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浩
(瓦房店市體育運動學校,遼寧大連116300)
伴隨著田徑項目的快速發展及中國男子運動員在短跨項目上取得優異戰績,隨之而來國內涌現了一股短跨項目熱潮,越來越多的教練員和體育科技工作者把目光瞄向了青少年短跨訓練,這其中針對青少年跨欄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也成為了一個熱議的重點。但目前也有很多基層跨欄教練員都是由短距離項目轉項,對于跨欄專項并不是十分了解,這就造成其訓練目的性不強,尤其身體素質訓練,大把抓,無專項性可言,難以使青少年在這個提高能力的黃金時期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青少年跨欄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這個領域,還也需要我們更投入的去研究。
專項身體素質是指運動員在從事某一特定專項運動時學習技術、掌握技術和運用技術所需的基礎和保證,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及靈敏度等[1]。
速度是跨欄的基石,沒有優秀的速度能力做保障,技術則為一紙空談。因此,青少年跨欄運動員的基礎訓練一定要強調發展速度即強化跑的技術。跨欄運動員的速度素質分為位移速度素質、反應速度素質及動作速度素質,三者相輔相成并結合力量素質和專項技術最終形成專項速度素質[2]。
位移速度是指人體在某一段距離內從起點到終點所消耗的時間,訓練位移速度就是訓練跑的能力。
動作速度是指人體或人體的某部分完成某個動作或某些動作的快慢以及單位時間內重復次數多少的能力,訓練動作速度主要強調運動員的攻欄技術及欄間速度。
反應速度是指人體對外界刺激做出應答的快慢,反應速度的訓練則是在運動員的起跑上下功夫[3]。
從跨欄的項目特點上看快速力量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爆發力、力量耐力和核心力量是必備的三種力量素質。青少年跨欄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應根據運動員的成長發育規律,科學合理的進行安排,抓住運動員力量增長的敏感期[4]。從跨欄跑項目“速度優先”的特點和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特點上分析,在訓練次序上也要有所考慮,首先爆發力是主要的,因為短距離跨欄110米整個用時十幾秒鐘,運動員需要有良好的爆發力才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戰勝其他對手;其次是力量耐力和核心力量,這二者都是起輔助作用的,這三種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進的,缺一不可[5]。
跨欄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訓練主要以速度耐力訓練為主,是建立在無氧耐力基礎上的高強度耐力。發展跨欄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可以結合運動員的生理生化指標例如ATP-CP、乳酸、尿素氮等,利用間歇訓練等乳酸訓練法提高肌肉對乳酸的耐受力。
由于跨欄項目有其自身特點,對運動員的柔韌性要求很高,柔韌素質成為了完成正確跨越技術和一定動作幅度的先決條件。據有關報道的技術參數研究表明:優秀跨欄運動員在欄上兩大腿的分腿角度為125°,髖關節的活動范圍比任何田徑項目都要大,涉及到屈伸、內收、外展。青少年運動員要想在此專項上獲得突破,取得優異成績,提高柔韌性素質是前提。在進行柔韌性訓練時,可采用自主拉伸和被動拉伸兩種方法,在訓練前進行,但也要把握一定尺度,以免出現拉傷。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化條件下,能夠迅速、準確、協調、靈活地完成動作的能力,是各種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在運動中的綜合表現。大腦皮層神經活動活躍性及分析綜合能力是靈敏素質的重要生理基礎,因此可通過訓練改善和提高各感受器官功能,以增強靈敏素質。例如,用“之字跑”、“躲閃跑”、“穿梭跑”和“立臥撐”四項組成的綜合性練習。
主觀能動性是青少年運動員完成訓練的重要基礎和保證。在跨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中,因為運動員會面對許多技術上的難點,這時只有充分調動起運動員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攻克難關,達到訓練目的。因此,主觀能動性對明確訓練目的,端正訓練態度有著重要作用。
教練員需要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訓練目標、安排訓練內容以及選擇訓練方法。在運動員原有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利用有效的手段對其進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倘若要求過高,則拔苗助長,事倍功半,其結果往往可能是運動員超負荷訓練,造成運動損傷,體育生涯可能就此終結。如若要求太低則又起不到刺激運動員的作用,達不到身體訓練應有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時,一定要因人而異,從實際情況出發。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身體的各器官系統以及各部位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進行跨欄專項訓練時就需要全面的發展其身體素質。要根據全面發展的原則來安排訓練,制定訓練計劃,教練員需要從不同的訓練方法和手段著手,使青少年運動員的的各個器官系統以及身體各部位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另外,在訓練中也要注意優勢素質和弱勢素質的協調發展,有些青少年天生就具備某一方面的優勢素質,同時也存在相對薄弱的素質,訓練時要從全面的原則出發,多進行薄弱素質的訓練,達到全面協調發展的目的[6]。
[1]董大肆.有效提高跨欄成績的訓練方法[J].田徑,2007.
[2]尚沛沛.跨欄跑專項速度素質訓練研究[J].科技資訊,2012.
[3]王光亞.少年田徑運動員的速度素質訓練[J].田徑,2007.
[4]何強.少年跨欄運動員力量素質訓練探討[J].浙江體育科學,2005.
[5]李登光,胡煒.少年跨欄運動員力量素質訓練探討[J].浙江體育科學,2005.
[6]孫芙莉.青少年跨欄運動中的身體素質訓練[J].青海師專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