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日光溫室土質墻體溫度場模擬與驗證

2014-07-18 04:46:13侯加林王濤蔣韜王秀峰
山東農業科學 2014年4期

侯加林 王濤 蔣韜 王秀峰

摘 要:研究日光溫室墻體中溫度梯度及其變化規律對于日光溫室墻體的蓄熱保溫性能分析評價、設計與建造有著重要的意義。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采用自制多點溫度測試儀,對山東泰安地區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溫度進行采集,并與ANSYS有限元模擬結果進行比較,發現溫度場實測結果與模擬結果相吻合。進一步模擬結果表明,墻體蓄熱/放熱層一天中呈周期性變化,保溫隔熱層隨外界溫度變化較小,墻體下部溫度較高,且在水平方向上溫度梯度變化較小,在10~14℃持續時間長且穩定;距墻體內表面0.2 m處溫度最高,并沿墻體厚度方向逐漸平緩降低,墻體外表面溫度最低。基于模擬結果,對山東省泰安地區日光溫室土質墻體進行結構優化,其最小厚度應為2.2 m,蓄熱/放熱層為0~0.5 m,保溫隔熱層為1.3~1.7 m。

關鍵詞:日光溫室;土質墻體;ANSYS模擬;溫度場;泰安地區

中圖分類號:S625.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07-06

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Greenhouse Soil Wall Temperature Field by FEM Analysis

Hou Jialin1,Wang Tao1,Jiang Tao1,Wang Xiufeng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It wa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its change rule for evaluation of heat prevention performan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reenhouse wall.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greenhouse soil wall in Taian region were measured through multi-point temperature test instrument from December 2012 to February 2013. The measured results coincided with that obtained through ANSYS FEM simulation. The furth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heat release and absorption layer in the wall changed periodically in a day, while that of heat preservation and insulation layer changed smaller. The temperature at the wall bottom was higher, and changed a littl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hich was stable at 10~14℃ for long time. The temperature was the highest at the place 0.2 m away from the inner surface of wall, and reduced gently along the direction of wall thicknes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wall had the lowest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the optimized soil wall of greenhouse in Taian area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thickness should be 2.2 m, including 0~0.5 m of heat release and absorption layer and 1.3~1.7 m of heat preservation and insulation layer.

Key words Greenhouse; Soil wall; ANSYS analysis; Temperature field; Taian area

日光溫室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節約能源和經濟效益良好等特點,在我國北方地區被廣泛使用[1]。日光溫室的圍護結構具有隔熱保溫作用,白天蓄熱,夜間將貯存的熱能釋放到溫室中,以維持室內溫度[2]。墻體作為日光溫室圍護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日光溫室中起著積極作用,不僅具有承重的功能,并且對溫室內的熱環境有直接的影響[3~6]。研究日光溫室墻體中熱流狀況、溫度梯度及其變化規律,對于日光溫室墻體的蓄熱保溫性能分析評價、設計與建造有著重要的意義。佟國紅等[7]對不同墻體結構的日光溫室傳熱模型進行研究,另外,李小芳等[8]對復合材料墻體的厚度進行研究,而關于土質墻體為圍護結構的日光溫室研究較少,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內部的溫度分布及變化趨勢不夠系統和全面,因此本文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溫度特性進行研究。土質墻體的傳熱屬于非穩態綜合傳熱問題[9,10],為確保夜間溫室的溫度,就需要在墻體方面進行優化。本文建立了土質墻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進行ANSYS模擬,通過實際測試土質墻體的溫度對ANSYS模擬進行可靠性驗證,為土質墻體的日光溫室結構優化提供科學依據。endprint

1 試驗設計及模擬條件

1.1 試驗用溫室

試驗選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山東農業大學日光溫室。溫室結構采用下沉式,跨度11 m,長50 m,該溫室坐北朝南,后墻剖面圖為梯形,材質為土,上寬1.5 m,下寬5.2 m,高3 m,下沉0.7 m,墻體外表面覆蓋有草簾和覆蓋層,日光溫室前采用鋼架結構,聚乙烯薄膜覆蓋。試驗期間,日光溫室內種植西紅柿、黃瓜和芹菜等作物。

