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連芳
摘 要:音樂語言的要素,是通往音樂大門的鑰匙。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到第一位,可見其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關鍵要充分揭示音樂語言的要素(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將音樂要素貫穿在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會聽音樂、理解音樂。
關鍵詞:音樂語言的要素;情感態度;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
音樂欣賞需聽覺和理解兩種心理活動參與。通過什么聽音樂并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音樂語言要素,是通往音樂大門的鑰匙。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到第一位,可見其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關鍵要充分揭示音樂的要素(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將音樂要素貫穿在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鑒賞美的能力。
一、音樂欣賞中情景(場面)變化要滲透音樂語言要素的變化
當人們打開音像資料第一遍欣賞音樂時,首先聽到的是音樂的旋律,其次是音樂的力度是強還是弱、速度是慢還是快,然后才是考慮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講課時,會問學生這段音樂表現了怎樣的場面?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表現了……然后教師非常高興地說,回答得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現這個場面的音樂要素是什么?只是來個走馬觀花的欣賞。在欣賞《圖畫展覽會》一課中,我注重了音樂表現的情景、場面是由許多音樂要素的變化發展來的。其中,《胖子和瘦子》(運用的第一段音樂是表現胖子,第二段是表現瘦子)。在一上課老師問學生:“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人?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人?”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傲慢、妄自尊大、粗暴無禮的胖子。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羸弱膽小的瘦子。老師進一步問:“你是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的音樂厚重、慢,第二段的音樂細、加弱音的小號聲音顫抖。相信學生會開始嘗試運用音樂要素深層次地理解音樂的內涵了。
二、音樂欣賞的情感變化中要滲透音樂語言要素變化
從音樂美的本質來說,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的展示與變化過程。在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能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情感強度,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的情感來呼喚學生的情感。當然,在體驗情感的同時要更深層次地挖掘音樂要素的變化,小小的音樂要素變化了,音樂的情緒、情感就會發生變化。
在本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討論、實踐、驗證大膽運用音樂要素來表現人物、場景、情景。如,在欣賞《圖畫展覽會》的《牛車》時,《牛車》表現了沉重的牛車在不堪重負似地艱難行進。引導學生說出低聲部緩慢而沉重的和弦,大號用悲戚的音色奏出的音調,表現了沉重的牛車在不堪重負似地艱難行進以及他們對不自由的生活和沒有歡樂的艱苦勞動的悲痛感受,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的根本是音樂要素變化的真理。
任何人都可以聽貝多芬的音樂,也可以聽京劇音樂,但效果可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從中聽到愉快,有的人覺得全無意義,看來理解是很重要的。在音樂教學中,將音樂語言要素貫穿在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就可以相當自由的欣賞音樂,讓自己的思維在音樂中騰飛。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州市第六中學)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