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一、蘭州市第三十四中學現狀簡要分析
蘭州市第三十四中學是一所市屬完全中學,35歲以下青年教師87人,33歲以下青年教師46人,教職工平均年齡38.6歲。學校以“規范化、人性化、個性化的管理模式,團結、協作、向心力的學校精神,不斷提升辦學的品牌效益”為辦學思路,促進師生在學習、能力品德與身心等方面的整體和諧發展。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促進城鄉結合部學校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學校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蘭州市第三十四中學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學校青年教師自身方面的因素,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特別是每天工作繁多瑣碎,年輕的特點使他們無法成熟地看待這些挫折,將挫折化為動力,他們就會開始對工作失去信心,機械地做著自己分內的事,而忽略了思考如何促成自己發展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在學校方面,學校教師的培訓和進修的機會往往首先考慮的是那些骨干教師,同時青年教師缺乏專家和名師的引領,學校教師之間沒有達成一個共同的愿景等;學校近幾年高中學生的逐漸增多,使得一部分長期任教于初中課的青年教師過渡到高中階段任教,知識結構和能力有一個適應和提高的過程。
三、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培訓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培訓的內容主要圍繞教師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來組織。
1. 依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有計劃地組織培訓
學校要求每位在職教師根據自身條件,參照《學校教師專業發展三年規劃》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樹立發展目標。見習期新教師,完成優秀大學生到合格教師的轉變,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學常規工作,有教育責任感,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成熟教師,完成合格教師到成熟教師的轉變,掌握各年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學科專業知識扎實,能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基礎理論來指導教育、教學實踐。骨干教師,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風格,實績明顯,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和相應的研究成果,有較強的帶教青年教師的能力。區、市名教師,形成學科教育特色,在區內有一定知名度,屆時能評為市、區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
2. 依據教師個體差異,突出重點,分層培訓
(1)做好新教師的培訓、指導及考核工作
新教師上崗前要參加由學校領導主持學校各個科室參加新教師培訓,對新教師要提出努力方向并充分聽取新教師的意見,使新教師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2)力促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提升
中青年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是學校最具戰斗力的教師隊伍,同時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階段。學校以“師徒帶教、導師帶教”等形式,力促其發展。使其盡快成為成熟教師、骨干教師、市區優秀青年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二)堅持抓好根植于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教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是教師從教育新手、教育能手向科研型教師轉化的根本途徑,是溝通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結合教研活動與教師教學實踐,開展課題研究。校班子領導成員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或者親自承擔,或者直接參與,或者當好參謀顧問。要求教師能主動地探求教育教學規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行為,在此基礎上,形成問題。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教中研,研中教,組織教師學習新理論,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實踐新方法。
(三)通過對高效課堂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是新世紀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城鄉結合部中學應該立足校本、立足教師資源特色、立足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理念。發現、分析現狀和問題,鼓勵各學科中理念科學、教學效果好的優秀教師認真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亮點和風格,后集全校及至借專家之力全力提升,有序地推廣。
(四)結對互幫,成長路上攜手并進
新老教師結對互幫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手段,也是學校培養青年教師的重要途徑,有利于發揮結對教師示范輻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師關系,實現教育優質資源共享。學校實施“青藍工程”進行師徒結對幫扶,讓新教師拜一些經驗豐富且肯于指導的老師為師,發揮合作教師“傳、幫、帶”的作用,使新教師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支持、指導與點撥。
(五)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更新”
構建專業化的終身教育體系,是我國21世紀教育結構體系的主要內容,尤其是青年教師應關注自己的教師專業發展,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實現“自我更新”。要經常記錄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影響較大的事件,這樣可以為反思自己的專業發展歷程提供原始。而且記錄過程也是對自己過去的教學經歷予以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青年教師應重視在教與學實踐中的合作,尤其是與其他教師相互合作、交流,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總之,隨著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和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新課改中強調學科教學內容的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切實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青年教師在面臨實際問題時的決策能力,從而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和繁榮。
【參考文獻】
[1]李江輝. 城鄉結合部中學學生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的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7.
[2]周子忠. 淺談“城鄉結合型”中學學生心理障礙及其疏導[J].群文天地,2011(4):209-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