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國
初中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然而很多獨生子女在生活上、學習上形成了依賴、好動、任性、脆弱等心理,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禮儀素養,給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因此,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學校德育實效的主要方法。
一、積極開展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活動,為提高德育實效性打下堅實基礎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學生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理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普及工作顯得相當重要。普及禮儀知識要遵循“小一點、近一點、實一點”的教育原則,開展讀講考賽評等一系列活動: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閱讀《禮儀常規》等書籍,讀后要讓學生講學習體會,學后要對所學內容進行考試,同時還要組織全校性的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建立學生個人文明量化評定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以點帶面,推動文明禮儀教育工作深入開展,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強化教師禮儀,有效推動德育工作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陶行知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成為萬世師表。因此,學校要狠抓教師文明禮儀規范,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整合家校德育資源,形成禮儀教育合力
學校要切實加強教師家訪工作組織管理,督促教師與家長多交流多溝通,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禮儀教育的積極性,提高家長德育的水平,真正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達到有效教育學生的目的。
四、美化校園環境,凈化學生心靈
優美的環境能促進師生文明行為的養成,陶冶師生美好的心靈。因此,學校要把校園環境的凈化、美化、綠化作為禮儀教育重要內容,校園整體規劃要有科學性,布置要有教育性,裝飾要有陶冶情操性。學校要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責任制:校長負責綠化,美術教師負責美化,衛生教師負責凈化,其他教師負責人文化。同時做到全方位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只有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美、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中,才能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收到凈化心靈、美化行為的效果。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姚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