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柳國華
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在LASIK中應用的臨床觀察
趙勇 柳國華
目的觀察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在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中應用的療效。方法行LASIK術患者68例136眼, 屈光度范圍-2.25~ -6.75D, 隨機分為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組(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4例(68眼)。對兩組術后角膜刺激癥狀、上皮內生情況進行對比觀察和統計學分析。結果試驗組術后第1、3天角膜刺激癥狀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 術后2周無一例發生角膜上皮內生。結論LASIK術后合理使用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 可明顯減輕術后患者角膜刺激癥狀, 減少手術并發癥發生。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雙氯芬酸鈉滴眼液;角膜刺激癥狀;上皮內生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r keratomileusis, LASIK)因較高的安全性及準確的可預測性, 已在臨床廣泛開展。如何減輕患者術后的不適感, 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 提高患者舒適性和滿意度, 成為屈光手術醫師更高的追求。作者采用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在LASIK術后改善患者舒適性, 減輕術后的角膜刺激癥狀,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LASIK術68例136眼, 其中男33例(66眼), 女35例(70眼), 平均年齡23歲。入選標準[1]:①符合LASIK術常規要求;②屈光度范圍-2.25~ -6.75D, 雙眼有效球鏡度數差別<1D。采用隨機化方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4例(68眼)。兩組患者的手術前最佳矯正視力、手術前屈光度和年齡等進行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術前檢查 排除精神疾病、結締組織病史、糖尿病及眼部急性炎癥患者。術前行散瞳眼底檢查、裂隙燈檢查、綜合驗光儀驗光、淚液分泌試驗、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圖、眼壓、主導眼、最佳矯正視力、裸眼視力等檢查。
1.3用藥方法 對照組: 術前3 d常規滴加替沙星滴眼液4次/d,術畢滴0.1%氟米龍滴眼液和加替沙星滴眼液各1次, 術后第1天起滴 0.1%的氟米龍滴眼液;試驗組: 術前及術后用藥基本同對照組, 但術畢立即給予國產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商品名迪非, 沈陽興奇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1mg /ml), 1次/h,共4 次。
1.4手術方法 兩組手術均由同一熟練醫生操作, 術前 2、 5 min分別用0.5%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角膜表面麻醉各1次, 法國Moria OUP-SBK平推角膜板層刀制作角膜瓣, 德國蔡司MEL-80準分子激光機進行切削。術畢用 BSS 液沖洗切削面, 戴軟性角膜接觸鏡, 術后第1天去除接觸鏡。
1.5觀察指標 將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分為5級:0級(無癥狀或體征), 1級(輕度), 2級(中度), 3級(重度), 4級(極重度)。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第1、3天試驗組和對照組角膜刺激癥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第7天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無一例發生角膜上皮內生, 對照組有3眼發生角膜上皮內生, 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手術后局部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1兩組患者手術后局部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例數術后1 d術后3 d術后7 d試驗組34 0.75±0.44a0.57±0.50a0.12±0.32b對照組341.44±0.801.26±0.480.22±0.42
盡管LASIK術后的疼痛、畏光等角膜刺激癥狀較表層切削術輕, 但術后早期不舒適感確實不同程度的存在。作者采用不含防腐劑的單只包裝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在手術結束當天應用, 術后早期角膜刺激癥狀明顯減輕, 第1、3天試驗組和對照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與Dougherty[2]在LASIK術中應用其他非甾體類藥物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劑(安賀拉)的研究結論一致。
雙氯芬酸鈉是一種非甾體類鎮痛消炎藥, 其作用機制為抑制環氧化酶活性, 從而阻止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及釋放。在LASIK中應用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 是基于其能明顯改善表層切削術后的疼痛和刺激癥狀,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3]。
角膜上皮內生是LASIK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發生率在1.1%~3.0%。其主要發生機制為角膜上皮水腫、糜爛、剝脫等致瓣閉合不嚴, 上皮細胞沿邊緣瓣下縫隙生長[4]。在作者的報道中試驗組無一例發生上皮內生, 推測這與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減輕角膜上皮水腫和降低上皮細胞的生長有關。
總之, LASIK術后短期合理應用0.1%雙氯芬酸鈉滴眼液,能夠減輕患者的術后角膜刺激癥狀,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接納程度。
[1] 趙家良, 黎曉新, 董冬生, 等.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白內障術后炎癥和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癥的臨床評價.眼科研究, 2000, 18(6): 560-564.
[2] Dougherty PJ.Acular LS before and during LASIK for the control of pain: a randomized, masked contralateral eye trial.J Refract Surg, 2009, 25(2):210-213.
[3] Colin J, Paquette B.Comparison of the analges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pafenac ophthalmic suspension compared with diclofenac ophthalmic solution for ocular pain and photophobia after excimer laser surgery: a phaseⅡ, randomized, doublemasked trial.Clin Ther, 2006, 28(4):527-536.
[4] Yamada M, Ogata M, Kawai M, et al.Topical diclofenac sodium decreases the substance P content of tears.Arch Ophthalmol, 2002, 120(1):51-54.
2014-08-07]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