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沛
·藥物與臨床·
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聯合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郝沛
目的 探討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聯合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急性脊髓炎住院患者 60 例 ,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 各 30 例。研究組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與丙種球蛋白治療 ;對照組應用地塞米松與丙種球蛋白治療。結果 研究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 83.3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5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排尿功能好轉時間、肌力提升 2 級時間、患者自行扶物行走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針對急性脊髓炎給予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 , 收效確切 , 起較快 , 適于臨床推廣。
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丙種球蛋白;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又名急性橫貫性脊髓炎 , 是指因各類自身免疫反應 (常見為感染后誘發 , 部分為隱源性原因或疫苗接種后誘發)所造成的急性脊髓炎性變化。該病屬于神經科常見的臨床疾病 , 多見于青壯年 , 發病較急 , 傳統方式多以地塞米松治療 , 但許多資料表明該藥治療效果欠佳 , 且起效慢 ,不良反應多[1,2]。近年來 , 隨著甲基強的松龍沖擊治療 (MPPT)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 急性脊髓炎療效有了新的進展。為此 ,本院選擇 60 例急性脊髓炎者 , 對其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聯合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 , 臨床療效較好 , 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1 年 3 月 ~2013 年 3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住院患者 60 例 , 男 35 例 , 女 25 例 , 年齡 10~45 歲 , 平均年齡 (34.2±3.7)歲 ;患者到院時下肢肌力為 0~3 級 , 均存在括約肌功能障礙及伴有感覺障礙平面 (4 頸椎 ~10 胸椎 )。60 例患者腰穿檢查腦脊液蛋白見明顯增高0.55~1.77 g/L, 經磁共振成像 (MRI)檢查顯示為脊髓炎癥。根據隨機性原則將 60 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 各 3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急性脊髓炎診斷標準 入選患者均符合下例標準 :①亞急性或急性發病的不完全或完全性橫貫性脊髓損傷 , 括約肌功能、運動及傳導束性感覺障礙。②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脊髓壓迫癥及確定原因的脊髓炎。③臨床病程為非進行性。④未見腦神經及四周其他神經損傷。
1. 3 方法 研究組采取 1000 mg 甲基強的松龍加入 500 ml的 10% 葡萄糖注射液緩慢靜脈滴注 , 200~400 mg/(kg·d)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 , 1 次 /d, 連續治療 5d 后改為 60 mg 強的松晨起頓服 1 次 ;對照組患者采取 0.3~0.5 mg/(kg·d)地塞米松及 200~400 mg/kg 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 , 1 次 /d, 連續治療5 d 后改為 60 mg 強的松晨起頓服 1 次。
1. 4 療效評估 臨床治愈 :患者到院時的癱瘓情況得到改善 , 大小便功能正常 , 能夠獨立行走 ;治療顯效 :癱瘓改善為能夠扶物行走 ;治療好轉 :膀胱功能及肌力有所好轉 , 但無法自行小便或行走 ;治療無效 :以上情況均未達到 , 治療前后未見明顯改善或患者死亡。總有效率 =(臨床治愈 + 治療顯效 )/總例數 ×100%。脊髓功能恢復的觀察指標 :括約肌功能好轉時間、肌力提升2級時間、患者自行扶物行走時間。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 計量資料用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 計數資料用率 (%)表示 , 采用χ2檢驗 , 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 8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53.33%,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 2 兩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對比 研究組排尿功能好轉時間、肌力提升2級時間、患者自行扶物行走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 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n, %)
注 :與對照組相比 ,aP<0.05

表2 兩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對比 ( x-±s, d)
急性脊髓炎以髓鞘脫失、腫脹 , 四周淋巴細胞普遍增生 , 血管四周炎性細胞浸潤 , 軸索變性為主要特征。臨床表現為傳導束型感覺障礙、下肢癱瘓、尿便障礙等。急性脊髓炎的發病機制有可能與病毒感染所誘發的免疫應答異常有關[3], 傳統方法以常規劑量的地塞米松治療為主 , 但該藥副作用較大 , 起效慢 , 治療效果欠佳 , 部分患者治療后可存有智力障礙、肢體活動障礙、頭昏等后遺癥。近年來 , 大劑量應用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 (MPPT)在治療該病時療效較好 , 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 但此方法的作用機理還未有完全且明確的醫學解釋[4], 作者通過對大量文獻及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 認為其機理可能為 :①非特異性強烈的免疫抑制功效。②對神經生理具有直接作用 , 降低了逆轉神經傳導及脫髓鞘功能[5]。③降低血管通透性 , 加強血液循環。④抑制炎癥反應 , 對脊髓組織起到保護作用。⑤緩解脂質過氧化作用 , 降低損傷自由基生成 , 從而保護脊髓。⑥對 Ca 離子蓄積具有壓制作用 , 有效維持組織的供氧及血流 , 避免了神經細胞的凋亡。大劑量應用 MPPT 可以對免疫系統起到顯著的抑制作用 , 降低水腫及脊髓炎癥反應 , 改善血液循環 , 減少過氧化物量 , 避免脊髓損傷。丙種球蛋白內包涵了健康人血清中的各種抗體 , 可以有效提升機體的低抗力 , 避免感染出現。此外 , 丙種球蛋白除了結合了抗原特異性 , 還具有中和細菌病毒、病毒及細胞因子 , 固定補體 , 調理細胞吞噬能力的特性 ,對急性脊髓炎具有免疫調節及免疫抑制的雙重功效。兩藥聯用的機制雖未完全清楚 , 但對于免疫性疾病的急性脊髓炎 ,兩者在免疫反應環節中應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6]。本文研究結果 , 研究組通過 MPPT 平均治療 7 d 后 , 患者病情具有一定改善 , 脊髓神經功能已見好轉。患者肢肌力在 1 周左右提升 2 級以上 , 2 周后能夠自行扶物行走 , 括約肌改善時間在 1周左右 , 無尿路感染及壓瘡等并發癥出現。研究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研究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 83.3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53.33%(P<0.05)。結果說明 ,急性脊髓炎患者應用大劑量 MPPT 與丙種球蛋白聯合治療 ,療效較好 , 可以有效降低自身抗體 , 改善患者肌力 , 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 針對急性脊髓炎給予大劑量 MPPT 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 , 收效確切 , 起較快 , 適于臨床推廣。值得注意的是 , 應用兩藥治療時應嚴格掌握用藥的合理性及適應證 ,以此保障患者健康與安全。
[1]顧然 , 余倩 , 李春燕 .甲強龍聯合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療效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上旬刊 ), 2013, 23(6):263.
[2]李渝 , 熊小平 , 王榮耀 , 等 .甲基強的松龍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 2013, 16(5):222-223.
[3]趙志斌 .大劑量甲基強松龍合用丙種球蛋白治療急性脊髓炎臨床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 2010, 5(8):1025.
[4]林力峰 .甲基強的松龍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當代醫學 , 2012, 18(8):55-57.
[5]王天才 .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在急性脊髓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 2012, 07(31):779-780.
[6]肖小華 .甲基強的松龍治療急性脊髓炎 20 例臨床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 2012, 06(13):633-634.
2014-05-04]
451100 新鄭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