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凇
在戲劇影視服裝中,一般服裝是作為一個特別的道具存在,要圍繞某個事件或主題要求、創作者的意念而吸引觀眾注意角色。服裝是角色的一部分,它存在于特定的戲劇空間與舞臺場景之中。對于戲劇影視服裝而言,服裝要通過直觀化的形象包裝來表現一定的戲劇內容。其中,服飾手工藝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戲劇影視服裝設計裝飾手法手工藝戲劇影視服裝設計離不開各種手工藝的運用,適當的裝飾不但使戲劇影視服裝顯得雅致秀美、提高身價,而且還能適應主題或劇情,凸顯時代的特征。發展到今天的服裝在裝飾手法上可以說是百花齊放,那么在戲劇影視服裝中裝飾手法也顯得尤為重要,通常都是幾種綜合使用,這樣服裝才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在時裝中,裝飾部位是十分講究的。首先,所用裝飾圖案的形態、大小、色彩、材料等都與裝飾的部位有關,一般多裝飾于頸、胸、肩、袖、腰部。其次,是裙擺、門襟、袖口等處。時裝的裝飾都是在不妨礙整體效果的前提下,突出重點,以增添面料的生動感與華麗感,更好的體現時裝的造型風格。而戲劇影視服裝裝飾的部位比時裝的更加的突出,大多集中在上半身的部位,而且還包括項飾、頭飾以及道具。這些裝飾手法會使服裝表現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題,幫助演員塑造角色形象,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要求。
一、珠繡、亮片繡在戲劇影視服裝中的運用
珠繡、亮片繡是時裝中最常用的裝飾手法之一。時裝除了在面料、工藝等方面必須達到時裝的要求之外,最直觀的就是裝飾,這樣的裝飾雖然手法相同但是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散點的,有花型的,有集中的,有與立體造型結合的,也有根據衣身的造型全身裝飾鉆飾的。如果將此手法應用于戲劇影視服裝中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裝的藝術價值。所不同的就是,戲劇影視服裝上的珠繡、亮片繡裝飾多采用集中的形式,以滿足舞臺服裝的特點。適當的使用不僅可以提高戲劇影視服裝的檔次,也可以達到極佳的舞臺效果、突出主題效果。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許多的戲劇影視服裝雖然也采用珠繡、亮片繡的裝飾手法,但是在制作上實在是很粗糙,故此就根本不能談藝術價值。所以,要想使戲劇影視服裝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珠繡和亮片繡的運用一定要更精致。
二、刺繡在戲劇影視服裝中的運用
我國的刺繡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無論是時裝、家紡、布藝等,隨處可以見到刺繡的身影,更是受到許多外國人士的喜愛。所以在現代的時裝T臺上,也是可以經常見到刺繡的身影。其實,刺繡作為服裝的一種手工藝裝飾手法,在戲劇影視服裝和舞臺服裝中也是最為常見,也是比較出效果的一種手法。每年的春節晚會上的服裝,無論是聲樂服裝還是舞蹈服裝也都大多數選擇了刺繡這門手工藝作為裝飾,一下子把表演的主題以及表演者的氣勢演繹了出來,給服裝增添了一股活力。
刺繡,又稱絲繡,是我國一種傳統的手工藝,是用穿針引線的方法,將各種彩色絲線、絨線或棉線在織好的綢緞、布帛等材料上用不同的針法進行刺綴,從而形成不同的圖案、花紋或文字。刺繡工藝的特征是在面料的表面形成凹凸感。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縫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但是現代的刺繡,無論在選料上還有刺繡的手法上,都得到了很多的創新。傳統的刺繡多是平面的,不能滿足現代的這種立體的視覺欣賞,因此設計師們就創新出了許多立體的刺繡方法。例如,用刺繡的手法制作的立體的花朵裝飾在平面的刺繡圖案中間,立體與平面的結合,達到更強的視覺效果。選用較粗的線,甚至是毛線進行刺繡,也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戲劇影視服裝在應用刺繡的手法時,要注意圖形的設計,繡線的選擇。
三、立體造型在戲劇影視服裝中的運用
立體造型就是將面料通過縫制,產生浮雕的立體效果,它柔軟富有彈性,使原來平板枯燥的面料變得生動富有個性。若再與珠片刺繡等裝飾手法結合起來,則會顯得更加富麗堂皇,高貴大方;它具有耐水洗,不松散的特點,對于戲劇影視舞臺服裝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表現手法。立體造型并不是服裝的整體造型,而是指服裝的局部造型甚至是裝飾的造型,它并不會影響到服裝的整體造型。對于成衣設計來說夸張的立體造型是市場無法接受的,但是局部的立體造型對戲劇影視服裝的造型設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服裝面料的日新月異,在服裝上做任意的造型已經成為可能。由于有時候演出的舞臺會很大,歌手又是獨立的個體出現,那么此時歌手在舞臺上如果沒有夸張的造型輔助就會顯得非常的單薄,甚至是會被舞臺吞掉。在時裝中有的服裝其實是非常的簡單,就是依靠局部的新穎造型以及奇特的面料來吸引大家的眼球。其實,戲劇影視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時更應該多動手去嘗試,這樣才能用有限的材料制作出精美的裝飾。這個裝飾手法在戲劇影視服裝中的應用由一些有立體效果的織帶、蕾絲、珠子、亮片等輔助材料制作的,在服裝上形成一定的圖形或者用以強調面也是可行的。例如,唱抒情歌曲的歌手服裝上可以使用一些蕾絲、珍珠、亮片等材料,與服裝的整體效果相適合,優美中透著高雅;唱流行歌曲的歌手服裝上則可以使用一些很閃亮的材料,或者是鉚釘、金屬眼,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唱民歌的歌手服裝就可以選擇一些色彩鮮艷的亮片,或者是彩色的水鉆,使民族服裝上的圖案更加鮮艷,民族感更強。
四、扎染工藝在戲劇影視服裝中的運用
扎染在古代稱為“紋纈”,是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是生活和藝術結合的典范。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這是一門手法獨特、構思巧妙的手工印染工藝。簡單地說就是在原始無色的棉布上,用針線、繩帶、夾具等工具,通過不同的松緊力度對預設好的紋樣進行捆扎,然后放入加熱的染料中染色。染色后的布料呈現色暈漸變,緊的地方發白、松的地方色彩濃厚的特點。
扎染服裝具有與當代各種藝術文化相結合的特點。作為藝術創作活動之一的扎染服裝設計也同樣如此,能夠從其他藝術領域中得到設計構思和創作的啟示。如中國水墨畫、傳統的剪紙、音樂、電影、戲劇、建筑藝術等都可以給扎染服裝設計以啟示并運用于扎染服裝設計中;各種社會思潮、政治動亂、經濟狀況也都可以成為扎染服裝設計的主題來源,這恰恰與戲劇影視服裝中的主題背景,社會環境相適應。因此,扎染可以作為戲劇影視服裝一種很重要的裝飾語言。
五、結語
戲劇影視服裝設計師應該經常關注了解一些服裝的手工藝裝飾手法,通過自己的加工處理運用到戲劇影視服裝的設計中,使戲劇影視服裝在藝術性方面得到極大的提高。從制作上來講,精致的裝飾、恰當的工藝方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認為戲劇影視服裝制作粗糙的傳統觀念。
參考文獻:
[1]陳禮玲.刺繡在服裝中的運用.考試周刊,2007,(21).
[2]李方明.服飾審美的社會性.安徽師大學學報,1994,22(04).
[3][英]凱瑟林,麥凱維,詹萊因,瑪斯羅.時裝設計:過程、創新與實踐.中國紡織出版社.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