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波
面肌痙攣顯微血管減壓術后預防聽神經損傷的效果研究
霍海波
目的 探討對面肌痙攣患者采用改良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后聽神經損傷預防效果。方法 將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患有面肌痙攣患者手術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前期40例患者采用傳統的治療方法作為對照組,后期50例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治療方法作為試驗組,對兩組治療后聽神經損傷的并發癥進行觀察,分析面肌痙攣術后聽神經損傷預防方法。結果 兩組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后發生聽神經損傷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良的手術方法對預防聽神經損傷明顯優于傳統手術方法(P<0.05)。結論 改良的顯微血管減壓術可以降低面肌痙攣患者聽神經損傷的發生概率。
面肌痙攣;顯微血管減壓術;聽神經損傷;預防
面肌痙攣(hem i facial spasm,HFS)又稱作面肌抽搐,臨床表現以面部一側不自主抽搐為主,發病概率為每10萬人中約有10例患者[1-2]。因該疾病病情呈現進行性發展,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目前尚無療效顯著的藥物可以治療本病,給患者帶來很大不便[3]。臨床普遍共識,面肌痙攣患者需要通過手術治療,Jeannette于1966年第一次報道顯微血管減壓術(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治療面肌痙攣,但手術治療后可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特別表現在聽神經損害方面,MVD被提出以后很長時間內,許多進行面肌痙攣手術治療的醫療工作者對手術方法進行了改良,以期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面肌痙攣治療效果[4]。本次研究對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面肌痙攣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資料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面肌痙攣患者,均嚴格經過臨床影像學確診,排除相關嚴重并發癥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為37:53;年齡為37~67歲,平均49.8歲,本研究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前期40例患者采用傳統的治療方法作為對照組,后期50例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治療方法作為試驗組,兩組患者基本信息見表1,其中面肌痙攣嚴重程度劃分標準按照Cohen A lert面肌痙攣程度分級標準。本次研究的對象均知情且同意參與研究。

表1 兩組患者基本信息
1.2 責任血管成像 兩組患者在術前采用1.5T磁共振機,運用3D-TOF-MRA行磁共振斷層血管成像篩查,對造成面肌痙攣的責任血管進行初步界定。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前均給予全身麻醉,并固定頭部,將耳后部頭發剃掉,患者行健側臥位,下垂頭部15°左右,并向健側旋轉10°左右,乳突根部位處于術野最高點。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試驗組在傳統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基礎上進行改良,結合運用神經內鏡輔助辨別神經和責任血管,同時采用神經電生理監測避免手術操作對神經造成損害。
1.4 治療后聽力損害評價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聽力水平記錄,同時手術后進行4~6個月的隨訪。記錄聽力下降或是損害的患者。比較兩種手術方法對聽力損害的預防效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表2可以看出,試驗組聽神經損傷總發生率為4.0%,而對照組聽神經損傷總發生率為12.5%,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臨床上改進常規治療方法可以顯著預防聽神經損傷。

表2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手術后聽力減退預防療效比較[n(%)]
面肌痙攣臨床發病率雖然不是很高,但該疾病病情呈現進行性發展,臨床表現為一側面神經所支配的肌肉陣攣或強直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5]。面肌痙攣發病機制研究上,有“短路”學說和“核性”學說,但其真正的發生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給治愈該疾病造成了一定的障礙[3]。MVD手術時,聽神經方面損害往往由于手術部位的相關血管或神經受到損害。因此,許多進行面肌痙攣手術治療的醫療工作者對手術方法進行改良,借助神經內鏡輔助辨別神經和責任血管,同時采用神經電生理監測可以有效降低MVD手術中對聽神經等損害的概率[6]。本次研究對我院90例面肌痙攣患者對比不同手術治療方法結果顯示,改良的手術方法可有效降低聽神經損傷的發生率,可見MVD手術引入神經內鏡和神經電生理監測具有良好的效果。神經內鏡可有效避免對手術部位神經的損傷,而神經電生理監測可有效監測神經受損情況,對手術期間神經損害及時終止。
綜上所述,臨床上采取改進常規治療方法可顯著預防聽神經損傷,改良的顯微血管減壓術可以降低面肌痙攣患者聽神經損傷的發生率。
[1] 朱衛,張曉彪,張煜,等.內窺鏡輔助下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1,19(1):27-31.
[2] 洪文瑤,李火平,吳政海,等.面肌痙攣的發生機制及手術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0,9(3):278-279.
[3] 楊冬,趙奎明,袁越,等.面聽神經監測在面肌痙攣顯微血管減壓術中的意義[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2,17(9):397-399.
[4] 李放,張黎,于炎冰,等.面肌痙攣顯微血管減壓術后遲發性面癱[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10(2):126-128.
[5] 付玲娣,張振芳,張衛紅.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2-83.
[6] 管勇,呂少萍,孫淼,等.神經內鏡輔助的鎖孔入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附68例報告)[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1,16(4):196-199.
R745.1+1
A
1673-5846(2014)06-0093-02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河南安陽 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