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具有科學素養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能力。只有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科學素養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比較差,沒有什么基礎教學設施,科學觀念也相對淡薄。科學意識相對較差,科學素養相對淺顯。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應當是山區農村高中階段的培養目標。高中生在接受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的同時,我們要有意識地對高中生進行科學素養的訓練和培養。
關鍵詞:科學素養;農村;高中生
基礎教育是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和提高的主要場所,高中教學在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方面有著便利的條件。利用高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平時教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創新與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條很好的捷徑。
一、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勇于實踐、敢于提出挑戰的探索精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學習方式與方法。通過探究學習尋找出學習的問題性,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改變思考問題的習慣;通過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自律性,發揚人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通過合作學習調動學習的互動性、分享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倡導和促進學生進行探究、自主和合作學習,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我們以物理教學為例,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讓學生明白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通過努力去創造條件,能夠建立鮮明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通過他們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可以從直觀的感知過渡到抽象的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準確、鮮明、深刻地將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也就不會出現似懂非懂的情況。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請進農村的高中課堂,學生會非常感興趣,這樣充實我們的教學,使課堂更加的生動、真實,學生能夠利用他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起到學以致用的理想目的。
二、利用科學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讓學生自己運用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方法來獲取必要的信息,從社會現象和平時理論學習中提出問題,合理地作出猜想或假設,甚至設計實驗的活動方案,通過判斷提出合理化建議去解決問題。雖然農村基礎教育薄弱,高中實驗條件不是很完備,但是我認為不僅強調學會做驗證性實驗,更要強調學會做探究性實驗,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讓學生明確地了解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驗是培養、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物理教學中“從物到理”“識物講理”是科學素養的要求。而物理實驗的普遍性和實踐性,決定了實驗是滲透和提高農村高中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各種物理實驗中都會有滲透科學素養的教育和培養的計劃。科學探究性實驗是激發學生好奇心和鉆研精神的重要途徑。學生在不知道如何下結論時,通過我們教師的引導,利用所學的科學方法,采取有效的實驗步驟,在實驗中慢慢探究并總結結論。學生在科學探究性實驗過程中得到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三、開展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師指導下開展中學生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等活動,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可以直接獲得經驗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的能力,為將來具有更高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打下基礎。學校的這種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是學科課程的補充與繼續,它具有以下特性。
1.主體性
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根據他們的興趣需要和發展而選擇的,教師只是配角,起指導作用。
2.多樣性
活動相關的知識是多樣的,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都是有要求的,它們的內容、方式方法、組織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3.直接性
在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實踐獲得直接經驗,不像在平時教學中都是被動的接受,這樣對培養、提高農村高中生的各種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4.獨創性
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學習、去思考,其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在活動中得到提高。
學校是培養人、發展人的場所,農村高中幾乎只重視分數,學生的各方面發展都是欠缺的。在培養農村高中生的實踐能力、科技意識上,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活動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該活動的開展,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也是在滲透和提高農村高中生的科學素養。
四、校本課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必要補充
結合農村高中生、山區學校或地方的不同環境和教育教學資源特點,開展適合其學校特點和學生人生發展所需的校本課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必要補充。我校開發了科技與生活、物理與航天、技術與信息、創造學與實用發明學等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多個角度科普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使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未來、前景有了一定的認識,科學可以轉化為技術,變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我們在科學教育中不應把科學與技術、社會分割開來,合理校本課程的補充使他們的科學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科學素養的養成、培育、提高并非易事,而是一項重大、長期而艱巨的教育工程。在滲透科學素養教育過程的同時,還要注重與平時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注意教學方法上的靈活性、授課形式上的多樣性,農村高中生的科學素養將會得到明顯的提升,進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為他們的美好明天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黃曉蓮.論學生科學素養的缺失[J].中國教育學刊,2004(7).
(作者單位 湖北省咸豐縣第一中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