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建
摘 要:基于B/S架構的土壤-茶系統的集成開發選用開源的Eclipse平臺,其數據庫和有關表格運用MySQL管理。Spring+Struts+Hibernate(SSH)集成框架下研發土壤-茶系統,實現了輕量級包裝和3層業務的分離管理:基于Struts框架執行表現層的業務,Spring負責業務層的操作,Hibernate進行數據層的管理。該系統涵蓋了土壤GPS定位信息系統、茶樹病蟲害診斷系統、養分和水分系統的 Web服務內容,實現了土壤-茶系統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和定量決策。研究結果表明,基于SSH整合技術的多層土壤-茶應用系統架構有效地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穩定性及開發效率。
關鍵詞:土壤-茶系統; Hibernate; Struts; Spring; SSH集成框架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16-05
1 引言
在我國農業邁入智慧農業的進程中,基于B/S架構的涉農應用系統研究[1~5]逐漸成為熱點。其中,SSH技術支持下的涉農應用系統是B/S架構應用的一個重要亮點。SSH是三個開源框架Struts、Spring和Hibernate的簡稱,是在軟件開發和架構過程中產生的中間件系統。使用Struts開源軟件開發Web應用可縮短系統開發與設計用時,Spring促進了Struts的發展,而Hibernate作為對象持久化框架,能提高軟件開發效率。三者的整合應用,發揮了各自優勢,使軟件開發更加快速與便捷[1~7]。
茶是我國的特色經濟作物,其生產與分布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在茶園合理采摘、病蟲草害有效防控及品種因素確定后,肥水管理成為茶葉優質、高產、高效的關鍵。化肥的過量使用、土壤有機質缺乏和旱澇不均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北方茶,尤其是山東茶的生產。開展肥水高效利用及水肥一體化計算機系統研究,有利于智能化調控茶葉產量與品質[8,9]。目前有關茶計算機信息系統研發還只是零星的研究[10,11],亟待深入研究以提高土壤-茶系統信息的定量化、智能化。
運用一些開發性語言,如VB、Delphi、C++、PHP等進行COM組件開發及功能模塊的程序設計,雖縮短了開發時間,但由于程序底層不具有開源性,導致對商用平臺架構的依賴性和應用成本的高額性,這促使研發者選用開源系統。隨著軟件開源性以及軟件生態系統的發展,為迅速提升北方茶尤其是山東茶的土壤水肥產出效益,從底層開源,進行模塊的設計以及系統事件的無縫連接,開發具備高可靠性與伸縮性的土壤-茶水肥決策系統程序迫在眉睫。本項目立足于B/S軟件并基于軟件發展的最新成果,基于SSH底層開源性架構,對土壤-茶系統中影響茶葉優質高產的因素進行條理化、系統化,設計北方茶品種特性、生態條件及栽培技術的Web服務系統,實現土壤-茶系統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和決策。
2 SSH 整合框架技術分析
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是Web 層最成熟穩定的技術之一,也是一種常見的開源解決方案。B/S技術支持下的土壤-茶系統架構減輕了客戶端處理的負載,從而使業務開發能在服務器端集中管理。SSH集成的J2EEE開源框架,不僅簡化了系統開發過程,而且解決了系統開發和整合過程中出現的代碼冗余問題,提高了系統的可維護性和擴展性。
Struts面向對象設計,采用MVC(Model, View, Controller Design)設計模式進行應用程序的輸入、處理和輸出,提高了系統開發的靈活性、可重用性和健壯性。Hibernate作為J2EE的持久層框架和開源對象關系映射(ORM)框架工具,可對JDBC進行輕量級的對象封裝,用HQL語句進行對象操作,調用API操作數據,避免了邏輯層直接寫SQL語句,完成了數據持久化。并通過對hibernate.cfg.xml文件配置連接數據庫,同時加載*.hbm.xml文件,在程序中可通過操作*.java類來操作數據庫。Spring與Hibernate整合的過程,指把Hibernate代碼委托給Spring管理。Spring貫穿表現層、業務層和數據持久層,核心集中于IOC(控制反轉,又稱依賴注入,用反射的方式調用get和set方法)方面,主要運用該框架的依賴注入實現Hibernate持久化任務的托管,完成Dao層的管理。
