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宇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藝術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位于安徽省亳州市。亳州是豫皖交界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及價格形成中心、國家級中原經濟區成員城市、淮海經濟區主要城市、全國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正在興起的一座新興能源城市。在亳州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亳州師專也日益成長,現正面臨著2015年可能升本的重大機遇,而學校的發展包括多方面因素,其中學校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是基礎,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學校一些存在問題的課程進行改革,對《室內設計》課程的改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展開的。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隸屬本校非師范類應用型專業,《室內設計與預算》(2010版人才培養方案名稱)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11年專業教師對本課程的課程大綱進行了探索式的修訂,由于修訂效果較好,2012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正式修訂,將該課程分化為《室內設計》和《裝飾材料與預算》兩門課。《室內設計與預算》對培養學生室內設計的綜合能力十分重要,為適應亳州市設計公司人才需要,將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劃分重組,形成模塊化知識體系,能夠使該門課程更好地適應地方性、應用型的人才需求。(由于2012級環藝專業學生目前正在學習本門課程,學習效果還未能進行完整準確的采集,本文謹以2010級和2011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修改后的課程安排如下表所示:
?
1.改革前課程定位不準確,課程中實踐操作內容偏少,理論與實踐脫節,專業知識學習不能與人才能力需求對接。
2.沒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仿真實訓室”,不利于該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沒有條件落實。
3.校內實訓室與校外實訓基地沒有對接。
4.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
立足于高職高專特色,重能力、重運用、求創新的總體思路。探索項目引領的教學模式,發揮校內實訓室的功能,實行“雙師教學”,做好產學研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改革教學管理與評價機制。立足于課程性質,突出實踐性和系統性,合理安排課時比例,落實“雙師教學”的實施方案,推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順利開展,以本課程改革推動本專業其它課程改革與建設。
本文對比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0級、11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與預算》課程學習效果的分析,以確定實踐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而評判現已進行的教學方法改革是否有效。
命題:增加課程實踐部分比重,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可以使《室內設計》這門課程的學習更加高效。
本次研究以亳州師專10級、11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對象,其中10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29人為對比班,11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2班22人為實驗班。教師對10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使用的是2010版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方法也較為傳統,而11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共43人,所使用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在10級的基礎上修訂過后的(即增加了實踐課程比例),雖然沒有12版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但已經開始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教學效果上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如針對11級學生采取的教法主要是任務驅動法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針對10級29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教師主要以講授為主,在課堂中穿插部分討論及問答,然后布置作業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傳統課堂內容豐富但是學生課堂主體性不明顯。對2011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過程式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以PPT形式報告,分組討論,教師最后總結。這種新型課堂不僅內容豐富,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而且學習效率更高。
同樣的學習內容、課后作業,但是兩級學生的完成情況差別較大,從而證明兩種不同形式的教學的效率存在差別。
學生作業:設計三室兩廳的家居空間,注意廚房設計(廚房是使用頻率較高,隱蔽工程較多且重要,功能尺寸及生理尺寸要求較高的空間,設計要考慮功能性、舒適度及工作效率),要求出整套的施工圖和三張效果圖,廚房至少要有一張效果圖。
評分標準:
(1)無設計而言,實踐能力差。(0~60分,不及格)
(2)設計方案一般、無太多創新性,實踐效果一般。(60~69分,及格)
(3)設計方案有一定創新,但不夠成熟,實踐效果一般。(70~85 分,良好)
(4)設計方案新穎成熟,實踐效果良好。(85~95,優秀)
(5)設計方案有創意,實踐效果優秀。(95-100分,優異)
兩級學生作業評分結果如下(按學生學號排列):
10 級 29 名學生成績:87,80.6,82,77.8,78,82,80,83.2,91.8,72,73.6,87,88,90,81.6,85.8,89.2,70,84,88.2,85.6,9 3,91.8,84.4,75.8,90,85.6,89.2,85;
11 級 22 名學生成績:96,88,91,92,90,90,90,90,90,89,93,89,95,89,82,85,91,84,91,94,96,87。
結果分析:95分以上(優異)10級學生0%,11級學生13.6%;85~95(優秀)10級學生 51.7%,11級學生 77.3%;70~85(良好)10級學生48.3%,11級學生9.1%。由上面結果可以看出11級學生的班級優異生比10級學生要高,也就是11級有3人95以上,而10級一個都沒有;同時11級優秀率比10級高的多,10級學生的良好率則比11級高。因此可以看出11級學生對《室內設計與預算》的課程重點掌握情況要好,課堂學習效率更高,從而也就證明了增加課程實踐比重,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可以使《室內設計》這門課程的學習更加高效。
本次研究的不足:以上進行對比的兩個班級人數不等,因此人數對實踐課程的影響并沒有被算入數據中;再者實驗的受體范圍過小,結論可能具有局限性。
對于《室內設計》這門課程理論性比較強的章節如概述部分,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然后以PPT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匯報式學習,其間要注意引導同學們針對知識點和專業性比較強的知識進行思考、討論并在此基礎上總結,通過此法培養學生養成自學的好習慣,提高其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長此以往良性循環。
《室內設計》課程知識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證書的認證,如“室內設計師”、“室內設計裝飾考評員”等,將認證考核內容納入到《室內設計》課程的教學環節,滿足學生就業需求。
《室內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課堂教法改革的重點。首先,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固有模式可做一定調整,如讓學生實踐在先,教師隨堂輔導,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教師做總結從而養成學生“探索式”學習的習慣;其次,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亳州市內擁有眾多中小型裝飾設計公司,而本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積極主動與多家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實現課堂教學和企業一線實踐有機結合,邀請企業技師作為兼課教師,鼓勵專職教師到企業一線掛職鍛煉,提高雙師素質教師能力,更好地滿足課程教學指導的需求;再次,把《室內設計》課程實訓任務與社會工程項目結合起來,使“課程作業工程化”,即從企業工程中選擇適合學生課程學習的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設計完成,實現課堂市場的有機結合,多種途徑共同作用,致力于提高學生專的業實踐能力。
改革傳統過分注重結果的課程評價體系,向注重過程性評價、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評價轉變,形成企業評價與學校評價結合、學生自評與家長評價結合的多元新型的課程評價體系。
在亳州市快速發展的有利前景下,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正在接受機遇和挑戰,因此專業和課程的改革就顯出其基礎作用。《室內設計》課程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改革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對《室內設計》課程的學習直接關系到以后的就業,因此確有必要改革《室內設計》。
然而雖然《室內設計》課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亳州師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2011級的學生在理論積累以及實際操作方面較2010級學生有了很大的提高,且目前2012級學生正在使用正式修訂過的教學大綱,并將之與2011級學生對比,以此形成良性循環。但是一方面由于受體局限性較大,另一方面目前研究的結果適用范圍還過小,因此還需要繼續的深入研究,以獲得適應范圍更大的有效改革措施,從而為兄弟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相似專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注:本文系校級課題“《室內設計與預算》課程改革”,課題編號:2013BZSZKG05)
[1]蘇丹.住宅室內設計》(第三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張綺曼,鄭曙旸.室內設計資料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顧大慶.設計與視知覺[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 李瑞君.環境藝術設計概論[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3).
[5]周至禹.設計基礎教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郝大鵬.室內設計方法[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辛藝峰.建筑室內與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素質及能力培養,AIDIA 2002亞洲室內設計聯合會學術年會論文集[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8]王欣遠.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集,2012.
[9]顧衛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問題的探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