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浩
[摘 要]本文試圖從想象的特征,動畫的本質特性來論證想象在動畫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想象在動畫創作中可循的規律、動畫創作中想象思維的培養及動畫創作者想象素質的提高。以期對當前中國動畫缺乏想象,題材老舊,造型死板,形式單一的現狀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想象 假定性 民族 技藝
目前,大部分動畫學術資料都集中關注動畫民族性的傳承、動畫視聽語言的研究、動畫二、三維技術的的探討。而關于動畫中想象的研究很少,即便有也大多片面討論動畫的題材,且多半是以抨擊開始批評結束,并沒有總結出一套解決方案。但就動畫的本質來說,成功的關鍵主要是看整個作品是否具有觀眾認可的想象存在。動畫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能借助各種藝術為載體,將創作者的想象傳輸給觀眾,讓觀眾接受這種虛幻且樂在其中。想象是展現動畫魅力的根基,對作品的好壞起著直接的作用。
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想象。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對傳統思想的改造一直是中國動畫探討的問題。中國千年來受教于儒家文化,中國優秀的動畫作品也散發著一種儒雅的氣質。將想象用內斂婉約的方式表達出來是中國動畫的特點。以民間傳說,經典文學為藍本,創造性的挖掘趣味元素是中國早期動畫的閃光點。
早期中國動畫巧妙靈活運用民族文化,想象特質也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常說中國現代動畫因為說教性太強,導致沒有幽默感。其實幽默與否,跟說教不直接相關,關鍵是不能采用平鋪直敘的說教方式。在早期中國優秀動畫中,說教就是存在的,即便現在來觀看也不會感覺呆板。創作者在吸收傳統文化的同時,加入主觀想象,融入有意思的情節,這樣的說教觀眾很容易就接受。比如1941年拍攝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劇本來自四大名著《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的一段。《鐵扇公主》對主題升華的成功之處在于,借古代文化警示現代人,劇中孫悟空提倡反抗牛魔王,其現實意圖就是號召中國人民要團結一致反抗帝國主義的欺壓,說教的方式運用得十分恰當得體。細節處理充滿了想象力,卷起帶走,然后又像吹氣球般吹得鼓鼓的,坐了上去,這些想象的運用讓觀眾拍手叫絕。
二、動畫技藝上的想象。中國傳統動畫對于材質,技術,藝術效果的想象創新也是值得現代動畫人學習的。五六十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創作了許多技術精良,畫面優美的作品。水墨動畫、剪紙動畫、木偶動畫、皮影動畫,各種藝術形式層出不窮,尤其是水墨動畫的在世界動畫界的藝術價值很高。不在功利主義驅使下進行的藝術創作才能產生長久的價值,老一輩動畫創作者創作的一系列唯美的水墨動畫片曾在世界動畫界掀起了一片贊嘆,《山水情》、《牧笛》、《小蝌蚪找媽媽》給世人留下深刻的記憶,以當時的科技程度,很難想象創作者是怎樣用膠片達到水墨效果,創造出如詩畫般的意境。這都是動畫創作者敢于在制作手段和藝術風格上進行嘗試,大膽想象,加上兢兢業業的制作,達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追求想象的本質美。早期的中國動畫理論相對較少,也不像現在這樣講究視聽語言的運用,單純依靠創作者的想象,調動創意積極性的結果。動畫的藝術價值反而更高,動畫的本質美感反而展現得更深入。受現代科技的影響,特別是影視藝術的跨領域交融,中國動畫的發展有更多的資源可用,但受市場利益等一些因素影響,動畫偏離了本質,創作中要不就是毫無想象,要不就是硬塞進去的沒有感覺的空想。導致動畫往往都是技術包裹下的科技衍生品,沒有藝術價值,達不到觀賞水準。好的一面是,中國學院派的動畫學子們并沒有消沉沮喪,大量優秀短片試驗片涌現,中國動畫依然有朝氣蓬勃的面貌,插上想象的翅膀繼續向前。
每一種藝術都有其不同的風格派別,動畫藝術也是如此,研究中國動畫的想象特質,有利于動畫創作中想象力的發散。特別在現今這樣一個高信息化的時代,各種文化的開放式交流為動畫想象思維提供了沃土,數字技術日益更新也為創作者構想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想象來源于現實世界,是真實生活的變形,是連接現實與幻想的媒介。在動畫創作中要悉心感受生活,把現實物質資料與精神認知結合起來,打破常規原理重新組合剪裁,形成一個與眾不同的新世界。 (責任編輯:劉小紅)
參考文獻:
[1]薛燕平.非主流動畫電影:歷史·流派·大師.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5.1
[2]賈否、路盛章.動畫概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8.3
[3]葛玉清.動畫電影敘事藝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