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以色列、埃及、英國、德國記者 王文心 劉睿 黃培昭 紀雙城 青木●陳一 柳直“加沙已經沒有安全的地方。炸彈隨時隨地可能落下。”17日晚,以色列軍隊在戰機、坦克和軍艦的立體掩護下,開始對加沙展開大規模地面攻勢。以色列稱這是因為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破壞了短短5個小時的停火協議才發動的。以軍的當天的地面進攻使20多名平民死亡,自以色列8日發動軍事行動以來巴勒斯坦死亡人數已上升到274人,接近在烏克蘭被擊落的馬航客機遇難者人數,但二者受到的國際關注顯然不可同日而語。阿拉伯新聞網稱,這除了世界對巴以和平前途的絕望外,更因為一直在巴以問題上充當裁判的美國偏心。面對著大量普通民眾的傷亡,猶豫著來不來中東勸和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只是敦促以色列在行動中確保“精確打擊”。《紐約時報》稱,170萬加沙人被夾在以色列強大的軍事機器和哈馬斯武裝分子之間。他們大多數人都與巴以之間的常年沖突無關,但被以色列“監禁”在加沙的人們無法逃脫這個沖突。加沙戰爭打響“加沙戰爭打響!”德國《圖片報》18日稱,以色列地面進攻在當地時間17日晚開始后不久,加沙就出現一個個悲劇性場景,每一分鐘都有炮彈襲擊,整個沿海區域受到攻擊。在夜空中,加沙地帶被閃爍的火光籠罩,濃煙在上升,救護車的警笛聲哀號。在加沙的巴勒斯坦安全官員稱,以色列的進攻導致20多名平民被打死。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稱,以色列選擇在17日晚間開始實施地面進攻是對當天沖突局勢發展的應激反應:當天早些時候以色列和哈馬斯應聯合國的倡議進行了5個小時的人道主義停火,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運送到加沙地區。但以方在人道主義停火后發現有13名加沙地區武裝人員試圖通過地道潛入以境內,以邊境地區城鎮也遭到了來自加沙地區的火箭彈襲擊。法新社18日援引以色列國防軍的聲明稱,此次發動的地面軍事行動旨在摧毀加沙境內用于“恐怖襲擊”的地道,恢復以色列人民平靜、安全的生活。以軍方發言人則表示,這個行動“沒有時間限制”,它旨在“追捕、威懾、擊垮”哈馬斯作戰人員,同時有針對性地完全摧毀“恐怖分子的基礎設施”。對此,哈馬斯發言人則稱以色列的入侵是“危險的一步”,以色列會“為其占領行動付出昂貴代價”,他在一份聲明中說,“哈馬斯已做好抵抗準備。”以色列這次地面戰爭的規模顯然超過了其所稱的“有限”的范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8日稱,進攻加沙地帶的以地面部隊包括步兵和炮兵部隊,裝甲和工程兵部隊,而以色列“巨大的情報力量”、空軍和海軍將為他們提供支援。除了最近幾天已經召集的5萬預備役人員,以色列還召集了另外1.8萬士兵。《華盛頓郵報》稱,這是2009年“鑄鉛行動”后,以色列5年來對加沙發動第一次大規模地面進攻。2009年的那場為期3周的地面進攻中,有超過14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3名以色列人死亡。這次進攻對中東安全局勢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和風險,平民的傷亡人數可能飛速上升。《紐約時報》18日稱,即便是在加沙北部人口較少的農業地區,居民們蜷縮家中,不敢接聽手機,也害怕窺視窗外的情況。人們能聽到坦克炮聲、重型火炮聲和以色列戰機投擲炸彈的聲音。63歲的穆薩·古勒稱,他所在的社區變成了“一個戰區”,坦克包圍了他的家,還摧毀了他兩個兒子的居所。停止戰爭為何這么難“短暫的和平”。德國《柏林日報》稱,以色列對加沙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前,雙方的停火僅持續了5個小時。文章稱,現在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誰還記得20多年前以色列總理拉賓同阿拉法特握手的那一刻?現在,巴以和平進程幾乎完全停滯,停火協議都是短暫的。“停止戰爭!”德國新聞電視臺18日援引以色列一些溫和派聲音這樣呼吁。在與哈馬斯沖突升級之時,以色列國內和平人士的聲音被壓制。對于以色列來說,所有討論已經結束。這也讓世界對巴以和平感到絕望。以色列作家與和平活動家大衛·格羅斯曼在《法蘭克福匯報》撰文稱,以色列大多數人認為,與巴勒斯坦人的和平是不可能的。但是,戰爭是不會帶來和平的。只會造成更多的傷亡,種下更多的仇恨。戰爭沒有贏家。巴以需要冷靜的聲音。“中東地區無法再次承受一場全面戰爭。”