在SSH 整合框架中,Struts主要把業務邏輯層和表現層分開,并不涉及業務層與持久層的關聯。Spring主要對業務層進行細化,即更深層次地降低耦合程度,并利用延時注入思想組裝代碼,提高系統的擴展性和靈活性。Hibernate主要負責Java對象和關系數據庫之間的映射,本質是數據庫服務的中間件,利用數據庫及配置文件(如hibernate.cfg.xml)為應用程序提供數據持久化服務。SSH 整合框架結合了3個框架各自特點及Web應用分層思想,為Web應用各層提供了相應的整合策略。整合框架以Spring框架為核心,向下整合Hibernate 進行數據持久化訪問,向上整合Struts使用MVC模式控制,可清晰劃分應用層次;同時采用依賴注入思想,降低了層間耦合;并通過XML配置文件裝配組件,使各模塊之間的調用從代碼中分離出來,從而降低了系統各層的耦合度,易于維護和擴展。
3 系統實現
3.1 運行環境及開發程序包
在Tomcat6.0 Web服務器和IE6.0瀏覽器的運行環境下,選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MySQL 5.5數據庫系統,JDK開發工具包,Eclipse3.6開發集成環境及相關插件進行系統開發。
3.2 系統實現
3.2.1 土壤-茶B/S系統設計 根據對系統業務功能的分析,可抽象出系統所管理的主要實體關系表,并形成如圖1所示的土壤-茶B/S系統模塊結構。
該土壤-茶系統包括三層: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業務層(Bussiness Layer)和數據層(Data source Layer)。表現層,即網頁,與業務層之間的接口是網頁和Action接口,由Struts處理并實現。Struts負責為用戶管理請求和響應,提供一個控制器代理調用業務邏輯和其他上層處理,處理Action異常,為顯示提供模型,執行用戶接口驗證等方面任務。業務層,包括業務邏輯和事
圖1 土壤-茶B/S系統模塊結構圖
務管理等,由Spring管理,處理應用程序的業務邏輯和業務驗證、管理事務、預留與其他層交互的接口、管理業務層對象之間的依賴、增加在表現層和持久化對象操作之間的靈活性、從表現層中提供一個上下文給業務層獲得業務服務、管理從業務邏輯到持久化對象操作的實現。數據層,負責存放和管理應用的持久性業務數據。業務層和數據持久層之間由數據訪問對象Dao處理,對于數據的持久化操作由Hibernate處理,可完成使查詢數據條目對象化處理,并保存、更新、刪除儲存在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等任務。
3.2 表現層設計
在Struts框架下,常規的Servlet被拆分為ActionServlet、FormBean、ActionBean三部分。ActionServlet配合Struts-config.xml完成頁面導航,而具體的數據獲取與相應邏輯則由FormBean和ActionBean來完成。Struts的核心是Controller,即ActionServlet,而ActionServlet的核心就是Struts-config.xml。Struts和Spring整合的實質是讓Struts能訪問交給Spring進行托管的類。
3.3 業務層設計
業務層設計通過Spring框架來完成。為了將控制層與業務層分開,又將業務層分為Dao層、業務邏輯層、Web層[2]。Dao層完成與持久化對象的交互,實現數據的增、刪、改、查操作。Dao層首先定義Dao接口,編寫Dao接口的實現類(JavaBean),類中利用Hibernate提供的接口編寫實現Dao接口中定義的方法,該層中的方法供Service層調用,以實現系統業務邏輯;業務邏輯層負責實現系統業務邏輯,以Dao層為基礎,通過對Dao組件的調用、封裝完成操作,首先定義Service接口,并定義實現系統所需的業務邏輯方法,編寫Service接口的實現類(JavaBean),該類中要實現Service 接口中定義的方法,該層的方法供控制器(Action) 調用。Web 層包括MVC 模式中的控制層和表現層,由Struts 完成。控制層編寫Action首先根據系統具體需求定義一系列方法,這些方法通過調用Service 層來實現系統業務邏輯,并通過提供私有變量get、set 方法從前臺表現層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或將經過處理的數據傳到表現層展示給用戶。在Struts 機制中該組件作為分控制器供主控制器調用。