1.2 試驗方法及儀器

試驗時間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8∶30至16∶30打開保溫被,在10∶00至14∶00打開通風口。

試驗采用自制多點溫度測試儀對土質墻體的溫度進行采集。多點溫度測試儀以STM32單片機為核心,DS18B20溫度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溫度通過單總線傳送至STM32單片機[11~13],單片機接收并處理數據,處理后的數據保存在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以便日后數據的分析,同時將數據通過IIC總線傳入至EEPROM中保存,用于溫度的實時顯示。

試驗開始前對DS18B20溫度傳感器進行精度調節,將精度調整到0.125℃,設計溫度采集時間間隔為10 min。

溫室室內和室外不同部位均設有溫度傳感器,日光溫室自西至東分為三個部分:左部0~15 m、中部15~35 m和右部35~50 m。將已劃分好的三個部分在垂直方向把溫室等分為三段,在溫室內墻三個部分每段中間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分別用來采集土質墻體上表面、中表面和下表面溫度;在墻體外表面和覆蓋層表面三個部分上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室內和室外的三個部分的中間位置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用來采集室溫和外溫;在墻體內部距頂部和內表面0.4 m,距底部和內表面0.4 m處各安放一個溫度傳感器,用來采集墻體內部溫度,試驗共計27個溫度采集點。溫室內溫度測試點安放位置如圖1所示。

1.3 模擬條件及過程

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工作環境為動態變化的環境,其傳熱過程屬于非穩態傳熱。根據傳熱學理論可知[14],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長度遠大于其厚度,近似認為沿墻體長度方向沒有熱量傳遞;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溫度的實際測試表明,墻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著溫差。綜上所述: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傳熱模型采用二維非穩態傳熱模型,墻體的二維非穩態傳熱物理過程由以下微分方程描述[15]:

采用Thermal Solid中的Quad 4node 55單元[17],時間步長為600 s,時間總長為86 400 s,其中蓄熱時間28 800 s,放熱時間為57 600 s,單元格面積為m。墻體溫度場的模擬模型如圖2所示。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時間段內,山東泰安地區溫室溫度一天內的變化情況約為8∶30至12∶30為溫度上升階段,12∶30至14∶30為均溫階段,而14∶30以后為降溫階段。在模擬8∶30至14∶30溫室內溫度變化情況時,由于墻體外表面及頂部有毛氈覆蓋,溫度變化不大,設參考溫度為6℃,僅施加對流載荷;而由于內表面溫差加大,且在垂直方向上溫度梯度不同,則將內表面在垂直方向等分為三段,在每段上施加一個不同的溫度變化函數載荷。在模擬放熱階段過程中,刪除內表面的溫度載荷,僅施加對流載荷。

圖2 墻體溫度場模擬模型網格劃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日光溫室墻體放熱階段瞬態有限元模擬與驗證

對墻體放熱階段(14∶30至次日8∶20)的溫度場進行ANSYS瞬態分析,同時利用溫度測試儀對墻體表面和墻體內部溫度進行采集,與模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每天14∶30至16∶40,隨著室外溫度的降低,室內溫度也會隨之下降,此時土質墻體處于放熱狀態,墻體釋放大量熱量,可以保證室內溫度不會快速下降;在16∶40至次日8∶20之間土質墻體放熱量減小,此時墻體作為日光溫室的熱源,持續向室內放熱,維持室內溫度,當墻體的溫度與室內溫度達到平衡時,墻體不再向室內釋放熱量。圖中還顯示,墻體中表面的實測值與模擬值吻合最好,最大溫差為0.7℃,最小溫差為 0.67℃;墻體內部的實測值與模擬值的最大溫差為1.54℃,最小溫差為0.22℃;而對于上、下兩表面,模擬值與實測值有一定誤差,原因是:①土壤的物性參數和實際參數有偏差;②在模擬過程中施加的對流載荷與實際對流有偏差;③忽略了室內植物的放熱對模擬結果造成偏差導致ANSYS模擬下表面結果比實測結果溫度低;④覆蓋層與墻體之間有間隙導致ANSYS模擬上表面結果比實測結果高。但最大的模擬誤差僅為4.94%,仍滿足工程需要,說明利用該方法獲得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2.2 日光溫室放熱階段墻體內部溫度場變化

