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美秀
摘 要:精心預設,促進精彩生成。傾聽學生的意見,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調整教學預案。
關鍵詞:精心預設;生成性資源;教學預案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重教材中的知識和知識體系的灌輸,輕課堂中學生生成資源的開發運用。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地位不斷凸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與發展,師生之間成了朋友間的交往與對話的關系,學生既有的經驗、知識與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如何處理由此帶來的五花八門的生成資源,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下面我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葉瀾教授說:“一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預設,會為師生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余地。”可見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教學預設。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學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但同時這種預設不應是剛性的、機械的和過分統一的,而應是有彈性、有空間的預設。因為教學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了教學過程的生動可變性,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給教師和學生足夠的空間,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為教學資源的生成提供可能,為個體知識的生成創造條件,彈性的預設體現在預設要具有開放性,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的依據,但不是唯一的資源。例如,在教學北師大教材第九冊第75頁《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材中只出現了三種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方法:
方法一: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兩個梯形。
方法三:補一個小的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大長方形。
其實還有方法四: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這一個圖形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答,在課前教師只有事先預設到,教學過程中才能果斷處理。
同時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教師還要預見到可能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教學情況,如出類拔萃的學生可能會怎么想問題,中下的學生可能會怎么想這一個問題,如果他們這樣想或那樣想,作為教師你將怎樣應對才是合理的等,教師備課時就要盡可能地想學生所想,備學生所想。實踐證明,課前“預設”得越充分,課堂“生成”越精彩。教師心中有數,也才不會被學生的一些“怪問題,奇想法”給嚇倒。
二、傾聽學生的意見,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
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個體,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每個學生都帶著各自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的思維是呈開放性的,他們的質疑是創新思維的呈現,在當時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下,是無法全部預設到的。生成不可能都是有效的。要判斷生成的信息是否有效,教師要靜心傾聽,深入思考,在眾多的信息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時會迎來不曾預約的精彩,生成出課堂教學的亮點。
例如,在一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練習中,■( )■
其中一個學生答第一個分數大,根據的是第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比第二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大。學生聽完一愣,我順勢引導說:“你說對了一半,第一個分數確實大于第二個分數,但不是因為它的分子、分母比第二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大,再想想,可以怎么比較?”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
生1:“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
生2:“將兩個分數都化成小數……”
生3:“將兩個分數都和■比……”
生4:“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子分數……”
就這樣我不留痕跡地讓學生在生成中再自然生成,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快樂地體驗自己給同伴、老師帶來驚異的成就感,呈現出滿堂精彩。
三、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調整教學預案
教師在備課中預設得再充分,再仔細,也難以預料到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和細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課堂中不斷傳遞來的各種信息,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若是為了完成所謂的“知識”“教學任務”,按預定的教案在教學,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拉到自己的教學思路中來,決不允許學生出“格”,這樣的課很難煥發生命的活力,那么數學課堂如何能做到堅持動態生成式的教學,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
例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
生: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書上看到的。
師: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生: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師:那為什么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其他線剪呢?
生:不知道。
師:不要緊,下面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
上面案例就改變了原定預案,讓學生由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有巧妙的應急措施,適時調整教學環節,使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作為一對矛盾統一體,共同存在于課堂教學之中,預設中有生成,生成離不開預設。只有讓預設與生成和諧相生,課堂教學才會迎來“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無意插柳”的柳成陰!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實驗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
摘 要:精心預設,促進精彩生成。傾聽學生的意見,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調整教學預案。
關鍵詞:精心預設;生成性資源;教學預案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重教材中的知識和知識體系的灌輸,輕課堂中學生生成資源的開發運用。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地位不斷凸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與發展,師生之間成了朋友間的交往與對話的關系,學生既有的經驗、知識與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如何處理由此帶來的五花八門的生成資源,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下面我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葉瀾教授說:“一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預設,會為師生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余地。”可見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教學預設。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學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但同時這種預設不應是剛性的、機械的和過分統一的,而應是有彈性、有空間的預設。因為教學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了教學過程的生動可變性,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給教師和學生足夠的空間,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為教學資源的生成提供可能,為個體知識的生成創造條件,彈性的預設體現在預設要具有開放性,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的依據,但不是唯一的資源。例如,在教學北師大教材第九冊第75頁《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材中只出現了三種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方法:
方法一: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兩個梯形。
方法三:補一個小的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大長方形。
其實還有方法四: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這一個圖形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答,在課前教師只有事先預設到,教學過程中才能果斷處理。
同時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教師還要預見到可能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教學情況,如出類拔萃的學生可能會怎么想問題,中下的學生可能會怎么想這一個問題,如果他們這樣想或那樣想,作為教師你將怎樣應對才是合理的等,教師備課時就要盡可能地想學生所想,備學生所想。實踐證明,課前“預設”得越充分,課堂“生成”越精彩。教師心中有數,也才不會被學生的一些“怪問題,奇想法”給嚇倒。
二、傾聽學生的意見,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
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個體,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每個學生都帶著各自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的思維是呈開放性的,他們的質疑是創新思維的呈現,在當時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下,是無法全部預設到的。生成不可能都是有效的。要判斷生成的信息是否有效,教師要靜心傾聽,深入思考,在眾多的信息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時會迎來不曾預約的精彩,生成出課堂教學的亮點。
例如,在一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練習中,■( )■
其中一個學生答第一個分數大,根據的是第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比第二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大。學生聽完一愣,我順勢引導說:“你說對了一半,第一個分數確實大于第二個分數,但不是因為它的分子、分母比第二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大,再想想,可以怎么比較?”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
生1:“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
生2:“將兩個分數都化成小數……”
生3:“將兩個分數都和■比……”
生4:“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子分數……”
就這樣我不留痕跡地讓學生在生成中再自然生成,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快樂地體驗自己給同伴、老師帶來驚異的成就感,呈現出滿堂精彩。
三、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調整教學預案
教師在備課中預設得再充分,再仔細,也難以預料到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和細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課堂中不斷傳遞來的各種信息,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若是為了完成所謂的“知識”“教學任務”,按預定的教案在教學,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拉到自己的教學思路中來,決不允許學生出“格”,這樣的課很難煥發生命的活力,那么數學課堂如何能做到堅持動態生成式的教學,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
例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
生: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書上看到的。
師: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生: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師:那為什么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其他線剪呢?
