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傳統教學中,尤其是英語教學,在方式方法上大都比較單一。比如整堂課都由教師講授;課后就是讓學生做作業;以學生單一個體完成學習;單靠課本“打天下”等等,當然這樣的教育境況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關鍵詞:師生雙向交流;課外活動補充;協助學生建立;利用多種媒體;豐富的語言材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56-01
在經濟得到發展的今天,在競爭日亦激烈的國際形式下,我們得思變,下面我小結一下怎樣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多樣化教學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雙向交流,共同進行學習。
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大都是由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吸收教師講的東西,成為存貯前人留下的知識的"容器"。這是不科學的。新的教學思想認為,教師應該變知識傳授為能力培養,在教學中刺激、促進學生的自我活動能力,使他們自己動腦、動手學習,從而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培養。為了創設雙向交流的語方情境,可以突破每節課用講解和機械操練的方法,只教若干單詞、句型創設語言交際的情景,經常變換學方式,與學生共同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如以一位學生的經過精心準備的課堂報告為序幕,然后安排各種各樣的學習和語言交流活動,諸如朗讀、問答、會話、看圖樣的學習和語言交流活動,諸如朗讀、問答、會話、看圖說話、講故事、表演、游戲、唱歌等等。在這種充滿樂趣、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自然的、比較充分的交流。師生共同創造的教學過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他們對英語學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同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還要注意向學生呈現語言學習的過程,指導學習方法,教學生如何學習。這能促進課堂教學逐步做到變教為學。
二、用課外活動補充課堂教學。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使他們具有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語言習慣只有慢慢地通過經常不斷的重復才能獲得。僅靠在課內學習是不夠的。學生只有在盡可能多的語言環境中接觸它、使用它,才能學好并養成語言習慣。我國中學的英語課每學年還不足170學時。長期以來,很多教師采取增加課時、課外加班加點、布置大量作業等辦法來擴大接觸外語的機會,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學生負擔過重,失去興趣,以致許多人放棄學習。因此,
若將教學任務放在學生課內外和校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完成就是一種有效的措施。用豐富的課外活動配合課堂教學,同時又把課堂教學內容擴展到課外活動中去。形成課內外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綜合學習方式。
三、協助學生建立起團結合作的學習小組。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當學習轉化為一種合作過程,人人都從中受益時,小組學習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語言學習尤其需要與別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學習。據此,可把班上的學生分為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四人學習小組在課堂相互合作,在課外也常常開展活動。這樣學生把英語學習不只當作課內的任務,而是把課內外的活動變成一種學習的整體工作。小組活動要有目的、有指導地進行,要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學習,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交流和協作。伙伴們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各自又都獲得很多的實踐機會。這樣的小組學習有效地保證了課內綜合式教學有序地進行。四人學習小組按鄰近座位組成,開始時,每組指定量名能力較強的同學負責組織學習。在小組學習中,他們一起朗讀、背育、預習、復習、互相提問、會話、復述課文、講故事、研究并討論疑難問題,還相互評改作業、舉行小測驗或自我測試等等。還可在小組復習之后,以小組為單位由大家命題進行期中考試。在教學中,"小組學習"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發展"自我反饋"、"自我評價"的技能,逐步學會學習。所以說,小組學習又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博取多種豐富的語言材料進行教學。多樣化教學體現在教材問題上的做法,可以比喻為"將羊群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來喂給關在柵欄里的羊"。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需要有大量、生動有趣的語言材料來配合,單一依靠課本和練習冊對學生重復的、機械的訓練,會使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是令人感到厭煩的、乏味的苦差事。
除了使用統編教材,教師還要為學生準備盡可能多的閱讀、聽力材料及其它學習材料供學生在課內外學習用。比如A、B兩班的同學,以班、以小組、甚至以個人為單位訂閱英語雜志和畫報,同學們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學習、研究和交流,,作課本的補充。通過這種活動,使學生們理解到:他們不需要在某一課書或某一節課內死盯住幾個詞、幾個句子或某個語法項目才能學會它們,而是在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后,在語言的復現中比較靈活、也比較容易地掌握語言的。同時由于學生讀得多、見得多,他們視野較廣闊,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這些正是多樣化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五、有效利用多種媒體設備進入高效教學。隨著教育的發展,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學校已經有了電腦、網絡、“多媒體教室”,基本上的家庭都有電視,很多家庭也開通了網絡、智能手機,還有部分家長給孩子買了學習機,這些都可以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強大的有利工具。關于電腦手機的使用我們一定要進行良好的引導,合理的利用。同時也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等等
六、注意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以及與社會教育的融合。學校、家庭、社會從空間上對學生實施了理論是的“無縫”教育,學生成長的率定然提升了N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