3.4 數據層持久化設計
該層通過Hibernate框架來完成。首先根據上述數據庫設計在DBMS中創建關系表,然后創建Hibernate的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配置連接數據庫和所操作實體類對應配置文件的Hibernate參數,利用Eclipse的插件MyEclipse的“反轉工程”工具生成相應的實體類和實體映射文件*.hbm.xml,實體類和實體關系表一一對應。
3.5 系統模塊和應用
MySQL數據庫主要設置本系統的土壤位置和GPS定位信息、茶樹病蟲害診斷、養分和水分等系統欄目。土壤-茶B/S決策系統登錄界面如圖2所示,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點擊登錄按鈕,通過驗證后進入B/S內容模塊系統。系統數據庫名稱為Soil_TeaDB,數據庫包括茶園地塊信息表、茶園環境信息表、茶園土壤水分養分和障礙信息表、茶樹生長和病蟲害表,這4張表構成了整個系統的數據處理。根據ID編號,進行茶園培土、施肥、噴藥和茶生長過程中如剪枝信息的數據錄入,重點對土壤水分動態演變狀況進行記錄,在數據錄入過程中強調障礙性因素數據的錄入和分析,如土壤酸堿度信息。
圖2 系統登錄界面
茶葉品種特性及其生育狀況、生態條件和栽培技術措施是影響茶葉優質高產的3個主要方面。其中,施肥對茶葉產量、品質影響在栽培管理中居于首位,但目前山東茶園的氮磷鉀肥料利用率仍比較低,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施氮量高時僅10%,磷肥、鉀肥的利用率分別在20%和60%左右[8,9]。水分關系到茶樹新陳代謝強度和方向,影響茶葉中各種有機物的形成和積累,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也極大。土壤-茶系統綜合考慮了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不同樹齡茶樹的需肥特點及不同生長期需水、需肥規律等因素,在系統研發時提取了一些關鍵模塊,可通過各項數據的基本輸入及數據建庫、篩選和建模,形成專家決策,并把決策結果可視化,最終將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到茶樹根系最佳吸收位置。這些關鍵模塊主要包括:(1)土壤GPS定位模塊。該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基于GIS和GPS技術實時定位采樣機位置,并按照采樣設計模塊中規劃好的最優路徑,引導采樣器到達預定采樣位置。(2)茶樹病蟲害診斷系統。該模塊可將茶樹主要病蟲害的生物學表現,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方式以簡便、快捷、直觀的方式體現在系統中,并針對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3)養分和水分系統。該模塊主要是將采集、測定的土壤養分和水分數據建立成數據庫。土壤養分屬性包括有機質、全氮、速效氮等的含量,土壤水分含量由時域反射儀(TDR)測定。
4 小結
本研究基于SSH框架設計了北方土壤-茶系統,實現了土壤位置GPS定位系統、茶樹病蟲害診斷系統、養分和水分系統的B/S信息的實時更新及智能決策。SSH 整合框架可較好地實現表現層、業務層及數據層的分離,使系統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力求完善土壤-茶系統決策的功能,如集成空間GIS數據的管理和決策,進行產品認證和項目成果等信息公布,并提供產品交易、技術對接平臺服務,促進茶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信息化。該系統預留與山東省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數據接口,可實現該系統內容快速嵌入平臺,推送給用戶。
參 考 文 獻:
[1] 劉之光,呂麗萍,丁桂玲,等. 基于JavaEE-Asp.net 技術的蜜蜂種質資源信息數據庫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2,14(3):69-73.
