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雯
【摘 要】中職學生都是被社會忽略的群體,在中職學校往往存在教師與學生發生沖突而關系僵化,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改變教育模式,多鼓勵多賞析學生。
【關鍵詞】師生關系 教育 賞析 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言道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使我深深意識到,教書重于育人,而育人在于賞析別人,不單是別人的長處還有短處。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發現學生美好的一面,賞析學生,鼓勵學生。
1. 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關系
每個后進生都是內心善良而偽裝叛逆的群體,我們不能面對每個激發起的矛盾體就飛揚跋扈,占有頂端優勢。相反,我們更要以育人者的寬容和真誠的耐性來正確處理與他們的關系。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重要的一種社會關系,教師和學生通過教育活動在學校場域中進行利益博弈。在正常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建立在兩種利益上的,一方是教師認為學生必須聽從吩咐,而學生服從吩咐的利益,一方是學生認為老師必須為他著想,處處以他為先的利益。如果這兩者的利益不發生沖突,那么師生關系就會呈現融洽和諧的一面;如果這兩個發生分歧沖突,那么就是分裂的局面。本文提倡的就是師生關系融洽和諧,這種融洽和諧可以用博弈論中的合作博弈來引用說明。只有合作博弈才是學校發展的潤滑劑,才能達到共贏局面。而師生關系發生沖突的本質就是非合作博弈的結果與表現。因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如何建立均衡的師生博弈模型,賦予學生充分實現其主體性的權利。對于師生沖突博弈情況,若要化解,使師生關系變得和諧融洽,教師就要用愛心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轉變與你對立的心態,即變非合作博弈為合作博弈,從而形成一個師生平等相處、互相尊重和互信的局面。
綜上所述,我們要正確看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要宣揚合作的均衡策略組合,讓師生都能最終感受到這一策略給自己帶來了最大的利益或好處。師生關系的構建,要在尊重雙方主體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增強雙方進行合作的意愿。只有這樣,師生沖突博弈才會越來越減少,這才是一種理想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2. 鼓勵與賞析并重,注重學生教養塑造
馬克吐溫說過教育決定一切,桃子從前本是一種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學教育的黃芽罷了。因此,學生需要鼓勵與賞析,只有發現他們可愛的一面,并加以鼓勵,他也能夠成為你驕傲的寵兒。
我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遇到過“扁桃”一樣的學生,可后來,也成為了“鮮甜”的桃子。班上有位同學在第二學期回來就完全變樣了,叛逆心、不協調性愈發明顯,態度惡劣了很多,在她回校的第一天就以一頭黃頭發以示自己傲慢稚氣,早上上課遲到已經是每天的必然事件,偶爾還曠課兩三天而沒有任何交代,回來還趾高氣揚宣稱自己身體不適需要休息。后來,經過我苦心查明情況得知其大轉變的原因是她的至親離她而去了。為了拯救這個孩子,我多次與她談心,時而和風細雨猶如雨后春筍般關懷備至,時而鏗鏘有力驚濤駭浪般激勵她奮發向上擺脫陰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感化教育和激勵鼓舞,她終于從陰霾走出來了,改變了陋習,重歸好學生的隊列??吹竭@個學生的轉變,我欣喜萬分。孩子并不是教不好,而是我們想不想教好。對于差生,如果只用責備、怒斥、懲罰是不能挽救他們的,只會令他們更加顧影自憐,長期沉浸在內心痛苦中掙扎。我們應該對他們多加鼓勵,重新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多鼓舞多賞析,讓他們去感受這個世界,重新拾獲自信和燦爛的微笑才是更好的方法。
3. 信任學生,讓學生以你為榮
信任是情感產生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學生心田,必須遵循由點到面,由淺及深的規律。在實踐中,我們教師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一瞥飽含愛和信任的眼光,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會形成暖流。信任學生,特別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他們消除隔膜,化解對立情緒,給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就可以化消極為積極。
在我的教育實踐中,我總結了幾點去建立師生互信的關系的建議。
首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問題總比自己高高在上時效果好。一個班主任應該要對學生負責,尊重學生的人格。因此,在做出什么決定之前最好多聽聽學生的想法,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考慮。
其次,交流是師生關系迅速拉近的關鍵。如下課后和他們一起聊天,和學生主動談自己的想法,談自己的生活,讓他們感到你的想法,而不是讓學生對你產生距離感。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地接近你,信賴你。
第三,做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博取到別人的信任,重點是成為別人心目中敬佩的角色。因此,要想取得學生的信任,就要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底對你這個老師產生敬佩。
陶行知說過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因此,我們身邊的學生,都是一棵棵平等的樹,只要我們用愛心用恒心用決心去栽培每一棵樹,我相信,每一棵樹即使不能長得一樣高,但也是最茁壯的最樹。因此,我們教育者需要做到的是學會去尊重孩子,學會鼓勵和賞析學生,看到學生的壞處同時也要善于發現學生可愛的一面,因為發掘孩子的優點總比挑剔孩子的毛病要優勝得多。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出版,2002.
[2](美)吉諾特(Ginatt,H.G)著.馮楊,周呈奇譯.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M].海南出版社,2005.
[3]王希堯.人本教育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