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臣
【摘 要】目前,我國的各個高職院校在實現對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工作過程背景,都開始研究對崗施教的教學情況。在這一基本理念的指導下,高職院校的不同專業正在積極地尋求最適合會計專業開發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途徑。只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實現“對崗施教”,才能提高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推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系統化課程建設。
【關鍵詞】工作過程 背景 高職 會計專業 對崗施教
我國的教育部在加強對高職院校管理的過程中,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的第四條明確的指出,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核心的工作內容是加強課程建設和改革。這也是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的一項重點和難點工作。為了實現對崗施教,高職院校在會計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和行業企業合作,共同完成教學課程的開發,根據實際的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改革和課程體系的構建。
1.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課程教育體系的建設和改革還不完善,處于學習借鑒和實踐探索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一些教學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缺乏足夠的教學能力,導致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構建的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對于課程設計的定位也不夠明確等等。例如,在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職業教育的特點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學內容中缺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等。
在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職業教育的特點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中十分重要。傳統的學科性課程體系構建,主要是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化,不同的專業課程之間處于獨立狀態,而且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分離,不能及時地進行銜接。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缺乏職業性、社會性和實踐性。例如,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按照傳統的學科性課程體系,主要分為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財務軟件應用和審計等。不同的課程雖然是按照由易到難進行的,但是教學內容是互相獨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正確的把握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很容易造成交叉重復,增加了教學的困難。
2. 基于工作過程背景的高職會計教學
工作過程主要是指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為了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并獲得一定的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工作程序。從這方面來說,工作過程是一個綜合的,可以持續保持運動狀態的,具有穩定結構的固定工作系統。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并不僅僅是指某一科學學科區域,強調的核心是教學內容指向職業行動領域里的工作過程,即讓學生盡量在一個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學習“如何工作”。基于工作過程背景的高職會計教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是讓學生從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用于進行學習的“學習領域”。換一種說法就是,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教學來源于實際工作中的、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綜合性學習任務。
某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發,主要是以職業崗位為基礎進行設計的, 并且面向企業事業單位及各種新的經濟組織單位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目的在于培養出會計核算型人才和會計事務管理型人才。按照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開發理念,對高職院校的會計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構建,分別是《會計核算方法》《出納業務核算》《供應銷售業務核算》和《成本費用核算》《會計報表編制》等。例如,針對企業中的出納核算崗位,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內容就應該包括出納交接手續的辦理、現金結算業務的核算、支票結算業務的辦理與核算和匯兌結算的辦理與核算等。
3. 對崗施教的重要性
基于工作過程的對崗施教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文件中指出,必須要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在參照了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之后,才能實現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這項規定為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專業對崗施教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是保證“對崗施教”的前提條件。而以會計崗位的工作過程作為核心設計教學內容,是保證高職會計實施“對崗施教”的關鍵基礎。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任職能力,才能更好地就業,實現高職教學的效果。在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實施“對崗施教”,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增加了學生就職的成功率。
4. 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對教育教學的管理也在不斷的進行創新。在我國的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基于工作過程的背景,創新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構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保證對崗施教的順利實施,才能實現教學效果,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袁詠平.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專業"對崗施教"研究[J].中國商界,2010,30(07):131-133.
[2]樂敏.高職會計專業“對崗施教”課程體系構建探討[J].科教導刊,2012,14(24):30-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