該土壤-茶系統包括三層: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業務層(Bussiness Layer)和數據層(Data source Layer)。表現層,即網頁,與業務層之間的接口是網頁和Action接口,由Struts處理并實現。Struts負責為用戶管理請求和響應,提供一個控制器代理調用業務邏輯和其他上層處理,處理Action異常,為顯示提供模型,執行用戶接口驗證等方面任務。業務層,包括業務邏輯和事
圖1 土壤-茶B/S系統模塊結構圖
務管理等,由Spring管理,處理應用程序的業務邏輯和業務驗證、管理事務、預留與其他層交互的接口、管理業務層對象之間的依賴、增加在表現層和持久化對象操作之間的靈活性、從表現層中提供一個上下文給業務層獲得業務服務、管理從業務邏輯到持久化對象操作的實現。數據層,負責存放和管理應用的持久性業務數據。業務層和數據持久層之間由數據訪問對象Dao處理,對于數據的持久化操作由Hibernate處理,可完成使查詢數據條目對象化處理,并保存、更新、刪除儲存在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等任務。
3.2 表現層設計
在Struts框架下,常規的Servlet被拆分為ActionServlet、FormBean、ActionBean三部分。ActionServlet配合Struts-config.xml完成頁面導航,而具體的數據獲取與相應邏輯則由FormBean和ActionBean來完成。Struts的核心是Controller,即ActionServlet,而ActionServlet的核心就是Struts-config.xml。Struts和Spring整合的實質是讓Struts能訪問交給Spring進行托管的類。
3.3 業務層設計
業務層設計通過Spring框架來完成。為了將控制層與業務層分開,又將業務層分為Dao層、業務邏輯層、Web層[2]。Dao層完成與持久化對象的交互,實現數據的增、刪、改、查操作。Dao層首先定義Dao接口,編寫Dao接口的實現類(JavaBean),類中利用Hibernate提供的接口編寫實現Dao接口中定義的方法,該層中的方法供Service層調用,以實現系統業務邏輯;業務邏輯層負責實現系統業務邏輯,以Dao層為基礎,通過對Dao組件的調用、封裝完成操作,首先定義Service接口,并定義實現系統所需的業務邏輯方法,編寫Service接口的實現類(JavaBean),該類中要實現Service 接口中定義的方法,該層的方法供控制器(Action) 調用。Web 層包括MVC 模式中的控制層和表現層,由Struts 完成。控制層編寫Action首先根據系統具體需求定義一系列方法,這些方法通過調用Service 層來實現系統業務邏輯,并通過提供私有變量get、set 方法從前臺表現層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或將經過處理的數據傳到表現層展示給用戶。在Struts 機制中該組件作為分控制器供主控制器調用。
3.4 數據層持久化設計
該層通過Hibernate框架來完成。首先根據上述數據庫設計在DBMS中創建關系表,然后創建Hibernate的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配置連接數據庫和所操作實體類對應配置文件的Hibernate參數,利用Eclipse的插件MyEclipse的“反轉工程”工具生成相應的實體類和實體映射文件*.hbm.xml,實體類和實體關系表一一對應。
3.5 系統模塊和應用
MySQL數據庫主要設置本系統的土壤位置和GPS定位信息、茶樹病蟲害診斷、養分和水分等系統欄目。土壤-茶B/S決策系統登錄界面如圖2所示,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點擊登錄按鈕,通過驗證后進入B/S內容模塊系統。系統數據庫名稱為Soil_TeaDB,數據庫包括茶園地塊信息表、茶園環境信息表、茶園土壤水分養分和障礙信息表、茶樹生長和病蟲害表,這4張表構成了整個系統的數據處理。根據ID編號,進行茶園培土、施肥、噴藥和茶生長過程中如剪枝信息的數據錄入,重點對土壤水分動態演變狀況進行記錄,在數據錄入過程中強調障礙性因素數據的錄入和分析,如土壤酸堿度信息。
圖2 系統登錄界面
