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在現行的語文教材中,許多文本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具有很好的可表演性。于是,課堂表演,作為一種語文教學手段廣泛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在公開課上使用的頻率尤其高。課堂表演的好處明顯:學生的積極性高,課堂氛圍極佳,其樂融融。但卻上得“飄”了,語文的積累、感悟、運用不到位,基本技能的訓練不到位,把語文的“本體”給淹沒了。反觀我們的課堂,有時課堂表演恰恰只起到了“色素”的作用,甚至走進了誤區。
一、小學語文課堂表演的誤區
1.對文本內容不加選擇,濫用表演,弄巧成拙
一些教師簡單地認為表演能活躍課堂氣氛,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所以不管什么樣的課文內容,只要里面有幾個角色,只要有一些人物的動作、對話,也不管適不適合表演,表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先演了再說,所以往往課堂表演就變成了一場鬧劇。曾看到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第十冊《悲壯的一幕》中,為了體現當時的緊張氛圍,突出宇航員科馬洛夫面對死亡無所畏懼,為人類的進步、科學事業的發展甘灑熱血的豪情壯志,讓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表演。要求先小組準備,再選幾組上臺表演。于是,剛剛還被緊張、悲切氛圍籠罩的教室一下子喧鬧起來:男同學搶著要演科馬洛夫,女同學爭著要演母親。有的忙著戴帽子,有的忙著扎圍巾,真是不亦樂乎。好端端一篇蕩氣回腸、感人至深的文章,這樣一表演沖淡了文本中蘊涵的意味,真是弄巧成拙!
2.對表演的指導不到位,匆匆過場,虛假作秀
這在公開課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有些教師為了使課堂教學過程能順利進行,在40分鐘內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給聽課教師留下良好的印象,往往在課前選幾位有表演天賦的學生進行排練,動作、語言、神態一一指導,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完美展示。課堂上,教師既不面向全體進行表演前的“說戲”,表演中也沒有恰到好處地適時點撥引導,表演后仍沒有讓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反饋,讓大家一起查找原因,反省不足,就這樣為表演而表演,表面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實際上,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課堂表演成了追求形式主義的“作假”。
二、對策
出現以上問題,在于部分教師對語文課堂表演的性質、作用不甚明了。要使課堂表演獲得成功,收到實效,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表演目的,還課堂表演真實本質
一般來說,課堂表演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詞句、再現文本的情節、體驗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展示文本人物性格和把握文本的主旨等作用,也能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協作能力等。恰當地進行課堂表演,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夠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文本內容迅速成為表象,同時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獲得真切的感受,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鍛煉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不同的文本,其表演目的也應有所區別,在備課之時,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2.認真鉆研教材,發揮教師的“導演”作用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勿庸置疑,教師的“導演”作用對整個對課堂表演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1)要選擇適合表演的課文內容及其材料。語文教材中,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需要表演,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表演,更不是任何表演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選擇那些形象性和感情色彩或者內在感情因素較強的課文,尤其以情節生動、對話較多的文章為宜。一般而言,故事、戲劇等文體比較適合教師作為表演材料提供給學生。(2)選定材料后,教師還須認真鉆研教材,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使之在表演中較好地反映出來,通過表演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接下來的分派角色、指導訓練、組織表演等幾個基本環節,教師都要給予扎實而得體的指導。
3.引導解讀文本,讓學生獲得真切體驗
要想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表演得恰如其分,最關鍵的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及對人物的把握。要讓學生一步步深入體驗作者情感,為后面的課堂表演做好鋪墊。
4.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
現在的課堂強調全員參與,課堂表演也不例外。小學語文課文的情節不太復雜,需要的角色通常只是三、四個人,因而,表演完全可以在小組中開展,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讓他們有自己的位置,共同收獲表演的果實。即使在只能允許少數學生上臺表演的階段,其他學生也可以以新的角色加入課堂表演中,而不是以“看客”的身份被拒之“戲”外。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狐假虎威》時,讓其他沒有能夠扮演角色的學生擔任導演,并熱情洋溢地說“導演更了不起”。表演結束,這位教師又請這些“小導演”對“小演員”的表演提出意見,如此一來,所有的學生積極性高漲,每個學生都有任務,都樂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最終也都有了自己獨特的收獲。這不正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最終歸宿點嗎?因而,課堂表演切忌只有個別優秀的學生參與,其他學生成為旁觀者。
課堂表演作為一種新穎的學習手段,深受師生的歡迎。在平時的教學中,每一位教師若能明確課堂表演的目的和作用,立足文本,適時、適度地巧用表演,相信課堂表演能真正成為閱讀教學的活化劑,引領學生獲得五彩斑斕的美妙體驗!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