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涵敏
一、夯實基礎,基礎知識全面化
要夯實基礎,務必做到以下三點:
1.回歸教材、教參
近年來,關注教材已成為高考思想政治科命題的一個重要趨勢。很多試題從教材中選擇背景材料,一些設問直接考核教材中的基本知識,非選擇題參考答案的編制越來越貼近教材語言,時政泛濫的時代已經遠去。如,矛盾是事物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越好。其答案教參上就有。還有,知識經濟、封建迷信與宗教等直接源于教材。關于基礎、主干知識的把握和確定,首先要立足思想政治學科全部考點,從整體著眼,確定重點板塊,然后再從具體板塊著手,做到既突出重點,又全面掌握。
什么是基礎、主干知識呢?一是考綱規定的(或者說高中思想政治課所學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觀點等,二是與當年高考熱點問題相聯系的概念、原理和觀點。為此,我們把復習備考的重點放在對學科主干知識的梳理上,既不能有知識盲點,又不能漫天撒網,應做到以干帶枝,融會貫通。只有對主干知識的理解透徹了,對知識的應用才能暢通無阻,從而通過恰當地使用資料,提取有效信息說明、解釋和解決相關問題。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1)滲透高考源于教材的意識。這體現高考對考生和教師勞動的尊重和公平原則。(2)明確知識點,細化知識點。
2.強化記憶
基礎知識記不住,記不牢,不可能得分。尤其是要加強近年來高考考核不多,甚至沒有考核過的基礎知識的記憶。為幫助學生記憶,我堅持一個理念:理解記憶。但有的知識不能完全理解就讓學生死記硬背,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哲學中“物質”的概念,本人也是在大學二年級才真正明白。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
(1)基礎知識問題化,通過小問題的形式幫學生掌握知識,每日過關。
(2)每天出兩個思考題,學生課后思考。這一點借鑒理科的做法。
(3)每節過后出配套練習。
(4)堅持錯題再練。做到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3.善于整理知識要點
學生在第一輪復習中必須加強對知識的整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這就需要學生更要重視挖掘知識,特別是主干知識的內在聯系,必須在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打破章節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識網絡,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整理本課框架,將書本基本概念、原理、觀點牢記心中。(2)以某一知識點鏈接其他知識點,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看書,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復習“意識”時需要把:意識—意識能動性—主觀能動性—認識(理性認識、真理、科學理論)—實踐等概念聯系起來理解,用一條主線把相關的知識聯系到一起。(3)有機整合,整合到什么程度視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我國的民主思想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思想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制度。(4)思想政治思維習慣化。
二、關注熱點,時事教育經常化
高考思想政治作為國家級考試,必然要體現國家意志,試題中設置的新情況、新材料和新問題必然會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去融入社會,解決實際問題。廣大學生一定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我們共同生存的空間。為此,學生要注意平時對時政知識的積累,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大量的社會信息。在第一輪復習中以掌握知識為主,但也要根據教材知識結合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熱點問題及時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證熱點問題的覆蓋面。(1)關注一周重大新聞,堅持新聞匯報制度。(2)將熱點與課本知識結合。如,復習經濟常識時,將構建和諧社會的熱點與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就業問題、宏觀調控等知識結合起來。
三、規范答題,解答問題合理化
在解答主觀題時,我們只有堅持明確要點、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合乎邏輯,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但具體的題型要具體對待。
如,經濟常識的圖表材料是經濟常識的第二語言。回答這類題要做到合理化必須做到兩個統一:(1)現象和本質的統一。由圖表材料概括歸納出其反映的經濟現象,用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揭示其所體現的本質。(2)觀點和材料的統一。運用理論知識,緊扣材料,分層論述,用觀點統帥材料,用材料論證觀點,避免觀點材料相脫節的錯誤傾向。
其實,這類題還不算難,做到了“兩個統一”,就能得到高分;較難的是辨析題。
四、加強訓練,書寫答案規范化
思想政治高考時間緊,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思考到組織答案,且要求是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字跡工整的答案;如果平時教師在練習中不嚴格要求,不幫助學生進行糾正,很難達到這一目標。況且思想政治高考閱卷遵循“尋對原則”。如果因為書寫的原因而導致“尋”不到答案,就非常可惜。
總之,高三思想政治一輪復習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理念、方法、措施還需不斷地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檢驗、發展,并指導新的教學實踐。
(作者單位 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級中學)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