茶葉品種特性及其生育狀況、生態條件和栽培技術措施是影響茶葉優質高產的3個主要方面。其中,施肥對茶葉產量、品質影響在栽培管理中居于首位,但目前山東茶園的氮磷鉀肥料利用率仍比較低,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施氮量高時僅10%,磷肥、鉀肥的利用率分別在20%和60%左右[8,9]。水分關系到茶樹新陳代謝強度和方向,影響茶葉中各種有機物的形成和積累,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也極大。土壤-茶系統綜合考慮了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不同樹齡茶樹的需肥特點及不同生長期需水、需肥規律等因素,在系統研發時提取了一些關鍵模塊,可通過各項數據的基本輸入及數據建庫、篩選和建模,形成專家決策,并把決策結果可視化,最終將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到茶樹根系最佳吸收位置。這些關鍵模塊主要包括:(1)土壤GPS定位模塊。該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基于GIS和GPS技術實時定位采樣機位置,并按照采樣設計模塊中規劃好的最優路徑,引導采樣器到達預定采樣位置。(2)茶樹病蟲害診斷系統。該模塊可將茶樹主要病蟲害的生物學表現,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方式以簡便、快捷、直觀的方式體現在系統中,并針對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3)養分和水分系統。該模塊主要是將采集、測定的土壤養分和水分數據建立成數據庫。土壤養分屬性包括有機質、全氮、速效氮等的含量,土壤水分含量由時域反射儀(TDR)測定。
4 小結
本研究基于SSH框架設計了北方土壤-茶系統,實現了土壤位置GPS定位系統、茶樹病蟲害診斷系統、養分和水分系統的B/S信息的實時更新及智能決策。SSH 整合框架可較好地實現表現層、業務層及數據層的分離,使系統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力求完善土壤-茶系統決策的功能,如集成空間GIS數據的管理和決策,進行產品認證和項目成果等信息公布,并提供產品交易、技術對接平臺服務,促進茶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信息化。該系統預留與山東省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數據接口,可實現該系統內容快速嵌入平臺,推送給用戶。
參 考 文 獻:
[1] 劉之光,呂麗萍,丁桂玲,等. 基于JavaEE-Asp.net 技術的蜜蜂種質資源信息數據庫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2,14(3):69-73.
該土壤-茶系統包括三層: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業務層(Bussiness Layer)和數據層(Data source Layer)。表現層,即網頁,與業務層之間的接口是網頁和Action接口,由Struts處理并實現。Struts負責為用戶管理請求和響應,提供一個控制器代理調用業務邏輯和其他上層處理,處理Action異常,為顯示提供模型,執行用戶接口驗證等方面任務。業務層,包括業務邏輯和事
圖1 土壤-茶B/S系統模塊結構圖
務管理等,由Spring管理,處理應用程序的業務邏輯和業務驗證、管理事務、預留與其他層交互的接口、管理業務層對象之間的依賴、增加在表現層和持久化對象操作之間的靈活性、從表現層中提供一個上下文給業務層獲得業務服務、管理從業務邏輯到持久化對象操作的實現。數據層,負責存放和管理應用的持久性業務數據。業務層和數據持久層之間由數據訪問對象Dao處理,對于數據的持久化操作由Hibernate處理,可完成使查詢數據條目對象化處理,并保存、更新、刪除儲存在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等任務。
3.2 表現層設計
在Struts框架下,常規的Servlet被拆分為ActionServlet、FormBean、ActionBean三部分。ActionServlet配合Struts-config.xml完成頁面導航,而具體的數據獲取與相應邏輯則由FormBean和ActionBean來完成。Struts的核心是Controller,即ActionServlet,而ActionServlet的核心就是Struts-config.xml。Struts和Spring整合的實質是讓Struts能訪問交給Spring進行托管的類。
3.3 業務層設計
業務層設計通過Spring框架來完成。為了將控制層與業務層分開,又將業務層分為Dao層、業務邏輯層、Web層[2]。Dao層完成與持久化對象的交互,實現數據的增、刪、改、查操作。Dao層首先定義Dao接口,編寫Dao接口的實現類(JavaBean),類中利用Hibernate提供的接口編寫實現Dao接口中定義的方法,該層中的方法供Service層調用,以實現系統業務邏輯;業務邏輯層負責實現系統業務邏輯,以Dao層為基礎,通過對Dao組件的調用、封裝完成操作,首先定義Service接口,并定義實現系統所需的業務邏輯方法,編寫Service接口的實現類(JavaBean),該類中要實現Service 接口中定義的方法,該層的方法供控制器(Action) 調用。Web 層包括MVC 模式中的控制層和表現層,由Struts 完成。控制層編寫Action首先根據系統具體需求定義一系列方法,這些方法通過調用Service 層來實現系統業務邏輯,并通過提供私有變量get、set 方法從前臺表現層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或將經過處理的數據傳到表現層展示給用戶。在Struts 機制中該組件作為分控制器供主控制器調用。
