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黎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我們發現人的主要閱讀能力是在3~8歲期間形成的。研究者發現人的閱讀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層面,即獲得閱讀能力的學習和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方法能力的學習。一般來說8歲以前的兒童應當掌握的是基本閱讀能力,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認知經驗大多來自于生活、興趣來自于生活。而他們在8歲以后就可通過基本閱讀能力去進一步獲取信息的方法技能,從而去學習各學科的知識。
關鍵詞:肢體語言;能力;游戲
學前兒童的早期閱讀行為起始于出生后的最初階段,他們通過聽和說獲得口頭語言的同時,開始發展起早期接觸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
首先,什么是早期閱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表述:“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
教育者的表述:“讓孩子憑借色彩、圖畫圖像、成人語言、文字符號,自主地理解圖畫讀物的一種活動。”
其次,正確認識幼兒閱讀順序:欣賞、復述、表達、提問、自主講述。欣賞來自于生活中的語言美、閱讀美,嘗試模仿,而后三環節則是大班幼兒學習的重點。
一、用生活化的肢體語言、家園互動、環境的交流激發幼兒的表達欲
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在春天的腳步越走越近時,孩子們發現冬季悄無聲息的小螞蟻慢慢開始行動了,挖洞穴、運糧食、覓食物……正是這來自生活的發現,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他們主動尋找起與螞蟻有關的各種訊息:和爸爸媽媽一起查詢螞蟻的生活習性、翻閱關于螞蟻的圖書、飼養小螞蟻等。于是我們生成了一次大班早期閱讀活動——“螞蟻飛上天”。剛開始由于理解力不夠、經驗缺乏的限制,孩子在描述時常常用“美麗、漂亮”等簡單的形容詞。怎么辦呢?我先嘗試加入肢體語言,請小朋友模仿花盛開的樣子。他們有的五指張開舉過頭頂學“太陽花”;有的雙手托腮學“小花”;有的學“牽牛花”……姿勢各不相同——這就是千姿百態,講的是各種各樣不同的姿勢、樣子;有的在觀察圖中花的顏色:紅、黃、藍、紫……這就是五顏六色,講的是許多不同的顏色。以后,只要學花開放的樣子,他們就會講“千姿百態”,用手作出數字五、六,他們就會講“五顏六色”。回家后常常會冒出“玩具反斗城里有千姿百態的芭比娃娃”……句子。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信都大大提高。而后的“尋找好朋友”的游戲(找近義詞)孩子自主、快樂地找出“五彩斑斕、姿態萬千……”并用好看的紙打印出來相互交流,也可以將自己想的、學的畫出來。學、說、練的良性循環從而形成。
二、用生活經驗提升幼兒提問的能力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庭和幼兒
園。爸爸媽媽和老師陪伴下早期閱讀活動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學會觀察、傾聽等習慣。只有多看才能積累豐富的翻閱圖書的經驗,學習掌握一般的翻閱圖書的方式和規則;讀
懂圖書內容的經驗,學會看畫面人物表情、動作、背景以及串連起來發生的事件。
在幼兒園有專業的幼兒圖書館,每班有圖書角,更為了做好幼小銜接我們請每個孩子背上小書包,裝上自己喜歡的圖書。學會看書歌“先看封面想書名,再按頁碼依次看;看完左邊看右邊,看了上面看下面;一頁一頁翻著看,精彩故事在里面。”使孩子認識到書有封面、有封底,里面還有主編、編輯等內容,讓他們了解書本的構成。同時在閱讀的時候教給孩子一定的技能,比如,孩子可以通過他熟悉的字進行一定推斷,讓孩子按照一定的頁碼翻閱。當翻到某一頁,看不完書時,可以告訴孩子將自己制作的卡通書簽放到這一頁,方便以后再看。書看完時,讓孩子將書放在書架或者書包里。
但中國古語也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即使是好吃的東西,也不能讓孩子吃飽撐著了。孩子閱讀上的心態也應該是這樣。閱讀要像飯一樣,讓孩子總是想著“吃”,而不是“吃飽”撐著了,再也不看了。每周去圖書館一次;閱讀角活動每次四五人;每天一位小老師……讓閱讀成為獎勵,成為孩子向往的事情。
三、生活化的游戲促進幼兒自主講述
幼兒最喜歡的學習即是游戲,只有游戲的形式不會給幼兒任何的壓力。而孩子在閱讀上投入的精力越多,解讀出來的東西就越多。有了生活中孩子感興趣的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中孩子感興趣的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中孩子感興趣的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剛開始我們發現班級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較弱,不是小錄音機就是小讀報機。只會機械地復述,沒有想象、創造。這學期,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加入了很多的優質繪本書:《母雞羅斯去散步》《猜猜我有多愛你》《不是我的錯》《老鼠娶新娘》《爺爺一定有辦法》等等;減慢了閱讀速度,內容選擇貼近生活、主題活動;加大一日活動中自主講述的各類游戲。如:
“七拼八湊”規則:三四個孩子一組,每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地點、動物、天氣,拼成一幅圖。可能很滑稽、錯亂,但要集體商量講成一個故事
“你講我找”規則:利用故事錄音、教師或能力強的幼兒講故事,幼兒把圖按序擺好
……
當幼兒在散步時、小憩中、自由活動時都有各自發表和解釋自己的閱讀行為,一方面讓幼兒有效地整理自己的閱讀思維,另一方面可以讓同伴學習他們的閱讀經驗,揚長補短,潛移默化地在閱讀交流中提升他們自主閱讀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幼兒交往能力和傾聽、傾訴能力,并避免在閱讀活動中強化識字、強化按固定模式進行閱讀而導致的幼兒思維呆滯,想象力缺乏的弊端。
總之,在閱讀活動中做到:閱讀內容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教師預設閱讀活動與幼兒自主選擇閱讀相結合;閱讀智能發展與生活其他智能發展相結合;閱讀內容與綜合素質提高相結合;再配上合理指導:設疑—自主探究—交流反饋—情境歸納,幼兒將在生活中自然產生積極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周兢.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設計[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1.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