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鳳
17例圍生期心肌病的臨床分析
楊先鳳
目的探討圍生期心肌病(PPCM)的臨床特點, 總結預后影響因素, 進一步指導臨床診療工作。方法對17例PPCM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總結分析其臨床特點和診療方法。結果本組17例PPCM經過強心、利尿和營養支持治療之后, 產婦情況:4例好轉, 1例心力衰竭, 12全部治愈;分娩情況:9例自然分娩, 8例剖腹產;新生兒情況:16例活嬰, 其中8例健康正常新生兒, 7例早產兒, 1例發育遲緩。結論采用心臟彩超等對PPCM進行診斷, 進行營養支持、強心、利尿等治療,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可獲得較好的預后效果, 保證母嬰健康及生命安全。
圍生期;心肌病;心力衰竭;診療
圍生期心肌病是指婦女妊娠過程中首次發生累積心肌為主的一種特殊心肌疾病, 一般多集中于產前1個月和產后5個月內[1]。臨床表現為充血性心力衰竭, 對母嬰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極大, 需要加強重視。本文為了進一步提高PPCM的臨床診療效果, 對本院收治的17例PPCM患者進行例回顧性分析, 對其臨床特點、診療及預后進行總結研究。現將研究體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圍生期心肌病患者;年齡23~37歲, 平均年齡(29.03±8.39)歲, 其中初產婦 5例, 經產婦12例, 單胎妊娠產婦15例, 雙胎妊娠產婦2例;本組所有患者產前并無心臟病史, 有5例患者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PPCM均為產前發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及心臟彩超等檢查確診。
1.2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入院時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癥狀, 足部水腫, 不可平臥, 均出現一定程度的心音擴大, 心臟收縮期雜音。其中8例出現紅色泡沫痰, 9例出現發熱, 4例出現下肢浮腫。心功能分級, 其中Ⅱ級10例, Ⅲ級7例。
1.3輔助檢查 ①血清學檢查:其中貧血7例, 5例肝功能一定程度損傷, 尿常規檢查4例蛋白尿, 無血尿。②心電圖檢查, 9例出現心律失常, 8例出現廣泛S-T段改變及T波倒置, 胸部X線檢查:6例肺部瘀血, 8例出現心影擴大。③心臟彩超檢查:所有患者均表現一定程度心臟擴大, 以左心室增大為主;6例左心室運動降低, 射血分數降低, 平均射血分數(33.55±7.58)%;有6例出現肺動脈高壓;5例出現微量心包腔積液。
1.4治療方法 ①臥床休息, 加強營養。叮囑患者加強休息,進行營養支持, 飲食清淡豐富, 注意限制鹽分和液體攝入。②采用地高辛、美托洛爾、速尿等進行藥物治療, 強心利尿,改善心功能, 預防血栓[2]。③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補充血容量和白蛋白, 預防并發癥。
1.5評價標準[3]好轉:心力衰竭、疼痛、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和心影檢查提示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檢驗結果均未明顯改善。
本組17例PPCM經過強心、利尿和營養支持治療之后,產婦情況: 4例好轉, 1例心力衰竭, 12全部治愈;分娩情況:9例自然分娩, 8例剖腹產;新生兒情況:16例活嬰, 其中8例健康正常新生兒, 7例早產兒, 1例發育遲緩。本組患者臨床特點與預后相關性分析, 見表1。
圍生期心肌病, 多發于產前1個月內及產后 5個月內,且當前對其發病機制研究尚未完全明確, 一般認為與炎性反應、激素使用、感染、妊娠免疫及內分泌之間關系密切,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母嬰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本組研究中, 通過對17例PPCM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獲得如下體會:①產婦年齡高于35歲、營養不良、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經產婦、多產、多次人流及多胎等因素,是誘發PPCM的主要因素[4]。②PPCM血清學檢查提示貧血、肝功能損傷、尿常規檢查提示蛋白尿;心電圖檢查提示ST段異常等;心臟彩超檢查顯示心臟擴大, 射血分數降低。③對PPCM的治療應及早進行, 對策包括強心、利尿和營養支持等。④PPCM治療效果直接關系母嬰健康及生命安全, 發病率不高, 早期發現及治療對改善圍生期預后是關鍵。

表1本組患者臨床特點與預后相關性分析(n)
[1] 趙敏琦.圍生期心肌病的診斷與治療新進展.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 5(2):386-389.
[2] 張華東, 陳懷生, 潘楚云.圍生期心肌病伴急性心力衰竭16例的診治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1, 6(11):1800-1801.
[3] 岳曉輝, 劉楠, 薛曉艷.我國圍生期心肌病流行病學特點及轉歸薈萃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1, 5(3):359-363.
[4] 馬璐璐, 黃宇光.妊娠合并圍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圍生期處理.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2, 2(3):195-196.
2014-08-29]
6750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