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知識經濟凸顯、信息化飛速發展的21世紀,其核心特征是高創新性,因而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就成了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科學能力是科學素質教育的核心,科學能力是科學素質的綜合運用。化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推進了現代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對人類解決當今面臨的能源危機、環境危機、資源危機和糧食危機等一系列重大挑戰提供了可能的途徑。如何在化學課上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實驗能力(包括觀察能力)
在人為的干預、控制所研究對象的條件下進行的觀察就是實驗。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會做實驗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學會觀察又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是觀察者自身的感官和內在思維綜合的體驗。
1.培養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
2.明確觀察對象、觀察要求、觀察的步驟和方法
3.科學的觀察(可檢驗、可重復)
4.獲取、整理、處理實驗信息,實驗不僅是精確的操作,而且是一種思考方式
5.培養學生獨立地觀察實驗與完成實驗操作
6.指導學生寫出實驗報告
二、記憶能力
沒有記憶就不可能有學習活動。任何一個人要想獲得知識,無論是接受間接知識或積累個人的直接經驗,都離不開記憶。記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是學習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下面幾種記憶方法供大家參考:
1.通過實驗加深記憶
2.運用直觀幫助記憶
3.歸納要點,重點記憶
4.總結規律,理解記憶
5.對比異同,歸納記憶
6.編寫韻語,趣味記憶
7.關鍵字詞縮略記憶
三、自學能力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化學教學中就是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和邏輯方法對自然現象、實驗現象和其他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斷和正確推理的能力。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們就可以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有了自學能力,即使在身邊沒有教師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自己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解決新的問題。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自學興趣,養成自學習慣
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設置知識懸念,吸引學生參與。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探究知識的奧秘。
2.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加強和引導學生對化學教材的閱讀,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認識。
3.注重總結身邊學生的學習經驗,以他們為榜樣
真正學習好的學生是有很強的自學能力的學生,只有這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發揮了主動性,才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學生很容易從自己身邊找出學習的對象,從而效仿他,吸取他的學習方法,變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
4.掌握自學方法,增強自學效果
5.自學要善于利用一切有益于學習的條件
四、理解能力
學生想提高自學能力,理解能力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理解能力來源于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后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還有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化學學習的重心從記憶具體事實及概念原理轉移到理解可遷移的核心概念和對更為根本的學科知識結構進行深層理解上來。如何使學生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我認為學生應該做到:
1.學習要建立在對已學知識已掌握的基礎上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有明確認識。在掌握概念的同時,理解為什么會有這個規律。
2.要會分析化學反應發生的根源
例如,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得失電子才是反應的根本。
3.要清楚知道已學概念和規律的前提條件和應用條件
五、創造能力
人類的認識過程,就是指人們的思維過程與外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要有創造能力,則必須有創造性思維。人們要想具有創造性思維,首先就是要去發現、去觀察,對于一些客觀事物,不僅要觀察其表面現象,更要去發現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運動規律,對于一些別人容易忽略或尚未發現過的事物及其實質予以發現,這正是創造性思維能力較強的表現。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
2.鼓勵質疑問難,拓寬思維空間,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
3.讓學生多動手實驗,使其能從不同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讓學生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動腦想可行的簡易實驗,提高創新能力
5.提高實驗的趣味性,增強實驗的生活化
化學工業作為當今社會發展最快的行業,在化學教學中提高和發展學生的科學能力是適應時代的要求。總之,要根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有計劃地、有目的地、逐步地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我們要積極探索、研究、踐行科學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素質教育過程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去發揮自己的光、熱。
(作者單位 山西省潞安礦業(集團)職業高中)
?誗編輯 郭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