進一步研究墻體內部一天內溫度場變化情況,ANSYS模擬時間為2012年12月21日,結果如圖5所示,圖中a、b分別為墻體在22∶30(即模擬時間為28 800 s時)及次日8∶30(模擬時間為57 600 s時)溫度場的分布情況。

圖3 墻體表面實測溫度與ANSYS模擬溫度擬合曲線

圖4 墻體內部實測溫度與ANSYS模擬溫度擬合曲線

圖5 放熱28 800 s及57 600 s時溫度場分布模擬結果

由圖5可以看出:墻體的下底部溫度較高,且在水平方向上溫度梯度變化較小,在10~14℃持續時間長且穩定。在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內部溫度變化過程中,靠近墻體下底部的溫度高于墻體表面溫度,向墻體厚度方向推進,溫度變化緩和。通過ANSYS模擬結果得出墻體的蓄熱/放熱層最小厚度約為0.3~0.5 m。

2.3 基于ANSYS模擬結果日光溫室土質墻體保溫隔熱層結構優化

在冬季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存在著保溫隔熱層,保溫隔熱層的厚度和位置不僅與墻體的厚度有關,而且與墻體表面接觸環境有關。對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溫室內每天實際采集到的最高溫度求取平均值,為32℃。在ANSYS模擬過程中,對不同厚度墻體模擬模型的內表面加載恒溫32℃,施加對流載荷,采用瞬態分析,單元格面積為0.1 m×0.1 m,設置仿真時間步長為600 s,時間總長為28 800 s,土質墻體內部溫度場變化如圖6所示。

在理想狀態下通過持續的恒溫傳熱確定保溫隔熱層的最大厚度,在實際過程中保溫隔熱層的厚度應小于ANSYS模擬結果得出的厚度。由圖6可知,在墻體內部溫度變化過程中,存在著保溫隔熱層。墻體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厚度,但其保溫效果并沒有增加。在距內表面0~0.5 m處溫度變化活躍,0.5~2.0 m處溫度變化緩和,且溫度梯度距離增加。通過ANSYS模擬結果表明墻體的保溫隔熱層厚度約為1.3~1.7 m,位置為距離墻體內表面0.5~0.6 m處。

圖6 不同墻體厚度ANSYS模擬溫度場

3 結論

(1)利用ANSYS10.0軟件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進行溫度場模擬,并通過實際測試溫度對仿真結果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模擬值與實測值的最大溫差為2.96℃,最小溫差為0.07℃,相對誤差為6.49%,模擬結果與實測值基本一致。墻體在高度與厚度方向上均存在著溫差,在高度方向上,溫度由下而上遞減;在厚度方向上,溫度由內表面到外表面遞減;墻體下底部溫度高且變化慢。

(2)ANSYS模擬結果表明,當墻體超過最適厚度后,保溫效果不再隨墻體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山東省泰安地區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最小厚度應為 2.2 m,其中0~0.5 m為蓄熱/放熱層,0.5~2.2 m為保溫隔熱層,蓄熱/放熱層隨室溫呈周期性變化,保溫隔熱層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隨外界溫度變化較小。

參 考 文 獻:

[1] 孟力力. 基于 VB 和 MATLAB 的日光溫室熱環境模型構建與結構優化[D].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08.endprint

1 試驗設計及模擬條件

1.1 試驗用溫室

試驗選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山東農業大學日光溫室。溫室結構采用下沉式,跨度11 m,長50 m,該溫室坐北朝南,后墻剖面圖為梯形,材質為土,上寬1.5 m,下寬5.2 m,高3 m,下沉0.7 m,墻體外表面覆蓋有草簾和覆蓋層,日光溫室前采用鋼架結構,聚乙烯薄膜覆蓋。試驗期間,日光溫室內種植西紅柿、黃瓜和芹菜等作物。

