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東
摘 要:構建學生發展共同體,從學習、生活、禮儀、勞動、文體活動等方面全面養成學生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讓孩子們成功的、快樂的、留戀的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感恩,成就孩子們的精彩人生!
關鍵詞:發展;健康成長;合作型小組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64-01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作家巴金也指出:“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對初中孩子來說,良好的習慣比一時的學習成績更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比一時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班級合作型小組的本質是競爭和合作。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新的時代呼喚我們的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在未來社會的競爭中取得成功。
班級合作型小組建設的意義重大: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以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它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它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變“苦學”為“樂學”;有利于實行分層教學和管理,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它可以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和班級建設;它可以在教育、教學、文體活動、勞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生命健康發展。班級合作型小組建設成功的前提是:“立體”式培養學生好習慣,為合作型小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有以下七個方面:
1、規章制度規范好習慣
通過《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國家制度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和貫徹來規范學生的好習慣。我校有《宜賓市二中學生學習規范》、《宜賓市二中學生生活規范》、《宜賓市二中學生集會規范》、《宜賓市二中學生禮儀規范》、《宜賓市二中學生體育鍛煉規范》等,用規范、守規范的文明之風為班級合作型小組建設的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2、環境氛圍熏陶好習慣
環境育人,學校應該通過打造富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的好習慣,宜賓市二中“求真文化”環境的打造熏陶著二中學生“漫漫求索,永逐真知”。獨具特色的班級環境布置也對學生好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
3、故事案例啟迪好習慣
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班會課的育人功能,選取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和案例講給學生聽,用生動而有說服力的故事和案例啟迪學生養成好習慣,為班級合作型小組建設的成功奠定基礎。
4、精彩活動陶冶好習慣
班級合作型小組建設的成功離不開精彩活動,在班級活動中各小組的學生通過合作和競爭,增強團隊意識和團隊凝聚力。
5、爭優創先促進好習慣
通過評定三好優干;守規范標兵;學習之星;誠信之星;勞動之星;體育之星;禮儀之星;才藝之星;管理之星等爭優創先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好習慣,為班級合作型小組的成功建設培養選拔了一大批干部隊伍。
6、鼓勵寄語激發好習慣
好的教育由鼓勵開始,作為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都應該用鼓勵的寄語喚起學生的上進心,激發學生的好習慣。我經常利用每周寄語鼓勵學生,常用的有: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在別人停滯不前時,我繼續拼搏;
通過美好寄語激發學生好習慣,讓班級每位學生都樂于進取、學習、參與,班級合作型小組的成功建設水到渠成。
7、家校共育強化好習慣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學生好習慣的養成必須在家庭中得以強化,家校共育決不能是一句空話。因此班主任必須利用好家校聯系本和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和聯系,并進行家長家庭教育培訓,教給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為學校教育的成功,為班級合作型小組的成功建設打好基礎。
班級合作型小組建設成功的關鍵有:
一、有積極健康向上的組名、組牌、組訓
班級合作型小組的組名不能任由學生胡亂取,有些學校班級小組取名為“霸氣側漏組”、“ 東方不敗組”、“ 我型我酷組”等讓人哭笑不得的組名,缺乏青少年應有的健康向上的追求。不如“求真組”、“逐夢組”、“卓越組”、“不凡組”等積極健康向上的組名。組訓也應該積極向上,如:“為了真理,貢獻力量。”、“沒有最好,只要更好。”、“追逐夢想,永不止步!”等等。
二、充分運用學生操行評定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合作型小組的活動
班級合作型小組的建設能否成功關鍵需要全體學生的參與,如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合作型小組的活動是一大難題。家長和學生都非常重視學校對學生的操行評定,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參與小組各種活動的情況用操行分來考核,每項活動均與操行分掛鉤,期末進行總評,核定學生操行等級。這樣,學生往往樂于積極參加小組活動,相互比較操行分的高低,合作型小組的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三、評價體系建設應該全面科學
班級合作型小組的評價體系應該全面科學,可以采用團隊評價(從個體表現到小組成就),多元評價(從智力成果到非智力表現),綜合評價(從課內學習向課外行為拓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