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星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是“多認少寫,認寫分開,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新理念,讓學生盡快、盡早,盡多的認識字,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階段,為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提供條件,促進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的發展。新課程更是強調擴大閱讀量,這就意味著識字量要加大。單從數量上來看,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400個字,一年級下冊要求認識550個字;二年級上冊要求認識450個字,二年級下冊要求認識400個字。這樣的識字教學任務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尋求更好的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
一、總結經驗,授予識字方法
1.增加趣味性,妙趣橫生
孩子,特別是低段的孩子更會被形象的、有趣的東西所左右,于是,我們讓孩子在他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中識字。我們鼓勵孩子給字編個小兒歌識字;利用謎語識字;制作生字卡片,玩打卡游戲;給人、物制作名片識字……盡量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快樂、自主地識字。
2.回歸語境中,學以致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喚起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嘗試著讓孩子在詞串中識字,在閱讀中識字,在語言的運用中識字(給圖畫配字,寫寫小日記)。
3.建立檔案袋,溫故知新
小學生的識字量大,過程持久,并伴隨其成長的過程。但是在學習新字的過程中,舊字或許會被逐漸地遺忘,為有效了解學生的識字過程,有效地掌握習得的漢字,我讓每一位學生建立了“識字檔案袋”,以此來記錄學生識字的歷程。
二、開發資源,拓寬識字途徑
1.利用校園,創設識字環境
學校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環境,那里有孩子的同伴,那里是學習的好地方。各班教室、辦公室、功能教室、教學樓功能教室的墻上等的牌匾,校園內的各種告示牌、展板、黑板報、櫥窗里的宣傳標語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極好素材。
2.利用家庭,營造識字氛圍
兒童在學校課堂中識字的時間是有限的,為提高孩子的識字率,鞏固孩子在學校中的識字,特別鼓勵孩子將識字課堂延伸到家庭中,與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家人一起識字。
3.利用社會,豐富識字內容
學生在生活環境中隨時都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教師要打破校園“圍墻”的禁錮,整合社會中的各種資源,努力實現識字資源的最大化。如,常見的廣告、商標等等都是孩子們識字的天然素材。
三、強化評價,鞏固識字效果
1.開展活動,快樂之花處處開
孩子都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優點,都希望能找到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當孩子學會了一些字以后,我們就在班級里開展“識字大王”評比,閱讀大賽,“智者無敵”等活動,讓孩子在成功的快樂體驗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走出校門,英雄有用武之地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們的文字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什么“衣心衣意”“百里挑衣”“新絲路”等等的詞席卷而來,讓我們的孩子走出校門,走上街頭,去尋找街頭巷尾標語、廣告牌上的錯別字,讓他們以小公民的身份體驗到存在的價值。
3.攜手家長,希望之果高高掛
家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聯合家長,讓家長也擔當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孩子自主所識得的字更需要得到家長的肯定與贊賞,于是我們跟家長溝通,讓家長在家里能搭建平臺,多點鼓勵孩子,以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字。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采用科學的識字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識字活動,這對于實現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多認少寫,認寫分開,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新理念,讓學生盡快、盡早、盡多地認識字,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階段,為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促進學生情感和思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哲商現代實驗小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