1.2 試驗方法及儀器

試驗時間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8∶30至16∶30打開保溫被,在10∶00至14∶00打開通風口。

試驗采用自制多點溫度測試儀對土質墻體的溫度進行采集。多點溫度測試儀以STM32單片機為核心,DS18B20溫度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溫度通過單總線傳送至STM32單片機[11~13],單片機接收并處理數據,處理后的數據保存在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以便日后數據的分析,同時將數據通過IIC總線傳入至EEPROM中保存,用于溫度的實時顯示。

試驗開始前對DS18B20溫度傳感器進行精度調節,將精度調整到0.125℃,設計溫度采集時間間隔為10 min。

溫室室內和室外不同部位均設有溫度傳感器,日光溫室自西至東分為三個部分:左部0~15 m、中部15~35 m和右部35~50 m。將已劃分好的三個部分在垂直方向把溫室等分為三段,在溫室內墻三個部分每段中間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分別用來采集土質墻體上表面、中表面和下表面溫度;在墻體外表面和覆蓋層表面三個部分上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室內和室外的三個部分的中間位置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用來采集室溫和外溫;在墻體內部距頂部和內表面0.4 m,距底部和內表面0.4 m處各安放一個溫度傳感器,用來采集墻體內部溫度,試驗共計27個溫度采集點。溫室內溫度測試點安放位置如圖1所示。

1.3 模擬條件及過程

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工作環境為動態變化的環境,其傳熱過程屬于非穩態傳熱。根據傳熱學理論可知[14],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長度遠大于其厚度,近似認為沿墻體長度方向沒有熱量傳遞;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溫度的實際測試表明,墻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著溫差。綜上所述: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傳熱模型采用二維非穩態傳熱模型,墻體的二維非穩態傳熱物理過程由以下微分方程描述[15]:

采用Thermal Solid中的Quad 4node 55單元[17],時間步長為600 s,時間總長為86 400 s,其中蓄熱時間28 800 s,放熱時間為57 600 s,單元格面積為m。墻體溫度場的模擬模型如圖2所示。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時間段內,山東泰安地區溫室溫度一天內的變化情況約為8∶30至12∶30為溫度上升階段,12∶30至14∶30為均溫階段,而14∶30以后為降溫階段。在模擬8∶30至14∶30溫室內溫度變化情況時,由于墻體外表面及頂部有毛氈覆蓋,溫度變化不大,設參考溫度為6℃,僅施加對流載荷;而由于內表面溫差加大,且在垂直方向上溫度梯度不同,則將內表面在垂直方向等分為三段,在每段上施加一個不同的溫度變化函數載荷。在模擬放熱階段過程中,刪除內表面的溫度載荷,僅施加對流載荷。

圖2 墻體溫度場模擬模型網格劃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日光溫室墻體放熱階段瞬態有限元模擬與驗證

對墻體放熱階段(14∶30至次日8∶20)的溫度場進行ANSYS瞬態分析,同時利用溫度測試儀對墻體表面和墻體內部溫度進行采集,與模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每天14∶30至16∶40,隨著室外溫度的降低,室內溫度也會隨之下降,此時土質墻體處于放熱狀態,墻體釋放大量熱量,可以保證室內溫度不會快速下降;在16∶40至次日8∶20之間土質墻體放熱量減小,此時墻體作為日光溫室的熱源,持續向室內放熱,維持室內溫度,當墻體的溫度與室內溫度達到平衡時,墻體不再向室內釋放熱量。圖中還顯示,墻體中表面的實測值與模擬值吻合最好,最大溫差為0.7℃,最小溫差為 0.67℃;墻體內部的實測值與模擬值的最大溫差為1.54℃,最小溫差為0.22℃;而對于上、下兩表面,模擬值與實測值有一定誤差,原因是:①土壤的物性參數和實際參數有偏差;②在模擬過程中施加的對流載荷與實際對流有偏差;③忽略了室內植物的放熱對模擬結果造成偏差導致ANSYS模擬下表面結果比實測結果溫度低;④覆蓋層與墻體之間有間隙導致ANSYS模擬上表面結果比實測結果高。但最大的模擬誤差僅為4.94%,仍滿足工程需要,說明利用該方法獲得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2.2 日光溫室放熱階段墻體內部溫度場變化

