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賢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中一個復雜的藝術領域。以上所述,顯然不能窮盡其妙。但是,只要我們數學教師能將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熔為一爐,在平時的教學中大膽創新,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提問質量,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精心設計;難易適度;有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88-01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教師們經常運用的教學手段,是“有效教學的核心”。然而,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因此,優化課堂提問,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師認真研究、探討。
一、精心設計,指向明確
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有明確的目的:是課堂組織的定向性提問,還是了解學情的摸底性提問,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性提問,或是知識理解的啟發性提問等。如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兩位教師設計的問題如下:
1、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樣的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原梯形面積的幾倍?梯形面積又怎樣計算?梯形面積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還要除以2?
2、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仔細觀察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你有什么發現?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梯形面積有什么關系?怎樣求梯形面積?
比較之下,后者所包含的思維容量較大,突出了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這個重點,達到了教師問得精,學生想得深的效果。
二、難易適度,深題淺問
課堂提問,教師首先要鉆研教材,其次針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找到問題的切入口,問題應難易適度。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也不能簡單地答“是”或“不是”,要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 既能讓學生得到,又不能輕取,這樣才能起到有效激發學生思維的作用。
如在教學“10以內的連加”時,有一位教師是這樣處理主題圖的:(多媒體演示課件,一個小朋友在喂5只小雞)師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生齊答:“有5只。”教師一邊繼續演示課件一邊問學生:“你們看到跑來了幾只?”學生又一起回答:“跑來了2只。”教師一邊繼續一邊又問:“你們看到又跑來了幾只?”學生再一次大聲地回答:“跑來了1只。”課件演示到這里,教師又提了個問題:“ 要計算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學生很快列出了算式5+2+1,教師也帶著學生進入了計算方法的教學。
透過以上片斷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所提問題都只停留在表面,學生沒有實質性的思考,導致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降低,缺乏深刻性。
同樣一個片段,另一位教師這樣設計,先播放課件并引導學生:“你剛才從屏幕上看到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信息。然后再問學生:“你們能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嗎”? 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我想這樣的提問,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的同化、完善,并最終使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最近發展區”上升為“已知區”,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創激亮度,激活思維
創激亮度就是提出的問題,講究感情色彩,創造出一種新鮮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接受的新信息相互沖突而產生心理失衡,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得到迸發。好奇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思維。
四、層層深入,拾階而上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其不僅表現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表現在對學生的引導上,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設計的問題不能空洞面廣,要有梯度。
如教學“一個數除以分數”,本課難點之一是要求1小時行駛多少千米,先求出1/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再乘以5。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設計了這樣一組提問:
a、(出示一張15厘米長的紙條)你有辦法知道這張紙條的長度嗎?(生:用尺子量)
b、(師出示一張比尺子長的紙條)現在你能用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認為可以把這張紙條三折或四折,先量出這張紙條的1/3或1/4,再乘以3或4,就可以求出紙條的全長。
教師這樣深化知識的提問,步步入深,引人入勝,即啟迪了學生智力又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
五、面向全體,有效評價
提問活動是全體學生同教師的信息交流,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出現“遺忘的角落”,要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期待,從而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體思維氛圍,轉而推動每個學生更主觀能動地進行思維活動。選擇恰當的提問對象,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對優等生提問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理解性的、發散性的、綜合性的問題,激勵其鉆研;中等生則以一般性問題,助其掌握、鞏固知識、提高學趣,培養良好的思維情緒;而后進生宜問一些淺顯的,如簡單判斷性、敘述性的,比較直觀的問題,并設法創造條件啟發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發思維的激情。
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認真傾聽、及時評價,否則不但會影響提問效果,而且由于對學生的回答置之不理,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評價時,學生回答正確的應給予充分肯定;回答有錯的應及時糾正;回答時表達不暢的應給出示范;對創新性的回答應適當重復,并進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