達到一個合格的“職業人”的標準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有教師的指導,這里所指的教師當然不是指高校中沒有實踐經驗的理論型教師。指導者都是純理論型的專家,如何能教出有實踐經驗的學生?所以這里指的教師而應該是本身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實戰型”教師。最理想情況是有企業生產一線的制作人員指導實踐環節。比如,開辟特色課堂,把企業的工作狀態引入學校,讓學生對工作過程有切身感受。只有通過這一系列改革,才能使“學習”與“工作”盡快融合,“學生”與“職業人”盡快轉化(具體過程在“實施步驟”中介紹)。
3.實施步驟
廣泛了解市場和行業需求,以行業中一個企業作為試點。(1)市場調研、走訪企業,了解市場情況和企業人才需求。(2)企業經理人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評價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提出改進方案。(3)選拔優秀學生假期進入企業學習。(4)經過企業學習的學生,在新學期繼續深入學習企業產品制作流程、參與企業實際項目制作、服務企業。(5)學生到企業實習,優秀學生企業錄用成為正式員工。
筆者依據多年行業經驗,結合本地區行業特征以及我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特點,對藝術設計類專業工學結合實施的內容和步驟做了一下分析和假設。是否行之有效、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哪些應該繼續改進和完善的內容,需要經過實踐檢驗。希望各位同行能夠分享經驗,希望企業的朋友獻計獻策,共同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工學結合的實施道路。
參考文獻:
[1]周濟.“產學研結合”是高職教育必由之路.在第一次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
[2]郭勁丹.“雙師型”人才建設: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因素.當代教育論壇,2008,(05).
[3]陳小軍,張善智,崔景茂.“工學結合”: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課題項目:遼寧省民辦教育協會2013年教育科研立項課題;課題名稱: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工學結合實施途徑研究;課題批準號:LMJX1304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