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項特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班主任用決心、信心、寬容心、恒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
關鍵詞:決心;信心;寬容心;恒心
“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不愛學生、不懂得如何施愛于學生的教師沒有資格做教師。”熱愛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愛應該與教育同在。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幾年了,2013年又一次帶初一年級,所教班級可謂是一個“五湖四海班級”,有來自全國很多地方的孩子,本地外地的孩子各占了一半,基礎普遍較差。農村中學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紛紛打開校門,降低招生條件,致使學校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后進生也相對較多,班主任如何去教育后進生,這不僅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工作經驗,更是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與藝術。
做班主任最怕的不是學生成績不好,而是接了一個行為習慣差的班級,因為你大部分時間將消耗在與學生的“較量”之中。面對這樣的班級,面對這樣的學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以及調整自己的心態,走出不時出現的一絲情緒的低落,做一個開心的積極的班主任,我以為必須具備四顆心。
一、給自己一個理由,下定決心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學生需要賞識,老師也需要別人的賞識。接受了一個班級,如果連周圍的同事也這樣說:“你真是‘幸運,接了這樣一個班!”那你就要有心理準備了,如果你想不開,工作就不順利。反過來一想,我能辭職不干嗎?我可以撒手不管讓其自生自滅嗎?既然不能,與其這樣不快樂,不如放下包袱積極投入工作。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我借用了“阿Q精神”,給自己一個理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工作干好的決心。后進生較多說明學校領導對我的信任,我不能把這種信任當成自己退縮的理由。這樣一想,我的情緒穩定了,工作熱情也高漲了。我總能堅持跟班,及時了解、發現學生的學習及表現情況。整個班級學風較好,大多學生能較自覺地遵守紀律,也多次獲得“周文明班級”的稱號。學生也表示很有信心。第一次考試,我班總體成績較為突出,使我欣喜。我更是鼓勵學生在期中考試中爭取更好的成績。
二、給自己一個安慰,以增加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承認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但更要相信通過自己的教育,孩子會改變。”
10月底,學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運動會是展示班集體實力、體現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一次重要的“練兵”。從報名開始,我們工作做得井井有條。“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學生對這次運動充滿信心,充滿期待。我們的目標直指冠軍。終于盼來了這一天,比賽開始了,我班運動員激情飛揚,各隊員激勵拼搏,獲得了一分分的成績;看,這個男生,剛剛在跑步中摔倒,馬上就爬起來就跑,不顧有傷,奮不顧身……在女子團體接力賽中出現較大的失誤,比賽結束,每個人的臉上顯現難色……這是什么?這不是集體榮譽感嗎?運動員在比賽中頑強拼搏,奮力奪取好成績……應該說學生表現都很棒,事后我對這種為班級而不顧個人,一心想著集體的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我們生活在充滿競爭的時代,每個人要學會競爭,成為競爭中的佼佼者!學生競爭意識的形成,往往來自于對集體榮譽的維護,榮譽感便為競爭形成的源泉。
三、給學生一點時間,以增加寬容心
如,這次期中考試中,有些學生成績不理想,大部分學生是原地踏步,不是說原地踏步有多糟,“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給了學生這樣一個信號,學生更能認識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真正的教育應當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使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克制”,老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應該說這些“自我教育,自我認識,自我克制”的班規措施,為整個班級營造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一些平時表現一般甚至比較落后的學生,生活在這樣的集體里,也會很快地發生變化,有的甚至躍入先進分子的行列,我想這是集體榮譽感所表現出來的感召力。
四、給個別學生一點時間,以增加恒心
如何做“個別生”的工作,這是我們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點。針對個別生,班主任傾注更多的應該是關愛,不要將關愛僅僅停留在意識里、口頭上,而應讓學生摸得著,感覺得到。一個好的班主任,當學生有異常表現或行為時,他能觀察入微,及時地與學生談心并幫助解決問題;當學生遭受挫折時,他能“扶”起學生,鼓勵其樹立堅定的意志和信心。學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愛,才會向班主任傾吐自己的真情,特別是班中的“后進生”,他們最容易產生自卑感,班主任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愛。
楊某是一個典型的后進生。在開學第一天因為喜歡插嘴而被我點名批評。然后下課,找他談話,讓他說說在小學中的一些事,最初不肯說,在我的慢慢循導下,他說起自己在小學里的“光榮事跡”。在小學里經常逃課,天天打架,還說自己的愛好就是喜歡打架。我就跟他說打架不好,我一連說了許多不好的理由,他只是點頭。最后,我要求他應該以中學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又點了點頭。我想“孺子可教”。但接二連三發生的事,使我明白這學生有多差,第二天安排座位,我剛出教室,應該說是無緣無故,打了一女生。我火了,就拎他的書包,準備到教導處,他死死拽住書包不放,流著淚,好似受了莫大的委屈。然而憑我的力氣,還是拎走了他的書包——他居然逃到外面去玩了……之后,我叫來他的家長,家長為老實巴交的農民,對于孩子,他們感到很是無奈——怎么辦呢?從此,該生便成了我“照顧”的對象。可謂“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對于他的進步,我總是及時予以表揚,給他加分,鼓勵使他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在進步的同時,他也愛打“小報告”了:主動向我報告班級同學的表現及發生的情況,樂此不疲!“優越感”也成了他進步的“旗幟”——他進步了。應該說是班集體的力量,激發了他的“閃光點”和榮譽感。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茗嶼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