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云
精神支持在分娩期的作用
王瑞云
目的探討精神支持在分娩中的作用。方法300例產婦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150例, 試驗組應用精神心理支持療法進行護理,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 觀察兩組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宮產率。結果試驗組自然分娩率升高為74.7%, 與對照組6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產婦進行良好的精神心理支持, 能降低剖宮產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精神支持;自然分娩;心理狀態
作為與產力、產道、胎兒一并影響分娩的四大因素之一,精神心理因素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1], 處于圍分娩期的產婦, 心理上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 不僅有喜悅心理, 還有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從而導致產程延長、滯產、手術產率增高等不良反應[2]。本研究采用精神支持療法應用于分娩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觀察精神支持在分娩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初產婦300例, 年齡23~35歲, 兩組產婦均已臨產, 其孕周、學歷等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 且無產科及內科合并癥, 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將300例產婦隨機分為試驗組150例, 給予精神心理支持護理措施;對照組150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兩組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宮產率。試驗組具體方法:進行分娩全程精神心理支持:始終有護士陪伴, 為初產婦提供清潔、舒適的臨產環境, 和產婦親切交流, 告訴產婦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經歷的正常生理過程, 產婦整個分娩過程都有產科醫護人員的嚴密觀察和監護, 使產婦有安全感, 同時給予產婦熱情的鼓勵和支持。詳細告知產婦關于分娩的相關知識,如:待產過程中及臨產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三個產程的持續時間、宮縮及宮口擴張情況等, 使產婦對分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能在最佳狀態下分娩。第一產程是產婦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 初產婦歷時長約11~12 h, 這一階段宮縮陣發性疼痛, 有些產婦能忍受, 但有些卻不能自己控制, 大喊大叫, 不配合, 極大的消耗精力和體力, 此時醫務人員要更加細心、耐心的護理, 給予其鼓勵和安慰。指導產婦宮縮時應配合深呼吸, 并幫助按摩腰骶部來緩解疼痛感, 并鼓勵產婦在宮縮間歇時間進食高熱量食物和飲用水以增加體力;第二產程是產婦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 歷時1~2 h, 這一階段疼痛稍有減輕, 這時醫務人員要不斷給予其精神安慰和指導;第三產程是產婦胎兒娩出后到胎盤娩出, 大約5~15 min, 此時產婦已極度疲勞, 醫務人員要囑咐其放松、休息、避免看到孩子后情緒波動太大而影響產后的子宮收縮。對照組產婦則給予一般性的安慰、常規的產程觀察、檢查治療等。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用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分娩結果的比較顯示:試驗組自然分娩112例, 占總例數的74.7%, 對照組自然分娩90例, 占總例數的60.0%;試驗組剖宮產38例, 占總例數的25.3%, 對照組剖宮產60例, 占總例數的40.0%。試驗組剖宮產率降低,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方式結果比較(%)
分娩雖是一個生理過程, 但產婦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往往表現為極度緊張和焦慮, 而對分娩的恐懼可提高人體對疼痛的敏感性[3]。由于缺乏分娩的經驗, 且分娩過程中宮縮陣痛不適持續時間較長, 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心理情緒的波動, 如怕疼痛不能忍受, 怕大出血, 怕胎兒出現意外情況等, 產婦這些異常的心理狀態對其大腦皮質產生抑制作用, 使子宮收縮無力, 宮口不能隨著產程的進展正常擴張, 從而導致難產、滯產的發生。
精神心理支持護理可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 加強對疼痛的耐受性, 使宮口正常擴張, 有助于產婦正常自然分娩, 降低剖宮產分娩的發生率。作為助產士要把愛心、真誠和責任心融入到工作中, 對每個產婦都要進行耐心的解釋和心理疏導, 以取得產婦的信賴和配合, 使產婦能夠正確認識和接受分娩這個生理過程, 從而達到縮短產程, 減少手術產率, 減少母嬰并發癥, 提高產科質量的目的。
[1] 何國平, 喻堅.實用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1616.
[2] 李萍, 衛艷梅.正常分娩產婦492例的心理特征及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 9(2):372.
[3] 樂杰.婦產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81.
2014-06-16]
450007 鄭州市中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