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春
糖尿病前期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
賈會春
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國家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 , 生活模式變化及社會老齡化流行情況逐步嚴重 , 糖尿病 (DM)不僅發病率高而且并發癥多 , 可引起心、腦、腎、眼、周圍血管、神經等全身多系統的器官的慢性并發癥。因此糖尿病已成為僅次于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大量無癥狀的 DM 患者未被發現 , 使人們更加重視糖尿病發病的嚴重現狀 , 已確診患者大部分(60%)的患者血糖控制很差 , 久之將會導致嚴重慢性并發癥致殘致死。
糖尿病;高危人群 ;相關危險因素
為了使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害、早期表現、治療與預防、及其相關危險因素能有正確地認識 , 調查分析山東省東營地區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異常狀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①采用橫斷面研究方法自行設計的調查、評價表 , 于2013 年 6 月 1 日對華泰集團集團下屬的某居民區常住職工及家屬進行糖尿病高危人群調查。均對調查項目知情同意。②用本院糖尿病診治協作組自行設計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篩查調查表 , 調查納入對象的年齡、性別、疾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高危因素、體力勞動強度、家庭經濟狀況等。③計量資料比較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及方差分析 , 計數資料進行四表格或行 × 列χ2檢驗。采用多類結果的 logistic 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測量空腹血糖 :早晨 7:00 為測量空腹血糖的時間段 ;測量口服 75 g 葡萄糖 2 h 后血糖 , 口服 75 g 葡萄糖后 2 h 再次檢測靜脈血糖[2]。
①納入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居民 2100 例 , 資料完整者1005 例進入結果分析 , 男 649 例 , 女 356 例 , 平均年齡 (48±9)歲。<40 歲 104 例 , 40~49 歲 399 例 , 50~59 歲 300 例 , 60~69歲 162 例 , 70~79 歲 50 例。②男性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 血糖水平均明顯高于女性 (t=3.05, 2.71, P<0.01), 糖尿病檢出率也高于女性 (χ2=5.056, P<0.05)。血糖異常的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糖尿病。③血糖水平隨年齡增長有增高趨勢 (F=10.20, 11.63, P=0.000)。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受損以 50~59 歲和 60~69 歲年齡段檢出率最高 , 糖尿病檢出率隨年齡增長逐漸升高 (χ2=66.6131, P=0.000)。餐后 2 h 血糖 :反映胰島 β 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 , 即進食后食物刺激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 , 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敏感 , 無胰島素抵抗現象 , 則餐后 2 h 血糖值應下降到 4.6~7.8 mmol/L。但若儲備功能雖好 , 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島素比正常人還高 , 卻由于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抵抗 , 或胰島素抵抗雖不明顯 , 但胰島 β 細胞功能已較差 , 則餐后 2 h 血糖可明顯升高。很多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 , 而餐后血糖很高 , 如果只檢查空腹血糖 , 往往會使部分患者漏診。④糖代謝異常情況隨著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曾有血糖升高檢出率的增高而加重 (χ2=17.9783, 19.9560, 12.6365, P<0.01), 少 體 力 活 動 和 高血脂人群以空腹血糖受損最多見。⑤血糖異常影響因素多類結果的 Logistic 回歸分析表明 , 年齡、糖尿病家族史、收縮壓、舒張壓、體質量指數、腰臀比均為血糖異常的影響因素 , Logistic 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顯示 , 高危人群中女性、超重和肥胖、高血壓和脂代謝紊亂與胰島素抵抗獨立相關。見表1。

表1 肥胖分級表
作者單位 :257335 山東省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
①本地區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較高 , 社區居民糖尿病知識知曉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本地區居民以空腹血糖受損檢出率最高 , 血糖水平存在性別差異。②糖調節受損 (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 )在 50~69 歲時最高 , 糖尿病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③在各種糖尿病危險因素中 , 以年齡、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史、體質量指數、腰臀比、體力活動少、高血脂史對血糖的影響明顯。DM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患病人數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社會的襲來、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快速增加。對 T2DM 的防治在于早期發現 IGT 人群 , 早期干預 , 對高危人群進行糖尿病的篩查是必要的。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 ,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2007:7.
[2]葉應嫵 , 王毓三 , 申子瑜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 .第 3 版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 2006:290.
Study of pre diabetes and its related risk factors
Jia Hui-chun Dongy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Dongying, 257335, China
With the living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population increase, lifestyle changes and the aging society gradually serious epidemic situation, not only the high incidence of diabetes and complications can caus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heart, brain, kidney, eye, peripheral vascular, nervous systemic multi system organ. Therefore, diabetes has become second only to the malignant tumo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ird of chronic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The large number of asymptomatic DM patients have not been found, mak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was diagnosed patients, most of the patients (60%) blood glucose control is very poor, a long time will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disability and death.
Diabetes mellitus; High risk population; Related risk factors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