3.4 數據層持久化設計
該層通過Hibernate框架來完成。首先根據上述數據庫設計在DBMS中創建關系表,然后創建Hibernate的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配置連接數據庫和所操作實體類對應配置文件的Hibernate參數,利用Eclipse的插件MyEclipse的“反轉工程”工具生成相應的實體類和實體映射文件*.hbm.xml,實體類和實體關系表一一對應。
3.5 系統模塊和應用
MySQL數據庫主要設置本系統的土壤位置和GPS定位信息、茶樹病蟲害診斷、養分和水分等系統欄目。土壤-茶B/S決策系統登錄界面如圖2所示,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點擊登錄按鈕,通過驗證后進入B/S內容模塊系統。系統數據庫名稱為Soil_TeaDB,數據庫包括茶園地塊信息表、茶園環境信息表、茶園土壤水分養分和障礙信息表、茶樹生長和病蟲害表,這4張表構成了整個系統的數據處理。根據ID編號,進行茶園培土、施肥、噴藥和茶生長過程中如剪枝信息的數據錄入,重點對土壤水分動態演變狀況進行記錄,在數據錄入過程中強調障礙性因素數據的錄入和分析,如土壤酸堿度信息。
圖2 系統登錄界面
茶葉品種特性及其生育狀況、生態條件和栽培技術措施是影響茶葉優質高產的3個主要方面。其中,施肥對茶葉產量、品質影響在栽培管理中居于首位,但目前山東茶園的氮磷鉀肥料利用率仍比較低,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施氮量高時僅10%,磷肥、鉀肥的利用率分別在20%和60%左右[8,9]。水分關系到茶樹新陳代謝強度和方向,影響茶葉中各種有機物的形成和積累,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也極大。土壤-茶系統綜合考慮了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不同樹齡茶樹的需肥特點及不同生長期需水、需肥規律等因素,在系統研發時提取了一些關鍵模塊,可通過各項數據的基本輸入及數據建庫、篩選和建模,形成專家決策,并把決策結果可視化,最終將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到茶樹根系最佳吸收位置。這些關鍵模塊主要包括:(1)土壤GPS定位模塊。該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基于GIS和GPS技術實時定位采樣機位置,并按照采樣設計模塊中規劃好的最優路徑,引導采樣器到達預定采樣位置。(2)茶樹病蟲害診斷系統。該模塊可將茶樹主要病蟲害的生物學表現,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方式以簡便、快捷、直觀的方式體現在系統中,并針對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3)養分和水分系統。該模塊主要是將采集、測定的土壤養分和水分數據建立成數據庫。土壤養分屬性包括有機質、全氮、速效氮等的含量,土壤水分含量由時域反射儀(TDR)測定。
4 小結
本研究基于SSH框架設計了北方土壤-茶系統,實現了土壤位置GPS定位系統、茶樹病蟲害診斷系統、養分和水分系統的B/S信息的實時更新及智能決策。SSH 整合框架可較好地實現表現層、業務層及數據層的分離,使系統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力求完善土壤-茶系統決策的功能,如集成空間GIS數據的管理和決策,進行產品認證和項目成果等信息公布,并提供產品交易、技術對接平臺服務,促進茶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信息化。該系統預留與山東省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數據接口,可實現該系統內容快速嵌入平臺,推送給用戶。
參 考 文 獻:
[1] 劉之光,呂麗萍,丁桂玲,等. 基于JavaEE-Asp.net 技術的蜜蜂種質資源信息數據庫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2,14(3):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