進一步研究墻體內部一天內溫度場變化情況,ANSYS模擬時間為2012年12月21日,結果如圖5所示,圖中a、b分別為墻體在22∶30(即模擬時間為28 800 s時)及次日8∶30(模擬時間為57 600 s時)溫度場的分布情況。

圖3 墻體表面實測溫度與ANSYS模擬溫度擬合曲線

圖4 墻體內部實測溫度與ANSYS模擬溫度擬合曲線

圖5 放熱28 800 s及57 600 s時溫度場分布模擬結果

由圖5可以看出:墻體的下底部溫度較高,且在水平方向上溫度梯度變化較小,在10~14℃持續時間長且穩定。在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內部溫度變化過程中,靠近墻體下底部的溫度高于墻體表面溫度,向墻體厚度方向推進,溫度變化緩和。通過ANSYS模擬結果得出墻體的蓄熱/放熱層最小厚度約為0.3~0.5 m。

2.3 基于ANSYS模擬結果日光溫室土質墻體保溫隔熱層結構優化

在冬季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存在著保溫隔熱層,保溫隔熱層的厚度和位置不僅與墻體的厚度有關,而且與墻體表面接觸環境有關。對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溫室內每天實際采集到的最高溫度求取平均值,為32℃。在ANSYS模擬過程中,對不同厚度墻體模擬模型的內表面加載恒溫32℃,施加對流載荷,采用瞬態分析,單元格面積為0.1 m×0.1 m,設置仿真時間步長為600 s,時間總長為28 800 s,土質墻體內部溫度場變化如圖6所示。

在理想狀態下通過持續的恒溫傳熱確定保溫隔熱層的最大厚度,在實際過程中保溫隔熱層的厚度應小于ANSYS模擬結果得出的厚度。由圖6可知,在墻體內部溫度變化過程中,存在著保溫隔熱層。墻體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厚度,但其保溫效果并沒有增加。在距內表面0~0.5 m處溫度變化活躍,0.5~2.0 m處溫度變化緩和,且溫度梯度距離增加。通過ANSYS模擬結果表明墻體的保溫隔熱層厚度約為1.3~1.7 m,位置為距離墻體內表面0.5~0.6 m處。

圖6 不同墻體厚度ANSYS模擬溫度場

3 結論

(1)利用ANSYS10.0軟件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進行溫度場模擬,并通過實際測試溫度對仿真結果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模擬值與實測值的最大溫差為2.96℃,最小溫差為0.07℃,相對誤差為6.49%,模擬結果與實測值基本一致。墻體在高度與厚度方向上均存在著溫差,在高度方向上,溫度由下而上遞減;在厚度方向上,溫度由內表面到外表面遞減;墻體下底部溫度高且變化慢。

(2)ANSYS模擬結果表明,當墻體超過最適厚度后,保溫效果不再隨墻體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山東省泰安地區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最小厚度應為 2.2 m,其中0~0.5 m為蓄熱/放熱層,0.5~2.2 m為保溫隔熱層,蓄熱/放熱層隨室溫呈周期性變化,保溫隔熱層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隨外界溫度變化較小。

參 考 文 獻:

[1] 孟力力. 基于 VB 和 MATLAB 的日光溫室熱環境模型構建與結構優化[D].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08.endprint

1 試驗設計及模擬條件

1.1 試驗用溫室

試驗選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山東農業大學日光溫室。溫室結構采用下沉式,跨度11 m,長50 m,該溫室坐北朝南,后墻剖面圖為梯形,材質為土,上寬1.5 m,下寬5.2 m,高3 m,下沉0.7 m,墻體外表面覆蓋有草簾和覆蓋層,日光溫室前采用鋼架結構,聚乙烯薄膜覆蓋。試驗期間,日光溫室內種植西紅柿、黃瓜和芹菜等作物。

