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會
當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現狀分析
孫文會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日趨靈活多樣,各類金融機構業務交叉與相互競爭已成為現實,加之外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通過各種形式成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這樣,金融市場上國內外金融機構競爭更加激烈。按照股份制要求組建的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尤其與國際大銀行相比差距明顯。
1.風險監管的基礎比較薄弱,風險監管的內控機制有待完善。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時間相對較短,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基礎比較薄弱主要表現:首先沒有健全的職業化的風險管理團隊,風險監管的人才質量與數量嚴重匱乏,精通風險管理理論和風險計量技術的專業人才相對不足;其次是風險監管信息系統建設滯后,據調查大多數農商行風險監管信息系統尚處于初級開發階段,有些還沒有建立監管信息系統,加上對數據收集不夠重視,導致數據積累不全面,很難系統化,很難滿足風險控制的精準高效的需要。
目前農村商業銀行的內控管理機制缺乏一個統一全面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操作規則,風險控制的政策目標不夠明確,過于模糊。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將風險控制目標簡單量化,僅通過一些指標比如利用與資產質量、與流動性相關的經營管理指標或監管指標來作為風險控制目標,對當前極易出現問題的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沒有制定風險控制目標,因此與銀監會有關風險管理指引的要求有明顯差距。
2.風險監管的組織架構運行不力。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組織架構在構建過程中應該從風險對象信息的匯總、收集、分析等角度構建由管理領導系統、職能操控系統、功能協作系統等功能在內的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系統化的監管組織架構。目前現狀是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自上而下的全局風險監管理念還未形成,在農商行內部尚未形成高效的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流程有待進一步去完善,需要建立科學的風險監管模型;據調查許多農商行根本沒有明確的風險管理戰略目標,更談不上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框架。
3.風險監管的意識不強,風險監管的方法較為落后。農村商業銀行的員工絕大多數是從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來,普遍存在學歷參差不齊,文化素養不高,還因歷史背景造成相當部分員工風險意識淡薄,而且對銀行的風險認識僅停留在傳統核心業務中信用風險,對其他風險例如市場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等缺乏足夠的認識與了解,全面防范風險意識觀念尚未完全建立。
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監管方法著重定性分析,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標,很難做到全面科學準確性。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沒有或無能力對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技術相關風險進行排查,多數農村商業銀行沒有有效識別目標客戶授信風險方法措施,授信過于隨意,甚至出現授信過度;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還停留用資產負債比例指標及監管指標的方法或主觀經驗判斷的方法,對于金融創新,金融環境等新變化引起的新風險信用風險幾乎沒有較為系統性的計量,絕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忽視運用內部評級法對風險進行精確計量。
1.制定明確的風險監管目標戰略,強化風險監管的基礎建設。農村商業銀行應制定明確的風險監管目標戰略,首先設立具有戰略性的風險控制體系建設遠期目標;其次設定具有階段性、全面性和可實操性的近中期目標。近期建設目標應首先結合現狀關注所面臨風險核心問題以及風險監管過程中薄弱環節的改進與完善,彌補不足;遠期目標應充分考慮農商行的業務性質、發展規模和金融項目繁簡程度,在確保風險控制體系的完善和可靠,同時又要考慮節約成本。
加強風險監管的基礎建設,首先通過強化培訓,通過激勵措施提高風險控制專業人員積極性,建立一支適應市場競爭的高素質專業化風險管理團隊;其次為有效風險控制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建立實操性強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再者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獎罰措施,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改善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使農村商業銀行真正在可監控的風險之下的實現收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高效風險監管組織,形成風險監管的長效機制。首要建立健全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理念,確立全員監管的風險意識,在農商行上上下下打造高效的風險管理文化;其次風險人才建設是關鍵,加強風險監管的人才培養,培育一支專業化的風險管理團隊;再次建立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模型,以模型為依托讓風險管理走向規范化,程序化;最后樹立明確的風險管理戰略目標,以目標導向調整農商行的風險管理組織框架。
風險預警和金融風險防范需要建立健全統一規范全面的內控機制,著力構建由管理領導系統、職能操控系統、功能協作系統等功能在內的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系統化的監管組織架構,明確制定風險管理戰略目標,建立科學的風險監管模型,形成風險監管長效機制,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3.進一步強化全員風險監管理念,建立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農村商業銀行要將風險管理意識深入到每個職工乃至整個銀行體系內部,要讓每一個員工牢記效益和風險并存,使員工清晰地認識到風險控制和效益創造同等重要。因此,農村商業銀行管理層要在經營理念中將風險管理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以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為依托,讓員工在注重收益的長期性同時確保良性風險監管理念的實施。
建立農商行風險預警機制是防范和控制風險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借助考核指標比如資本充足率、逾期貸款率、貸款利息收回率、資本效益率、資金效益率、綜合費用率等,通過指標體系的動態變化對風險變化的可能因素進行追蹤,以防止風險的發生和惡化,發布預警信號,及時制定抑制風險的可行方案。其次開發各種風險評測模型,對金融機構的各類風險進行分析、預警和預測,有效地發現潛在的金融風險,提高金融監管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最后通過建立反應靈敏、渠道暢通分層次的預警信息系統保障風險預警機制貫徹實施。
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處于經濟金融體系的重要地位,銀行商業性質也使得其成為我國金融風險的主要承受者之一。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取得一定效果,有較強風險控制能力,但是在風險監管上仍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在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以及加強風險監管能力,對提高農村商業銀行抵御風險能力更有現實價值。
[1]孫玲.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存在問題與對策.江蘇商論,2005.6.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