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香
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
王鳳香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4 例胃腸外科患者 , 以患者住院時間的單雙數為依據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 每組 47 例 , 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對照組 47 例患者進行護理 , 采用循證護理方式對觀察組 47 例患者進行護理 ,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后 , 觀察組的意外脫管率 4.3%、非計劃拔管率 4.3%、護理滿意度 93.6% 及精神狀態評分與對照組的 17.0%、14.9%、68.1% 比較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胃腸外科患者的腸道護理中可有效的減少非計劃拔管、意外脫管現象發生 , 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精神狀態 , 應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胃腸外科 ;管道護理
為探討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 提高胃腸外科的管道護理效果 , 對接收的 94 例胃腸外科患者行常規護理及循證護理兩種不同的護理方式 , 且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后效果顯著 ,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組 94 例 , 男 64 例 , 女 30 例 , 年齡 31 歲~69 歲 , 平均年齡 47.6 歲 ;其中胃癌根治術 30 例 , 直腸癌根治術 25 例 , 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24 例 , 胃穿孔修補術 15例;以患者住院時間的單雙數為依據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 每組 47 例 ,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對照組 47 例患者進行護理 ,采用循證護理方式對觀察組 47 例患者進行護理 , 其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 2. 1 提出問題 護理人員應在患者留置胃管前及留置胃管期間以其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實際情況為依據為其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措施 , 耐心的向患者講解胃管留置的重要性 , 且要改制患者夜間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幾率較白天更高;此外 , 護理人員還應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2. 2 查閱文獻 護理人員應以上述提出的問題為依據查閱相應的文獻 , 掌握相關臨床證據資料 , 并認真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 , 比如應認真分析所查閱的資料對循證護理及患者是否有利、相關結果是否正確等 , 為循證護理的落實提供有效的依據。
1. 2. 3 應用措施 護理人員應以和藹、溫順的態度和患者進行交流 , 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 , 從而逐漸建立良好、融洽的護患關系 , 從而為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提供保障。同時在行胃管置管前護理人員應耐心的向患者講解置管的相關方法、注意事項及私自拔除胃管所引起的嚴重后果等 , 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 使患者主動的和醫護人員進行配合。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可能發生非計劃性拔管患者巡視的重視 , 尤其應加強對長時間禁食、有睡眠障礙、心理耐受性差、情緒煩躁等患者的重視 , 必要時可進行標記 , 且要嚴格落實交接班制度。此外 , 護理人員還應在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的高峰時間加強兌換巡視的重視 , 從而有效的減少非計劃性拔管現象發生 , 為提高護理質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次數、意外脫管情況、護理滿意度等進行比較 , 并利用 SAS 評分量表評定患者的精神狀態。
1. 4 統計學方法 用 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形式表示 , 實施 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形式表示 , 實施χ2檢驗 , 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后其意外脫管率、非計劃拔管率、護理滿意度比較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
2. 2 兩組患者精神狀態比較 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恐懼評分為 (2.5±0.2)分 , 不安情緒評分為 (2.2±0.3)分 , 疼痛評分為 (2.2±0.2)分 ,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后其恐懼評分為 (3.4±0.4)分 ,不安情緒評分為 (3.2±0.5)分 , 疼痛評分為 (2.9±0.3)分 , 兩組患者比較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胃腸外科管道護理即術后采用管道將患者外腸道中所積聚的氣體、液體等吸出 , 從而達到降低患者胃腸道壓力、改善其胃腸道功能等目的的一種護理措施[1]。臨床上通常將胃管直接在患者鼻翼除固定作為常用的護理方式 , 然而由于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屬缺乏對胃管插管的認識及了解 , 且部分患者往往會因舒適度較低而自行將胃管拔出 , 從而極易引發嚴重后果。此外 , 部分患者在睡覺時動作較大等也極易導致胃管脫落 , 其不僅會導致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增加 , 同時也會給患者的精神狀態造成嚴重的影響[2]。因此 , 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脫管率、非計劃拔管率 , 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及人們對護理工作的重視 , 臨床上逐漸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循證護理是一種遵照科學依據的護理方式 , 其主要是以醫護人員所獲取的有效證據為依據 , 同時配合相應的診斷經驗及護理知識 ,并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中心所制定的一種護理方式[3]。循證護理是以護理知識為后盾 , 同時與科學的醫療方式相結合 ,并將其應用于醫療管理中的護理方法 , 該護理方式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以臨床經驗為基礎的專業技能 , 其可有效的避免醫護人員在實際醫護護理中所具有的主觀性及盲目性 , 使護理工作有據可查得到有效的落實。本院為探討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 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中 , 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依據 , 查閱相關資料 , 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 并確保其得到有效的落實 , 從而為提高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效果提供了相應的保障。
綜上所述 , 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胃腸外科患者的腸道護理中可有效的減少非計劃拔管、意外脫管現象發生 , 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精神狀態 , 應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1]湯建燕 .加速康復外科在胃腸外科圍手術期應用進展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 2013, 22(4):498.
[2]陳凜 .胃腸外科吻合器應用相關并發癥及其處理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 2013, 33(4):278.
[3]陳月英 .胃腸外科老年病人術后早期空腸輸注腸內營養的護理 .腸外與腸內營養 , 2011, 18(6):383.
2014-05-15]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