生:不知道。
師:不要緊,下面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
上面案例就改變了原定預案,讓學生由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有巧妙的應急措施,適時調整教學環節,使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作為一對矛盾統一體,共同存在于課堂教學之中,預設中有生成,生成離不開預設。只有讓預設與生成和諧相生,課堂教學才會迎來“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無意插柳”的柳成陰!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實驗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
摘 要:精心預設,促進精彩生成。傾聽學生的意見,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調整教學預案。
關鍵詞:精心預設;生成性資源;教學預案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重教材中的知識和知識體系的灌輸,輕課堂中學生生成資源的開發運用。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地位不斷凸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與發展,師生之間成了朋友間的交往與對話的關系,學生既有的經驗、知識與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如何處理由此帶來的五花八門的生成資源,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下面我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葉瀾教授說:“一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預設,會為師生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余地。”可見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教學預設。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學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但同時這種預設不應是剛性的、機械的和過分統一的,而應是有彈性、有空間的預設。因為教學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了教學過程的生動可變性,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給教師和學生足夠的空間,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為教學資源的生成提供可能,為個體知識的生成創造條件,彈性的預設體現在預設要具有開放性,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的依據,但不是唯一的資源。例如,在教學北師大教材第九冊第75頁《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材中只出現了三種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方法:
方法一: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兩個梯形。
方法三:補一個小的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大長方形。
其實還有方法四: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這一個圖形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答,在課前教師只有事先預設到,教學過程中才能果斷處理。
同時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教師還要預見到可能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教學情況,如出類拔萃的學生可能會怎么想問題,中下的學生可能會怎么想這一個問題,如果他們這樣想或那樣想,作為教師你將怎樣應對才是合理的等,教師備課時就要盡可能地想學生所想,備學生所想。實踐證明,課前“預設”得越充分,課堂“生成”越精彩。教師心中有數,也才不會被學生的一些“怪問題,奇想法”給嚇倒。
二、傾聽學生的意見,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
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個體,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每個學生都帶著各自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的思維是呈開放性的,他們的質疑是創新思維的呈現,在當時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下,是無法全部預設到的。生成不可能都是有效的。要判斷生成的信息是否有效,教師要靜心傾聽,深入思考,在眾多的信息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時會迎來不曾預約的精彩,生成出課堂教學的亮點。
例如,在一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練習中,■( )■
其中一個學生答第一個分數大,根據的是第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比第二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大。學生聽完一愣,我順勢引導說:“你說對了一半,第一個分數確實大于第二個分數,但不是因為它的分子、分母比第二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大,再想想,可以怎么比較?”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
生1:“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
生2:“將兩個分數都化成小數……”
生3:“將兩個分數都和■比……”
生4:“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子分數……”
就這樣我不留痕跡地讓學生在生成中再自然生成,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快樂地體驗自己給同伴、老師帶來驚異的成就感,呈現出滿堂精彩。
三、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調整教學預案
教師在備課中預設得再充分,再仔細,也難以預料到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和細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課堂中不斷傳遞來的各種信息,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若是為了完成所謂的“知識”“教學任務”,按預定的教案在教學,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拉到自己的教學思路中來,決不允許學生出“格”,這樣的課很難煥發生命的活力,那么數學課堂如何能做到堅持動態生成式的教學,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
例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
生: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書上看到的。
師: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生: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師:那為什么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其他線剪呢?
生:不知道。
師:不要緊,下面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
上面案例就改變了原定預案,讓學生由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有巧妙的應急措施,適時調整教學環節,使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作為一對矛盾統一體,共同存在于課堂教學之中,預設中有生成,生成離不開預設。只有讓預設與生成和諧相生,課堂教學才會迎來“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無意插柳”的柳成陰!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實驗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