聯合國發言人18日發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有關局勢的聲明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爆發的暴力沖突,是中東多年以來面臨的最關鍵的考驗之一,但暴力的風險正在擴大。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暴力沖突似乎已很難停下來。據報道,以軍此次“護刃行動”比2012年以軍對哈馬斯發起的“防務之柱”火力更猛,打擊力度更大。以軍的行動主要針對哈馬斯隱匿的火箭彈發射地點、隧道、軍事訓練基地和指揮所、軍火庫和軍工廠等,兩天中炸毀的哈馬斯軍事領導人住所數量超過當年“防務之柱”8天的總和。與此同時,哈馬斯也繼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以軍發言人稱,兩天中有300余枚火箭彈射向以色列境內。現在令世界擔心的是,以巴沖突“將加重可怕的平民苦難”。《紐約時報》稱,日前4名在沙灘上玩球的孩子被以色列炸死體現170萬加沙人的困境:他們被夾在以色列強大的軍事機器和哈馬斯及其附屬機構的武裝分子之間,武裝分子把火箭彈射向以色列時,很少考慮以色列的反應會給加沙人帶來什么后果;而以色列的邊境管制,以及日益加強的埃及邊境控制,讓加沙人幾乎生活在被監禁的狀態,大多數加沙人都與巴以之間的常年沖突無關,但他們無法逃脫這個沖突。同樣的苦難,不同的關注為何同樣的生命逝去,巴勒斯坦卻不如馬航客機在烏克蘭的失事受人關注?阿拉伯新聞網的一篇文章將近來這兩件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的事件進行比較。文章稱,與馬航事件被世界“鋪天蓋地”報道不同,已經造成26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死亡的巴以沖突并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太多關注,這可能是因為世界對巴以局勢的“審美疲勞”,人們對巴以和平似乎已經絕望。世界如此態度更因為一直在巴以問題上充當裁判的美國現在提不出像樣的方案,猶豫著來不來中東勸和的國務卿仍在搖擺,巴以戰火自然就越燒越亂。英國《泰晤士報》稱,在歷次加沙沖突中,直接或間接促成停火的,都是埃及或卡塔爾,現在埃及國內亂成一團,很難再充當強勢的調停者。法國《解放報》稱,以色列軍隊發起大規模地面攻擊,并沒有激起世界各國政府的強烈反應。美國政府只是要求以色列“盡量避免平民傷亡”,而曾參與調停的埃及則批評哈馬斯拒絕其停火建議,導致更多平民傷亡。只有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指責以色列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以色列Ynet新聞網報道,內塔尼亞胡在做出實施地面行動的決策后不久,就與美國國務卿克里通了電話。克里在通話中重申對以色列保衛國民安全的支持,他同時表示希望以色列控制對加沙的“間接傷害”,在對加沙發動地面進攻行動上確保“精確打擊”。瑞士《20分鐘報》18日稱,在巴以沖突如此激烈的時候,美國國務卿卻仍在猶豫是否去中東勸和。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談判,但現在他只是宣稱“將繼續鼓勵外交努力,以恢復停戰”。文章稱,美國這樣做是因為,以色列處于上風,而且世界上沒什么人站起來為巴勒斯坦說話。對巴以沖突,許多西方媒體認為以色列的行動是對“巴勒斯坦人的懲罰”。不過,英國《衛報》此前刊登左翼作家瓊斯的文章指責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西方媒體對巴以沖突報道上有失偏頗。文章稱,BBC對加沙流血沖突的報道就好似拳王泰森被一個蹣跚學步的小毛孩出拳擊倒。每當哈馬斯朝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媒體報道卻總是忽略重點:以色列擁有F-15戰斗機、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空對地導彈、“蒼鷺”無人機等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就連英國首相卡梅倫也表示“從加沙‘監獄發射出的很多是失效的火箭彈”,但媒體卻報道“以色列受到哈馬斯襲擊”。自2009年以來,共有565名巴平民在沖突中喪生,以色列共有28名平民和10名士兵喪生,巴以沖突中的“不對稱”只體現在死亡人數,卻沒有反映在媒體的報道中。▲
環球時報20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