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黔
摘 要: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普遍遇到的難題。從學生開始學說完整通順的話句到組織完整的句式都是作文的入門。但是小學生語文功底差,組織駕馭語言的能力弱,作文經常是拼湊組合起來的文字,顯得松散而空洞。那么,如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作文教學呢?
關鍵詞:借鑒;作文;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10-02
一、成功經驗的借鑒
我們可以從以下教育名言中總結經驗,并歸納出幾點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親其師而信道”教育心理學中,學生在整個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其認知的速度和質量是與其認知的態度和情感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學習差的科目往往對相應的教師印象也不好,和教師的關系是抵觸甚至對立,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周密和嚴謹的教學方法都不能夠得到相應的效果,只有教師在學生中樹立起自身的學術威信和個人魅力,師生之問才能夠默契的配合,學生才能全身心的接受教師的教育。
與此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所準備的整套教學方法也就能被較好的執行,引導作用才能夠全面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整體素質足重要的前提。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作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和能力。在生活經驗比較缺乏的小學生時代,閱讀是儲備寫作素材的捷徑。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占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通過閱讀中外文學名著和其他相關書籍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他們的鑒賞力,也讓他們在積累詞匯和寫作素材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寫作規律。
小學作文教學是需要長期努力才能體現效果的,也是學生作文的啟蒙和關鍵時期,在教學的具體方法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和分析課文的方式,指導學生從仿寫開始打開寫作思路。仿寫是指仿其文f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f仿范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1而不是機械的照抄硬套。學生在練習之后就可以舉一反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訓練。這種先扶后放、由仿寫到創作是作文教學前期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3、“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文章在構思中,首先要認真學習和積累,其次要明辨事理來豐富自己的才華,再就是參照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透徹的理解事物,最后通過自身情致的訓練和提升恰如其分的運用文辭,也就是達到能將語言能力和個人整體素質相融合的階段。在學生的積累過程中,讀書筆記、讀后感、隨筆以及優秀段落的摘抄都是很好的累積方式。邊積累邊鞏固也是此階段需要注意的,只注重積累而不能吃透其中的句式、辭藻,也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而且課文后的聯系中也有很多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的練習。學生的積累要通過寫作練習來鞏固和加強。比如,學生積累了對人物進行描述的段落和語句等素材之后,就要通過人物寫作練習來將積累的信息化為己有。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
通過以上名言做指引,我們總結和分析教育經驗,并嘗試針對小學生的具體特點進行作文方面的指導教學。
1、“學生為主體,作文為中心”。以名家名篇或者優秀文章作為典范,進行寫作訓練。教師通過講解分析和示范,讓學生理解并運用。學生通過學習感悟再進行寫作,這樣既以作文為中心,又不會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在較低年級中,從開始識字造句開始,進行一句話、一個片段到整篇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訓練,讓他們在看圖說話中就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避免人云亦云,同時落實詞語的學習和運用,將基礎夯實。稍高年級的學生要從人、事、景等方面讓學生逐步掌握寫作規律,能夠運用夾敘夾議以及嚴整的文章格式來完成作文。
2、“分步寫作,分年立項”。分步寫作應根據不同年級和層次進行。第一,低年級以識字,看圖說話為重點,重點訓練從書寫連貫的幾句話語到一些童話體的短篇作文,將文章慢慢寫,順完成作文寫作的啟蒙。第二,借助一定的材料和啟發,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或者積累搜集的素材等信息訓練寫簡短的記敘類作文。第三,從練筆到正式書面訓練,所有的閱讀和積累都是為了能夠融將其匯貫通的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有全面的正規的進行練習,才能由通順完整到系統提高。
分年立項則是根據每一年級的情況來進行訓練,一、二年級寫字記詞語,看圖說話:三年級進行描述性的訓練,主要訓練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四、五年級開始從描述到記敘再到圍繞中心思想進行清晰的表現。
3、“言語表達,情景訓練”。教師通過組織實際活動以及實物演示,訓練學生通過語言描繪切實情景的能力。學生在課堂或者是學校舉辦的運動會、比賽等活動中。一方面能夠有真實的內容,真實感想,文章書寫能夠避免因憑空想象而造成內容空洞。另一方面,說、寫結合的訓練,讓學生將課本所學的多種應用文體實際應用,比如,校問新聞、尋物啟事、書信、報告、申請書等。各種形式相結合,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到審題立意再到發散思維、綜合成章。
4、“及時修改,加強交流”。學生的作文經過選材組材,規范結構等等把眾多的寫作因素融人其中之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并將文章的優點和缺點進行分析,選出比較優秀的文章進行宣讀和表揚,這樣不僅可以在同一寫作基礎上讓學生有參照的對象,還能激勵學生的創作欲望。對于作文較差的學生,要指出作文需要修改和注意的部分,適當的時候可以在以往寫作的題目中挑選普遍較弱的方面讓學生重新寫作一次。這樣,優秀的學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重新立意寫作,較差的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給出的評語更上一個臺階。
對作文的評閱,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修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事,語文老師千萬不要越俎代皰。”教師的指點是評閱的一個方面也是比較普遍的做法。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訓的途徑,學生“自改”作文,學生在互相學習中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參與作文評改,要從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等基礎的方面通讀文章,這就考核了自身字詞、語句的基本功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把握文章作者的主旨,還需要對文章結構進行詳細了解。較好的文章,學生能夠借鑒學習并給與相應的評價,相對較差的文章,學生也能指出其不足之處,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加以注意。這樣兩者結合,教師分析總結加指點,學生再自我評價借鑒和修改就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