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杰
摘 要:新課程改革給我們一線教師搭建了平臺,讓教師在教學中逐漸摸索研究,嘗試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而在“引學法”這一教學方法實施中,小組合作的作用不容忽視。
關鍵詞:學習積極性;合作意識;自學能力
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中,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機械記憶。語文教師常常抱怨工作累,學生成績不好。在新課改嘗試中我將學生分成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在約4~6人,每組中的學生成績都是好中差搭配的,同時設置小組長,每個組員也分工明確:記錄的、表達的、總結的,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在這個課堂上自己是不可缺少的。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課堂上氣氛活躍了,那些往日在課堂上看熱鬧,甚至是無事可做的學困生動起來了。劉立軍(化名)就是在這種合作中成長起來的一員。七年級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這個學生很內向,因為個子高,而又特別胖,學生都不愿意跟他做同桌,說是太擠。所以,他只能自己坐在最后一排。上課從來不積極,好像課堂與自己無關。而在我的語文課堂新教學方法實施兩周后,他變得積極了,從在小組中的被動表述轉為主動參與研討,幾次表揚肯定后,他課堂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回答的問題也逐漸加深。期末水平測試中取得了87分的成績,雖然這個分數還不夠優秀,但對于這樣的一個學困生來說,分數見證了他的進步,也使我的工作信心進一步加強。
二、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好帶差,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小組合作實施以后,課堂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調控者。在有梯度的問題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分層次討論,然后將結果統一,再由本組成員匯報出來,同學們一起交流。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而是一個小團隊。他們往往會因為一個答案跟其他小組的同學爭得面紅耳赤,也會為比分的落后摩拳擦掌,奮起直追。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聞子夜(化名),這個學生學習成績特別好,對于問題總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他不僅內向,而且在學習上還有那么一點點的自私。看到這種情況,我思索再三,還是讓他擔任了小組長一職。開始時,他們小組的討論是最不活躍的,他往往自己想到答案后不與小組成員交流,也不會帶領其他同學學習,一個月之后他們小組的比分被遙遙地落在后面。組員意見很大,多次來找我要求撤換組長。而他也似乎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打擊,課堂上變得更沉默了。深思熟慮之后,我在一個午后把這個小組的六人叫到了我的辦公室,從剛結束的班級籃球比賽說起,跟他們講什么是團隊,什么是合作,什么是信任,怎樣能做到這些。在下一節語文課上我偷偷地觀察,聞子夜開始跟大家交流了,遇到問題時還告訴其他同學從哪個角度去思考。有誰不認真討論了,他就儼然變成一個小老師,厲聲提醒。我的課堂慢慢活躍起來了,到處是討論質疑的聲音,而我也在學生之間忙得不亦樂乎。
三、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的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分課前的、課上的和課后的三種形式。課前學生自主完成預習提綱后組長必須檢查,并及時匯報檢查結果,起到督促的作用。課上大家就是一起參與討論,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承擔不同難度的討論題,學會參與,學會傾聽,拓寬了思路,使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師的思維限制之中。而課后還要把老師布置的拓展延伸的問題討論出結果。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要通過多種形式才能完成,借助于網絡、工具書和一些學習資料,把他們的思想緊緊地綁在一起。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的自學能力逐漸增強,一學期之后不用下發預習提綱學生就能達到預習的目的,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該如何去著手學習一篇課文。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是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得到鍛煉。
語文教學的方法很多,適合學情的才是最有效的。我認為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師只要掌握了小組合作的要領,合理組建小組,正確引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讓語文課堂變得精彩,就能在語文教學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楊正愷.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新課程:教師,2009(05).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五常市沖河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