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要把新課標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要求轉變為學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求知欲強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從創設情境入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量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實驗測小燈泡電阻一節時,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小燈泡發光時電阻值是否改變呢?在講流速與壓強這一節時,問學生,在行駛的列車上打開車窗,車上的窗簾會向里飄還是向外飄呢?其原因是什么呢?深秋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內看到公路上的落葉向哪個方向飄呢?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的難度。物理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可以用我們耳熟能詳的生活現象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會到物理知識潛藏在生活之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以趣味游戲入手,讓學生產生探究新知的動機
好玩、好動是中學生的天性,利用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心理,賦予物理以“生命”,使學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學習中。例如,在摩擦力這一節的導入新課時,用“拔河比賽”的小游戲引發學生對“摩擦力”的好奇心。讓兩個體力有明顯差異的學生(一男一女)進行拔河比賽。在學生的心目中,力量大的男生必勝無疑,然而結果正好相反。這就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這是怎么回事?讓學生滿懷疑問中進入新知的學習,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探究的動機。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欲望
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欲、熱愛物理學科的情趣,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巨大影響。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每節課的知識點中,注意廣泛收集物理學科最新成果,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巧妙地包裝,精心地講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注意物理學科知識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探究法、實驗法、討論法、調查法、閱讀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探究性學習,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先進的教學媒體走進了課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投影儀、計算機等先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課堂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