1.2 試驗方法及儀器

試驗時間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8∶30至16∶30打開保溫被,在10∶00至14∶00打開通風口。

試驗采用自制多點溫度測試儀對土質墻體的溫度進行采集。多點溫度測試儀以STM32單片機為核心,DS18B20溫度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溫度通過單總線傳送至STM32單片機[11~13],單片機接收并處理數據,處理后的數據保存在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以便日后數據的分析,同時將數據通過IIC總線傳入至EEPROM中保存,用于溫度的實時顯示。

試驗開始前對DS18B20溫度傳感器進行精度調節,將精度調整到0.125℃,設計溫度采集時間間隔為10 min。

溫室室內和室外不同部位均設有溫度傳感器,日光溫室自西至東分為三個部分:左部0~15 m、中部15~35 m和右部35~50 m。將已劃分好的三個部分在垂直方向把溫室等分為三段,在溫室內墻三個部分每段中間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分別用來采集土質墻體上表面、中表面和下表面溫度;在墻體外表面和覆蓋層表面三個部分上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室內和室外的三個部分的中間位置各設一個溫度傳感器,用來采集室溫和外溫;在墻體內部距頂部和內表面0.4 m,距底部和內表面0.4 m處各安放一個溫度傳感器,用來采集墻體內部溫度,試驗共計27個溫度采集點。溫室內溫度測試點安放位置如圖1所示。

1.3 模擬條件及過程

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工作環境為動態變化的環境,其傳熱過程屬于非穩態傳熱。根據傳熱學理論可知[14],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長度遠大于其厚度,近似認為沿墻體長度方向沒有熱量傳遞;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溫度的實際測試表明,墻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著溫差。綜上所述: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傳熱模型采用二維非穩態傳熱模型,墻體的二維非穩態傳熱物理過程由以下微分方程描述[15]:

采用Thermal Solid中的Quad 4node 55單元[17],時間步長為600 s,時間總長為86 400 s,其中蓄熱時間28 800 s,放熱時間為57 600 s,單元格面積為m。墻體溫度場的模擬模型如圖2所示。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時間段內,山東泰安地區溫室溫度一天內的變化情況約為8∶30至12∶30為溫度上升階段,12∶30至14∶30為均溫階段,而14∶30以后為降溫階段。在模擬8∶30至14∶30溫室內溫度變化情況時,由于墻體外表面及頂部有毛氈覆蓋,溫度變化不大,設參考溫度為6℃,僅施加對流載荷;而由于內表面溫差加大,且在垂直方向上溫度梯度不同,則將內表面在垂直方向等分為三段,在每段上施加一個不同的溫度變化函數載荷。在模擬放熱階段過程中,刪除內表面的溫度載荷,僅施加對流載荷。

圖2 墻體溫度場模擬模型網格劃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日光溫室墻體放熱階段瞬態有限元模擬與驗證

對墻體放熱階段(14∶30至次日8∶20)的溫度場進行ANSYS瞬態分析,同時利用溫度測試儀對墻體表面和墻體內部溫度進行采集,與模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每天14∶30至16∶40,隨著室外溫度的降低,室內溫度也會隨之下降,此時土質墻體處于放熱狀態,墻體釋放大量熱量,可以保證室內溫度不會快速下降;在16∶40至次日8∶20之間土質墻體放熱量減小,此時墻體作為日光溫室的熱源,持續向室內放熱,維持室內溫度,當墻體的溫度與室內溫度達到平衡時,墻體不再向室內釋放熱量。圖中還顯示,墻體中表面的實測值與模擬值吻合最好,最大溫差為0.7℃,最小溫差為 0.67℃;墻體內部的實測值與模擬值的最大溫差為1.54℃,最小溫差為0.22℃;而對于上、下兩表面,模擬值與實測值有一定誤差,原因是:①土壤的物性參數和實際參數有偏差;②在模擬過程中施加的對流載荷與實際對流有偏差;③忽略了室內植物的放熱對模擬結果造成偏差導致ANSYS模擬下表面結果比實測結果溫度低;④覆蓋層與墻體之間有間隙導致ANSYS模擬上表面結果比實測結果高。但最大的模擬誤差僅為4.94%,仍滿足工程需要,說明利用該方法獲得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2.2 日光溫室放熱階段墻體內部溫度場變化

