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琴
摘 要:教師必須尊重特殊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與特殊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允許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他們產生不良行為的時候,教師應適當地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耐心地引導他們與班級共同發展進步。
關鍵詞:特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今年學校安排我教五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我心里有點擔心不能勝任。為什么呢?因為我早就聽說這兩個班不僅成績不太好,而且學習習慣也很差。那么既然學校已經安排了,那我只能盡自己的力量把他們教好。
每天回家后,我都把教學用書仔細的研讀,以確保每天的課堂效率達到最高。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已經教到小數除法這一內容了,我下定決心不放過每個學生。于是我選擇面批作業。當批到吳××的作業時,我看了一下他的作業,發現有好幾道小數除以整數的答案是錯的。于是我就對他說,到草稿紙上擺豎式再拿給老師看。過了一會兒,他拿著草稿本來了,我仔細一看嚇了一跳,原來他整數除法就沒有學會。他根本不會試商,7.4÷2 他先在整數部分商了2,然后是7減4等于3,于是我指著3對他耐心地說:“3比2大,說明商小了,你再去算一下。”說完我繼續批改別人的作業,這時只聽一位學生小聲地說:“老師你看”,我循著聲音看去,只見吳××滿臉漲紅,兩眼充滿著怒氣,手拿著的數學補充習題一下被撕成兩半,嘴里還嘀咕著“我不做了”“怎么樣?”接著把那本數學補充習題撕得粉碎,兩只拳頭握著像要打人的樣子。當時我傻眼了,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教書這么多年,還沒遇到這種情況。可冷靜一想不能跟他硬碰硬,如果我說一句,看他架勢可能要打我。只聽以前教過他的老師說過他的脾氣不太好,所以平時說話時也特別注意,對他從不大聲說話。可沒有想到我說話這么注意,他還發那么大的脾氣。這時我的心涼到了極點,感到當老師真沒意思,我好心教他方法,他卻如此對我,真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下課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他怎么回事?他兩眼充滿著怒氣,就是不說話。后來我又問,老師是不是罵你了,他兩眼含著淚水,支支吾吾地說沒有,那你為什么發那么大的脾氣?他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也不知道,只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時,我感覺他的火氣沒有剛才那么大了。這時班主任已經打電話通知家長了,過了一會兒,吳××的爸爸來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而且年紀就像爺爺這般大。一來就問是不是又發脾氣了。這時他的爸爸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媽媽是殘疾人),吳××從小就比較自卑,又有癲癇病,家里從小就比較慣,加上這個學期發生了一件事,他好像被嚇壞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上一次他的媽媽生病了,開了一些藥,就因為不認識字吃錯了藥。我又出去打工了,鄰居幫打了120,救護車來時,吳××一人在家,嚇得不敢開門,以為要把他的媽媽帶走,經過了好長時間才開門,差點沒有搶救過來,又加上鄰居和其他人的指責,吳××的脾氣更壞了,放假我帶他到醫院里查一查。聽了他爸爸的描述我一點也不生氣了,反而有點同情這個可憐的孩子。這時,吳××爸爸說:“去給老師道歉,老師也是好心教你,下一次不能這樣發脾氣了。”這時只見吳××慢騰騰地又有點難為情地說:“老師對不起,下次我不這樣了。”很顯然,吳××已經沒有剛才的脾氣了,就像一個很正常的孩子。
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但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使我很糾結。以后遇到他不會的知識點,我是教還是不教。不教,這孩子就在我這里毀了,我也對不起自己的這份職業,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教他吧,說不定又這樣發脾氣,不僅影響課堂教學,而且影響其他孩子也難教育。后來,我向同行請教,又上網去查了一些資料,怎樣教育特殊的孩子。首先要從生活中關愛和鼓勵這個孩子,消除自卑的心理,發現閃光點進行表揚,例如上課時吳××坐得比別人端正,我就表揚他。說大家看,今天吳××上課坐得最端正,聽得最認真,久而久之他的信心增強了,對學習也感興趣了,上課也時常能看到他舉手發言,數學成績也慢慢從不及格進步到七十幾分了。但凡遇到不會的知識點,我和他有個約定,首先我問他,想不想學會,再去單獨指導他,但有個條件,老師講解時你不許發脾氣好嗎?他若點點頭,我就去教他,并告訴他說話要算話哦。他若不吱聲,那就先算了,以后再尋找機會。就這樣很快一個學期過去了,吳××總算沒有再發過脾氣,還學會了和別的孩子交往,而且成績有很大的提高,這時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很快第二個學期到了,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很多的孩子送來了鮮花,并祝老師節日快樂。這時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快步走進了教室,只有吳××快步走出教室后,把一張紙條塞進了正在走進教室的我。我打開一看,紙條上歪歪扭扭寫著幾個字,老師謝謝您,祝您節日快樂!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來的異常珍貴,我感動的不知道用什么詞語形容,這時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師。
今天回想起這件事,我仍然很激動,很感動,很溫暖。試想,我如果放棄他,怎么知道還會有感恩的吳××呢?我想不管我們老師遇到什么樣的學生,都不應放棄,多給他一個機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包容,用寬闊的胸懷去容納他們的不足,給他們自信,給他們勇氣,由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關心學生的成績,更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古柏中心小學)
·編輯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