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綠絲
摘 要:寫作不僅是人們表達情感、交流信息的工具,更是能夠綜合反映一個人語文應用能力的標志。眾所周知,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好作文至關重要。就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狀況提出新形勢下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新思路——“學導為主,講練結合”。
關鍵詞:作文;學導為主;講練結合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一直采用的形式是:老師講解作文題目,說明重點之后,學生按照題目圍繞重點進行寫作。作文課以老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開展,課堂氛圍呆板、沉悶、枯燥。學生思維被局限在課堂上,學做寫作缺乏素材,經常絞盡腦汁不知從何寫起,從而覺得寫作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對寫作文失去興趣,甚至有人覺得作文課是為那些想要成為作家的人設計的,跟現實生活不相關。對此,我覺得這與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思想息息相關,老師應該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順應新課標的需要,在作文教學方面,按照“學導為主,講練結合”的新思路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
一、傳統教學的缺點
1.老師為主
老師是作文課的主角,從講題目、講重點到構建寫作思路,一手包辦,幾乎不給學生自主權,老師按照教案講作文,按照固定模式、固定框架、固定思路將學生的寫作范圍局限在其給定的區域內。這就難免會導致學生思維呆滯,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內容乏味,毫無新意。
2.學生為輔
學生在課堂上只會按照老師的要求被動地寫作文。相比自己的想法而言,老師給定的寫作重點、文章框架更為重要,學生逐漸喪失對寫作文的興趣,不愿去寫,也就更加寫不好作文。
3.氛圍呆板
老師講,學生聽,按照要求寫,這就是現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上常見的畫面。學生的思維被要求往一個方向去想,其多角度的發散性思維不被老師重視。課堂上通常只能聽見學生刷刷的動筆聲,往往營造出一種呆板的課堂氛圍。
4.缺少素材
學生被局限在課堂上,作文需要的素材多來源于老師和書,缺乏親身經歷和感受。在寫文章時,就會遇到無話可說,或者千篇一律的狀況。
二、學導為主,講練結合
所謂“學導為主,講練結合”就是在傳授知識并發展思維的啟發式教學法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是我國近年來教學改革中重在培養自學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學導為主,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同樣適用。
1.老師角色轉變
現在作文課堂上,老師應該逐步做到將教案變為學案,將學案變為導案。將傳統的教學生寫作文的觀念,變為引導學生寫作文,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自己能夠寫作文,并且能夠寫好作文的信心,提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將作文拉近學生的生活,而不是死板地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讓學生認為寫作文是一件很空洞的事,只有將來想成為作家的人才有必要掌握。
2.教學流程的改變
改變以往作文課中給定題目,可以在上課前給學生題目,讓學生先自己了解題目,整理思路,羅列出重點,明確文章的框架,在上課后,經老師的引導后,可以有方向、有重點、有目的地向老師詢問,和同學探討,從而提升寫作的積極性。
3.學生身份的轉變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地聽課,按照老師的要求寫作文,更像是一個參與者,現在應該構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新秩序。在課堂上,老師經過前期的引導之后,鼓勵學生就作文的題目自主分組、自由討論,根據自己的想法寫作文,從心里喜歡上作文課,使作文課呈現出生動、活潑的新氛圍。
4.教學地點的轉變
傳統作文教學,局限在課堂,很多的作文題目,都是老師講完題目。講素材,靠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來說枯燥、乏味,現在,教學地點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應該帶學生走出去,看看教室外面的世界,如果作文的主題是花草,可以帶學生去附近花園欣賞感受。將單純聽老師講變為自己親眼所看,感覺回來的更加真切,學生寫出的內容才會更加飽滿,讓學生感覺原來寫作文與其生活那么接近,了解到不局限在課堂上寫作文,鼓勵其在平常生活中多觀察和運用,讓學生愛上作文。
5.作文評定的改變
傳統的作文課上,學生寫完作文后交給老師,老師按照固定的要求批改分數,給學生的作文定等級,排優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想象力與積極性。
小學生要寫好作文不僅僅是因為小學語文考試的需要,更是因為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情達意、交流溝通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聽,按照要求寫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需要。應該大力推廣“學導為主,講練結合”這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新方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著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該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助于學生自身性格的展示,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有助于創造一個輕松、愉快、高效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新環境。
參考文獻:
王鴻.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探討[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教師進修學校)
?誗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