進一步研究墻體內部一天內溫度場變化情況,ANSYS模擬時間為2012年12月21日,結果如圖5所示,圖中a、b分別為墻體在22∶30(即模擬時間為28 800 s時)及次日8∶30(模擬時間為57 600 s時)溫度場的分布情況。

圖3 墻體表面實測溫度與ANSYS模擬溫度擬合曲線

圖4 墻體內部實測溫度與ANSYS模擬溫度擬合曲線

圖5 放熱28 800 s及57 600 s時溫度場分布模擬結果

由圖5可以看出:墻體的下底部溫度較高,且在水平方向上溫度梯度變化較小,在10~14℃持續時間長且穩定。在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內部溫度變化過程中,靠近墻體下底部的溫度高于墻體表面溫度,向墻體厚度方向推進,溫度變化緩和。通過ANSYS模擬結果得出墻體的蓄熱/放熱層最小厚度約為0.3~0.5 m。

2.3 基于ANSYS模擬結果日光溫室土質墻體保溫隔熱層結構優化

在冬季日光溫室土質墻體存在著保溫隔熱層,保溫隔熱層的厚度和位置不僅與墻體的厚度有關,而且與墻體表面接觸環境有關。對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溫室內每天實際采集到的最高溫度求取平均值,為32℃。在ANSYS模擬過程中,對不同厚度墻體模擬模型的內表面加載恒溫32℃,施加對流載荷,采用瞬態分析,單元格面積為0.1 m×0.1 m,設置仿真時間步長為600 s,時間總長為28 800 s,土質墻體內部溫度場變化如圖6所示。

在理想狀態下通過持續的恒溫傳熱確定保溫隔熱層的最大厚度,在實際過程中保溫隔熱層的厚度應小于ANSYS模擬結果得出的厚度。由圖6可知,在墻體內部溫度變化過程中,存在著保溫隔熱層。墻體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厚度,但其保溫效果并沒有增加。在距內表面0~0.5 m處溫度變化活躍,0.5~2.0 m處溫度變化緩和,且溫度梯度距離增加。通過ANSYS模擬結果表明墻體的保溫隔熱層厚度約為1.3~1.7 m,位置為距離墻體內表面0.5~0.6 m處。

圖6 不同墻體厚度ANSYS模擬溫度場

3 結論

(1)利用ANSYS10.0軟件對日光溫室土質墻體進行溫度場模擬,并通過實際測試溫度對仿真結果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模擬值與實測值的最大溫差為2.96℃,最小溫差為0.07℃,相對誤差為6.49%,模擬結果與實測值基本一致。墻體在高度與厚度方向上均存在著溫差,在高度方向上,溫度由下而上遞減;在厚度方向上,溫度由內表面到外表面遞減;墻體下底部溫度高且變化慢。

(2)ANSYS模擬結果表明,當墻體超過最適厚度后,保溫效果不再隨墻體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山東省泰安地區日光溫室土質墻體的最小厚度應為 2.2 m,其中0~0.5 m為蓄熱/放熱層,0.5~2.2 m為保溫隔熱層,蓄熱/放熱層隨室溫呈周期性變化,保溫隔熱層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隨外界溫度變化較小。

參 考 文 獻:

[1] 孟力力. 基于 VB 和 MATLAB 的日光溫室熱環境模型構建與結構優化[D].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08.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久久男人视频|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五月激情综合网| 高清不卡毛片|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久一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www欧美在线观看| 午夜欧美在线|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日韩免费毛片| 97在线碰| 欧美国产在线看|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视频入口| 日韩在线第三页| 毛片免费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四虎AV麻豆|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欧美久久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91久草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夜夜操国产|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网综合|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无套av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久|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亚洲天堂免费|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丝袜第一页|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激情综合激情| 国产成人一二三|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