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徽
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切除膽囊治療膽結石比較研究
董國徽
目的 分析小切口切除術及腹腔鏡切除術切除膽囊的臨床效果 , 總結治療經驗。方法 108例膽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 各 54 例 , 對照組給予小切口切除術 , 觀察組給予腹腔鏡切除術治療 , 比較臨床療效及并發情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分別為 (46.69±14.24) min、(26.44±10.36)ml、(3.10±1.24)d, 觀察組分別為 (35.78±15.56)min、(41.76±17.33)ml、(4.36±1.46)d;對照組患者并發率 14.81%, 觀察組患者并發率 3.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較小切口切除術療效較好、并發率較低 , 臨床應結合實際情況及患者病情酌情選擇。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 ;腹腔鏡 ;膽結石
小切口切除術及腹腔鏡術是臨床治療膽囊炎、膽結石的主要手術方式 , 較普通膽囊切除術治療安全性高且療效顯著 , 能夠改善其手術創面大、易并發、預后困難的不足 , 是切除膽囊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本文將本院 2010 年 1 月~2012 年 1 月收治的 108 例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 分別對其行小切口切除術及腹腔鏡術 , 對比臨床效果 , 分析過程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 2010 年 1 月 ~2012 年 1 月收治的108 例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 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行膽囊切除治療 , 其中男 44 例 , 女 64 例 ;年齡 26~72 歲 , 平均年齡 (40.58±13.26)歲 ;排除合并膽管惡性腫瘤、膽囊粘連等嚴重情況 ,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 各 54 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 :給予患者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 , 據 CT 檢測確定膽囊位置及結石大小 , 行術前評估。切口長度約為 4~6 cm, 采用紗布給予膽囊與臟器隔離 , 顯露膽總管 , 行膽囊分離 , 膽囊管距膽總管 5 mm 處結扎 , 結扎前行膽囊管、膽總管觸摸檢查 , 若有結石及時處理[1]。
觀察組 :給予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 術前給予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 行常規檢測 , 做好術前準備。給予患者仰臥位 , 采取四孔法 , 常規消毒后行腹針穿刺建立氣腹 , 二氧化碳壓力保持在 10~14 mm Hg (1 mm Hg=0.133 kPa), 置入腹腔鏡 , 檢測膽囊、膽總管的炎性反應及粘連程度 , 針對患者病情采取適當切除方式[1]。
1. 3 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率、住院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臨床效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各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各項指標對比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各項指標對比
注 :與對照組相比 ,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 m i n ) 術中出血量 ( m l ) 住院時間 ( d )對照組 5 4 4 6 . 6 9 ± 1 4 . 2 4 2 6 . 4 4 ± 1 0 . 3 6 3 . 1 0 ± 1 . 2 4觀察組 5 4 3 5 . 7 8 ± 1 5 . 5 6a 4 1 . 7 6 ± 1 7 . 3 3a 4 . 3 6 ± 1 . 4 6a
2. 2 并發率 對照組 54 例患者并發 8 例 , 并發率 14.81%,其中膽管損傷 3 例 , 肺部感染 3 例 , 切口感染 2 例 ;觀察組54 例患者并發 2 例 , 并發率 3.7%, 其中膽管損傷 1 例 , 肺部感染 1 例 , 兩組并發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膽結石是膽道常見病與多發病 , 臨床治療方式多樣 , 經臨床驗證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是其有效治療方式。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 腹腔鏡技術逐漸趨于完善 , 廣泛應用于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 , 具有微創、安全、有效的特點 , 通過置入腹腔鏡 , 使膽囊充分暴露 , 給予手術操作極大便利 , 從而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 減少術中出血量 ,有助于改善預后 , 但其對手術器械要求及治療費用較高[2]。腹部小切口切除術是臨床新型手術方式 , 與常規剖腹切除術基礎上經創新、改良 , 較常規切除術創口小、安全性較高且治療費用低 , 適用于基礎設施有限的基層醫院 , 但其具有因切口小膽囊暴露不夠充分 , 術中易傷及膽管等不足 , 并發率較腹腔鏡術高 , 臨床應酌情應用[3]。
綜上所述 , 腹腔鏡切除術及小切口切除術均為治療膽結石的有效方式 , 均具有自身的特點及不足 , 腹腔鏡術療效相對小切口術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 , 臨床應據患者實際需求及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 以達到最佳效果。
[1]成建 , 徐曉民 .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切除膽囊治療膽結石比較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 2011, 6(20):121-123.
[2]許宗軍 .腹腔鏡與小切口手術切除膽囊治療膽結石比較 .海南醫學院學報 , 2011, 15(23):233-234.
[3]楊正府 , 陳健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效果比較 .現代診斷與治療 , 2013, 19(18):109-110.
2014-04-22]
523290 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